APP下载

转变中学生多种不良心理的策略

2017-08-30刘永清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不良心理转变策略中学生

刘永清

[摘 要]主要针对中学生存在的多种不良心理及具体教育策略展开论述,中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如下不良心理:虚荣心理、自我封闭心理、考试恐惧心理、自卑心理及逆反心理等,针对具体不良心理提出相应的转变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不良心理;转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1-0072-02

随着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文化教育,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很多中学生均不同程度上存在不良心理,不良心理的存在不仅影响其生活及学习,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针对中学生存在的不良心理,我们有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转变策略。

一、当前中学生存在的主要不良心理

当前中学生存在的主要不良心理情况统计(多选)(n=499)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中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笔者于2017年4月期间,针对500名中学生进行随机调查。问卷发放500份,回收500份,有效问卷499份,问卷有效率为99.8%,调查结果显示(见上表),总体来看,无不良心理的中学生极少。大部分的中学生均不同程度上存在如下不良心理:虚荣心理、自我封闭心理、考试恐惧心理、自卑心理及逆反心理等。为了帮助中学生积极消除上述不良心理,我们应有的放矢,采取相应的心理教育策略。

二、转变中学生多种不良心理的具体教育策略

1.转变虚荣心理的策略

目前,很多中学生均不同程度上存在虚荣心理并不奇怪,即使是一些成年人也会存在虚荣心理。诸如,部分中学生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但却整天闹着要家长给自己买名牌衣服、名牌用品,最终在中学生群体中形成一股盲目攀比之风,以至于造成部分中学生整天无心学习,只顾着相互攀比。此种不良心理的存在亟须采取有效教育对策。为帮助中学生消除虚荣心理,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予以疏导,告诫中学生盲目攀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对于中学生而言,比的应该是成绩,比的应该是思想品德,不应以外在来评定人的好坏。

除此之外,对一些虚荣心极强的中学生,教师也应积极与其谈话、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进而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对其存在的虚荣心理进行引导。在课堂和课下教育策略的双重作用下,存在虚荣心理的中学生会大彻大悟,尽快走出心理阴影,从而以更加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对生活与学习,学会正确待人待事。

2.转变自我封闭心理的策略

在当前的中学生群体中,存在自我封闭心理的不在少数。自我封闭心理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严重者还会产生抑郁症状,针对这部分中学生,教师也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教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存在自我封闭心理的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尝试慢慢打开其心扉,让其打开话匣子,充分阐述自身的具体想法。了解这部分存在自我封闭心理学生的具体想法后,教师应积极对其进行开导。

例如,可这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不可能不与人交流,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我们均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唯有如此方能更好地进行工作和生活。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积极鼓励存在自我封闭心理的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同时,还要鼓励周边同学与存在自我封闭心理的中学生进行交流、玩耍,让欢声笑语围绕这些学生。具体教育实践表明,上述心理教育策略是有效的,可帮助此类学生尽快摆脱自我封闭心理。

3.转变考试恐惧心理的策略

虽然我国目前极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子却始终挥之不去。学校、教师、家长甚至是中学生自己,均极为注重考试成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中学生一提到考试就会产生心理恐惧,严重者甚至还会在考试中昏厥。

笔者在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事实上很多中学生的平时表现很好,但只要一考试,尤其是大考,却往往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之所以产生此种情况,主要因为这部分中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考试恐惧心理。对于部分中学生存在的考试恐惧心理,这应引起教师的足够关注。建议各学科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尤其是考试之前,应积极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告诫他们考试时无需过于紧张,将平时的正常水平发挥出来即可。至于考试结果的好坏并没有那么重要,只要自己努力了、全力以赴了,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除此之外,心理教师还应针对存在严重考试恐惧心理的学生进行专门性的心理疏导,从而帮助更多中学生积极克服考试恐惧心理。

4.转变自卑心理的策略

在中学生群体里,有的家庭贫困,有的样貌丑陋,有的学习成绩较差,上述因素均会一定程度上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心理之一,针对部分中学生存在的自卑心理,教师也应积极应对,采用有效策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

诸如,一名男学生感觉自己个子太矮(身高1.55米),没有别的男同学那么高大威猛,因此,他和人交谈时最不愿意提及身高,更不愿意与身高较高的同学站在一起或玩耍、交流。事实上,这名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均非常优异,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多次找其谈话,与其进行思想交流。具体交流中笔者这样说道:“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伟人,他们的个子并不高,但同样做出了巨大成就。以邓小平同志为例,他在我国解放事业及发展中均做出了伟大贡献。人们会因为他的身高不高而瞧不起他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通过诸如此类的多番鼓励,这名学生的自卑心理终于得以克服。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表现得也更加积极、阳光和快乐。

5.转变逆反心理的策略

很多中学生均不同程度上存在逆反心理,这一点毋庸置疑。诸如,在课堂中总有一些学生爱违反纪律,说话、做小动作,但当教师在课上对其进行训斥时,他们总会嗤之以鼻,不理不睬。也有当时起到作用了,但下次上课时这些学生仍会违反课堂纪律,此种现象正是存在逆反心理学生的典型表现。对存在逆反心理的中学生,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应采取严厉批评的做法,应尽可能以温和的态度与其交流,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教育疏导。

例如,针对屡次违反课堂纪律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可这样进行教育:“你喜欢打游戏吗?如若你喜欢打游戏就一定知道,当你全身心投入游戏情境中时,是不希望有人来干扰的。上课其实也是如此,只要有学生在聚精会神地听课,教师就要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传授知识,如若你此时违反课堂纪律,你认为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吗?”通过类似引导,这部分学生会逐渐有所感悟和改变。

总而言之,虚荣心理、自我封闭心理、考试恐惧心理、自卑心理及逆反心理是中学生存在的不良心理,应引起教师的足够关注,教师要积极采用有效策略,积极疏导和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心理。只要教师肯开动脑筋、肯用心,那么消除中學生存在的上述不良心理便不是难事。

(责任编辑 斯 陌)

猜你喜欢

不良心理转变策略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分析英语学困生的成因,探究学困生转变的策略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有关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观念的有效转变策略研究
人性化护理服务对重症病房患者不良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