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大学生的创业行为特征与教育引导

2017-08-30时华忠李祖超

高教探索 2017年8期
关键词:行为特征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创业

时华忠+李祖超

摘要:大学生创业既是一种尝试也是未来大学生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了解、掌握大学生的创业行为特征,并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创业意识、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和强大的创业能力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点,有助于大学生成功创业。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创业;行为特征;教育引导

伴随着经济新常态,我国高等教育也潜移默化地在改变着,其最大的变化就是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课堂上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被列为高等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必修课。但是,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稍晚一些,再加上我国高校教育资源还存在短缺现象、部分高校教育体制及教育机制不健全、师资力量匮乏等多因素的影响,阻碍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稳定开展,直接影响了我国创业教育工作的成效。客观分析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创业行为特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提出有效的、科学的教育引导措施,以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实现自身价值,促进大学生就业机制健康发展。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状况

大学生就业是近几年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是热点问题。多数大学生在经过创业教育的熏陶后,也萌生过自己创业的念想,但是由于缺乏创业所需的相关经验以及创业资金、相关创业技术等等,致使失去了应该有的创业勇气。

比尔·盖茨几乎是家喻户晓,当初他靠不服输的勇气创造出了令世人瞩目的“微软帝国”,此举激励了全世界无数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在我国,受其影响,也涌现出了许多大学生创业典型,创业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当时,数以万计的学生公司纷纷揭匾挂牌,掀起大学生创业一个小高潮。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热情有所降低。据《2012-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披露,2011年我国大学在校生及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与美国大学生创业20%的比例相比,低18.5%; 2012年,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为1.2%,与2011年相比下降了0.3%;2013年,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仅达到1%,同比2012年又下降了0.2%。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行为特征

说到大学生创业行为特征,必须先明确什么是“创业活动”。创业活动就是在条件无法得到确定的情况下,创业者与社会环境互相交融去实现预期的立项或目标的一个复杂的互动过程,也是创业者对社会形势的一种深思熟虑后的行为方式。[1]大学生创业行为本身就是创业活动的一种,同样受内(精神世界)、外(外部实践)因素的制约,也是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但与职业人士创业又有所不同。大学生创业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

1.意识超前,而行动迟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创业,必须先有创业意识。在创业初期,想创业的大学生们都有这样的一个阶段,那就是“意识超前,行动迟缓”。有的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就萌发过创业的想法,几乎每天都在勾画自己创业的美好蓝图,希望、憧憬无时不在,但是却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之中。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谁掌握了充分的信息,谁就拥有了先机条件,处于主动状态,可能就此开启创业的旅程;而信息贫乏的大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也许最后只是空有一番热情。再有,有的创业初期的大学生,对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则都缺乏了解和掌握,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创业只能是停留在嘴上,鲜有付诸行动。

2.随波逐流,缺乏理性判断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从一定意义上揭示出部分大学生创业者的行为特征。大学生创业虽然是当前就业形势的主流,但是不是所有大学生都适合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最难的环节就是创业启动环节。这一阶段大学生创业者要面对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整合资源,二是明确方向。其中方向是重要的一环,创业方向不明确,就只能随波逐流,而选择方向就需要了解市场信息,懂得不对称条件下怎样去捕捉有利于创业的信息,同时需要大学生创业者有严谨客观的求证态度和当机立断的魄力。有的大学生创业者容易局限于主观思考,忽视创业市场的分析和调查,显现“愿景多于计划”的特征。也有的大学生创业者因为缺乏理性判断,对关键环节拍脑门,没有制定充足的应对困难的措施和办法,创业过程中所做决策不缜密,武断妄行,最终导致创业夭折或失败。

3.个性突出,制约创业违反初心

大学生创业方式以单一创业模式和复合创业模式两种最为常见,而复合创业模式又分团队创业模式和联盟创业模式两种分支模式。单一创业模式指的是个人创业,而个人创业又多受外界各种因素所限制,因此,合作创业是目前大学生创业的首选。团队创业模式的好处就是可以分解经济压力,集成智慧,但缺点也不容小觑,具体体现在团队成员性格不合、处理问题方法有别等等,容易产生冲突和行为摩擦,制约有效的合作机制的良性开展,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今的大学生个性都非常突出,而实施创业的大学生多为个性较强的大学生群体,这种个性对于开拓市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创业初期合作团队成员之间的磨合却是不利因素。

4.承压能力差,缺少积极进取的心态

大学生创业,不仅考验的是其意志力、判断力,还是对其合作力和工作开拓能力的考验。意志力、判断力是创业的基础条件,而合作力和开拓力是创业能否成功的保证。大学生创业者不单单是缺少承受压力的心理准备,重要的是缺乏积极敏锐的思维和无畏进取的心态,一旦外界压力出现,就很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感受到“超压”的窒息感,其拼搏进取的激情也一泻千里,信念和勇气都受到了影响,有的干脆选择放弃。因此,大学生创业既需要“打鸡血”般的激情状态,也需要“置身冰海”般的冷静素养,冷靜地面对困难,冷静地分析困难,冷静缜密地作出决策,这才是创业成功者所应具有的品格。

三、加强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教育引导

加强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教育引导,应针对大学生创业活动中显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从观念意识、教学改革、实践锻炼和政治保障等方面入手,为大学生创业指明方向。

1.加强创业观念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观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观念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他们成为有胆识、有能力、有责任、有事业心的高素质大学生,为将来开展创业做好各项知识、能力的储备。要改变以往的就业教育观念,树立积极的、创新的并与形势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素质。具体要做到“五个结合”。

(1)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对大学生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创业教育看做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实抓牢,通过教育提高大学生本身的创业能力和素质。

(2)创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高校要将创业教育吸纳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 “三观”教育及社会实践教育等,进一步增强学生创业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重拾理想和信念,进而推动学生去开拓创业之路。

(3)创业教育与所学专业相结合。高校必须将创业教育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标准、要求设置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形成科学的、实用的、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4)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高校要努力把创业教育融进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并通过多种文化活动形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创业观念的塑造、养成,增强其自主创业意识,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

(5)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传统的就业教育仅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分论好坏”,重分数轻实践,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现得很少,甚至没有,也没有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进行具体规划,因此导致大学生在创业上“犹豫不决”,在就业上“挑挑拣拣”。在就业的过程中也可以创业,创业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就业,两者的教育要结合在一起。

2.强化高校资源建设,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

作为高等教育学校,其资源建设尤为重要,这里所说的“资源”指的是大学课程、教学方法及师资能力三方面。高校要将创业教育贯穿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创新以及师资队伍管理等过程当中,并将创业教育的思想层层渗透,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和时代性。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根据学习及社会需求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调整专业知识结构,努力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做好保障。

(1)建立与创业教育息息相关的课程体系,这是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最本质、也是最接地气的一个方面。因此,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在教学计划上,学校必须依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创业目标来确定课程“基调”,让课程符合学生刚需;要在所有学科的讲授中,将创业教育渗透其中,并在讲授中总结更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还可以组织开设经常性的、示范引导性强的创业教育专题讲座,并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更有效的途径为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竭力培养学生勇于开拓的市场意识和精细管理的经营能力。[2]

(2)创新教学方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创新等方面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并有利于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建立适合学生特征的大学生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激励学生的事业心和创业的热情。

(3)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让教师走进企业获取创业教育的新知识、走进培训班获取新信息,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进而培养出“文武”双能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3.强化载体的桥梁作用,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实践能力

创业教育着实是件很复杂的教育事业,需要从理论上引导并与现实进行高度融合,是在学生和社会之间搭建起来的一座互利互通的桥梁,最终实现从理论探究到实践成果的质变。

首先要在高校内部建立实践基地。基地的创建一方面用来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可以用来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为丰富大学生创业积累经验。

其次,要开辟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实施“校企联合”教育模式,把学校和企业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学校与企业形成互动和交流的常态。

第三,要多方式地为大学生创业架构平台。通过创业平台,方便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并通过创业活动寻求创业突破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展示大学生的创业成果,同时还要运用科学手段定期对学生创业的能力实事求是地进行評价,对成熟的、典型的创业团队及创业项目敢于推出来亮相,接受社会及专业人士的监督与评判。学校还可以向成功企业家发出邀请,请他们向大学生讲述其创业经历及成功“秘诀”,为大学生创业加油鼓劲。

4.强化机制建设,为大学生创业铺路

大学生创业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的好与坏,保障机制是关键。

(1)要有严密的组织机构,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首先学校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自觉担任活动小组负责人;还要在学校内部组建有特色的创业教育机构,负责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进行周密规划和组织实施;建设大学生创业的专业服务指导机构,协调并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2)营造良好氛围。良好的创业氛围能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因此,高校要大力营造自主创业的良好风气,加强创业文化建设力度,从而实现宣传、培育一体化,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敢为人先、敢于创业的无畏精神。

(3)健全创业激励机制。完善一系列的创业保障制度,激励创业,鼓励竞争。同时,对确有意向的、具备创业条件的学生,学校要提供到位的服务,以实际行动切实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钱宗霞.浅析三螺旋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模式[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38-42.

[2]刘冬来.大学生创业行为特征浅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1(7):8.

猜你喜欢

行为特征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创业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互联网+”促进大学生创业途径的思考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大学生开设特产专卖的社会意义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居民休闲度假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校企合作中企业培训的行为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