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燕川:绿色明胶筑梦者

2017-08-30李杰

创新时代 2017年8期
关键词:酶法明胶过程

李杰

“我们不懈奋斗,从小试、中试到准工业放大实验,目标是产出具有产业或行业颠覆性,能够产生实质经济效益的工业化技术成果,这是我国目前工业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是推动我国走向工业强国的必由之路。”郭燕川如是说。

在郭燕川的心中,就是这盏产业报国的明灯永远照亮着他,让他鼓足勇气大胆去闯,成为科技转化的探路者、践行者。

酶法明胶不解缘

“我进入明胶和胶原行业是个选择和被选择的双向过程。”谈起自己热爱的明胶技术,郭燕川有些兴奋。

实际上,郭燕川最开始并没有学习明胶。他本科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2001年进入中科院感光所工作,从事材料制备和改性的研究。

2005—2010年,在读博士研究生期间,郭燕川开始从事明胶复合骨修复材料的研究。2010—2011年,他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2011年郭燕川回国后承接了明胶课题组的接力棒,作为明胶研究组第三代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围绕明胶行业发展问题,在原有老一辈科学家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开展明胶制备技术开发及明胶应用研究工作。

“感光所的彭必先研究员和陈丽娟研究员是我的直接指导老师,他们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对我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郭燕川说。

在几代人的影响下,郭燕川带领技术团队与企业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围绕骨明胶生产新工艺过程特点,突破绿色酶解过程在工业应用方面的关键技术瓶颈,完成了生物酶的筛选、改造,设计与开发了工艺配套装备,建立了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和检测标准,形成了完整的酶法骨明胶制造技术工艺包。

“酶法骨明胶制造技术是明胶生产制造革命性技术,该技术以生物酶解过程为核心,替代原有的酸/碱降解,实现了骨明胶的绿色制造,生产周期从60天缩短至3天,吨胶耗水减少50%,消除了固废排放,用工量减少20%,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郭燕川说。

成果转化不懈路

“我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从基础科研转向应用型技术研究乃至工程化开发研究的过程,这需要转变研究思路,工作出发点、工作方法、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层面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面前的郭燕川自信和樂观,很难想象当年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一项新的技术走向应用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产学研企政深度融合,走弯路、下企业、深钻研都是家常便饭,春去秋来,郭燕川和他的团队常年奔波于企业实施现场,为获得一手实验数据,他与企业员工日夜连续奋战,常常忽略与家人团聚和对孩子的照顾。

是坚持还是放弃?2012—2014年,郭燕川开始与宁夏的企业合作,开展酶法明胶技术的工业化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团队和企业团队一起投入巨额资金和辛勤汗水,3年时间没有任何回报,一旦失败,所有的努力将付诸东流,企业和技术团队为此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明胶是24小时连续生产的,郭燕川和同事就三班倒,有问题就从宁夏跑回北京的实验室攻关,时间就是生存,时间就是效益,项目团队几乎日夜都在和时间赛跑,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团队本着背水一战的心态,齐心协力,精诚团结,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终于,2014年10月,酶法明胶制造技术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产品质量达到药用胶囊明胶的要求。目前,已在宁夏完成3000吨/年规模的生产运行,并逐步向我国其他省份甚至国外进行推广。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团队中50%的成员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50%的成员开展工程化。未来,我们团队要继续以胶原、明胶为核心,开展上下游的研究,为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对于未来,郭燕川早已胸有成竹。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猜你喜欢

酶法明胶过程
“喝水长胖”的QQ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α-生育酚琥珀酸酯的酶法合成研究进展
酶法制备大豆多肽及在酱油发酵中的应用
Sn-2二十二碳六烯酸甘油单酯的酶法合成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超高压明胶理化性质分析
酶法降解白及粗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