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文课堂的创新

2017-08-30方婵玲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创新语文课堂

方婵玲

[摘 要]语文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创新语文课堂,倡导求异思维,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创新写作方式,拓展学生想象,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落到实处。

[关键词]语文;创新;课堂;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1-0029-02

语文课堂教学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因教法不同、認识程度不同而引发的一系列探索,也是初中语文教学魅力之所在。但究其根本无外乎:要重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造思维的培养。如何在常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笔者试图从创新课堂的角度来进行浅析。

一、明确教学目标,创新语文课堂

课堂,是教师进行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堂,充分利用课堂,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目标要明确,把教会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放在首位,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行动,树立全面开放的教学观,重视对学生的思维教育,彻底告别传统的“一堂言”和“填鸭式”教法,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教师要把握好45分钟与教学内容的处理,突出重点。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对课堂、对学生能力的掌握程度,有目的地做好取舍,切不可认为这很重要那也很重要,到头来样样重要,就样样都不重要了。如文言文教学中要字字落实,句句掌握,思路剖析,结构讲解乃至语句辨析,试问,45分钟能做好几件事?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主体有认识,才能做到切合实际。诸如说明文阅读教学中说明方法的讲析,若不能贴近学生生活进行举一反三,向山里的孩子说麦当劳,对城里的孩子说独木桥,学生对不熟知的事物本身就存在认知困难,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而课堂引导和创设情境是需要课前预备的,只有充分切合实际地备学生,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进而才有可能迸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再次,就是语文教师要学会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情感教育上营造氛围,因为语文课文多是感人至深的美文,学生往往是因经历和阅历的不足,无法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可以说没有特定的情境氛围,学生是无法感知课文之美的。

最后,教师要摆脱“师道尊严”的桎梏,把学生当成一个大写的“人”,构建一种平等、相互理解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唯其如此,学生才能彻底放下包袱,敢想敢说敢干,创造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

二、倡导求异思维,使多种思维之花齐放

曾几何时,笔者在一篇杂志上看到,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将儿子带到长城脚下,问长城像什么?儿子答曰:像一条带子,结果招来了母亲的一顿训斥。之后笔者又在一则谈到创新教育的文章里看到7+8=15被教师打了个“×”,而正确的答案是10+5=15。由此可知传统教育的“统一”是多么的可怕。在众多学科中,语文教育在“统一”的问题上表现更为突出,诸如语文教师没有参考答案改不了试卷,没有教学参考书无法走上讲台等等。语文教学其实并不需要这样那样多的统一,而要着力鼓励求异。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词句,概括课文的段意和中心,对问题的回答、作文的材料和思路等等,都不必强求一致,而要鼓励多种答案并存。求异思维是一种非线性思维,它是分散的、辐射的、扩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不断闪现创造的亮点。

例如,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后,笔者问:“文中友人已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学生开始讨论起来,有的学生说:“元方不失礼,因为是友人失约在先,而且还对子骂父,是友人做得太过分了。”有的学生则说:“元方做得有点过分了,元方只是一个孩子,他应该尊重长辈,更何况友人已经感到惭愧,我们应该宽以待人。”学生答案各不相同,于是展开了激烈的争辩。这些不同的答案,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赋予文章新的内容。

三、语文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问题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偏重对文章结构、主题、写作特色、难解字词等方面的分析。事实上,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教”才能算是取得了真正的成果。因此,语文课堂应注重保有学生的质疑精神,不轻易否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是敏锐的、活跃的,课堂上学生能提出问题,正是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强烈求知欲的表现。语文教师不应仅从考虑自身能否作答去评定学生的对与错,应做到在提问中思考,在思考中与学生共同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阅读“预习提示”,把不解之处提出来。才一会儿,就有学生问:“老师,沙漠中真有仙湖吗?太不可思议了。”“有。”学生当中有人替笔者回答了他。“你怎么知道?”……就这样,学生有问有答,天南地北,论坛之门大开。而笔者却成了讲台上的“评委”,不时地在肯定一些问题提得好和为一些回答鼓掌。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他们讨论时积极性就比较高,思维能充分地展开,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而且讨论时还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四、创新写作方式,拓展学生想象

写作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集中体现,冰心的《忆读书》中具体表现了一个小女孩在深入阅读达到一定量时,激发出了写作的念头。传统语文教学一贯的应试作风,肢解语句、挖掘答题词汇及格式,消灭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扼杀学生的写作念头。更有甚者,不惜通过背诵优秀习作,模仿优秀作文,还美其名曰:通过量变引发质变,其结果可想而知。铺天盖地的抄袭不但表现在求学路上,还揉入了工作之中,造成写作非百度一下而不能之局面。其实,在教学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许多篇章都是学生拓展思维的好源头,教师不必局限于每单元一节作文训练课才开始思考习作的问题。

例如,朱自清的《春》,春何止于五幅图画?再写几幅又何妨?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回来的怎么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叔叔呢?朱德的《我的母亲》中,想想自己的母亲,为母亲写一篇习作等等,不一而同。学生在有所感、有所思后写下的习作,往往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值得讲评的。教师若能有针对性地挑出一些语句、一些片段让学生一起探究和修改,他们的兴致是高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因势利导,及时捕捉课堂情境,创新写作方式,从而达到拓展学生想象力的目的,落实写作能力的训练。

综上所述,课堂是语文教师的舞台,想要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执教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敢于创新语文课堂的念头、有多种思维和质疑精神,如此方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落到实处。教师还要善于创新写作方式,拓展学生想象能力,将课堂延伸到实际的作文写作中去。

(责任编辑 诺 依)

猜你喜欢

创新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