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手指运动操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2017-08-29揭晓燕
揭晓燕
【摘 要】手指運动操能锻炼幼儿的手指、发展幼儿的智力,是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经常开展的一项活动。手指运动操灵活运用到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增加教学活动的内容,增添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使保育与教育得到统一。
【关键词】手指运动操;智力发展;幼儿园教学工作
婴幼儿时期是大脑潜能开发的最关键最重要的时期,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发展儿童智力需要透过双手训练”。因此,为了使幼儿的左右脑得到协调的发展,应充分利用手指运动操,对幼儿左右手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简单短小、生动有趣、朗朗上口的手指谣易教易学深得教师和孩子的喜欢,将手指运动操配合童谣儿歌,与幼儿园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一方面锻炼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发展幼儿的智力;另一方面又能推进教学工作的实施效果,更好地达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要求,将保育与教育完美的统一起来。
一、手指运动操与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关系
幼儿园日常生活运动是指以日常活动中的生活环节和一些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活动。包括进餐、饮水、睡眠、盥洗、如厕、入园与离园 、过渡活动与自由活动及散步等。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保育与教育的重要内容,将手指运动操巧妙地融入到这些生活环节中,既训练手指又能增添学习的乐趣,同时达到保育与教育的双重效果。
(一)巧用手指运动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1)睡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健康领域教育建议中提出: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幼儿园帮助幼儿养成午休习惯,保证2小时的午休时间,也是教师教学常规的重要一环。巧用手指操,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如引导幼儿安静下来进入休息睡眠状态的手指操——手指睡觉:大哥哥睡了(两手心向上,拇指弯曲);小弟弟睡了(食指弯曲);小妹妹睡了(中指弯曲);你睡了(无名指弯曲);我睡了(小指弯曲);我们大家都睡了(双手合掌作睡觉状)。
幼儿园午休时间,教师在安静、舒适、卫生的就寝环境中,让孩子们躺在床上,轻声带领幼儿边说边做这首手指操,要求幼儿在熟悉了内容和动作后闭上眼睛反复做,声音的刺激配合手指的一伸一曲,幼儿很容易入睡。
(2)盥洗。盥洗是幼儿能够顺利进行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生活技能。让幼儿了解盥洗的内容: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手脏洗手等。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适宜孩子身高的盥洗设施,讲解流动水洗手洗脸的常识,对幼儿进行盥洗方法的训练。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盥洗内容丰富,流程复杂,方法多变的盥洗知识与技能学习起来有点难度,这时结合手指运动操,分类对幼儿进行循序渐进的分解训练,就可以化解难点掌握重点。
如讲卫生爱清洁的洗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勤洗手,多换衣;你拍二,我拍二,人人都有好习惯;你拍三,我拍三,勤洗头发勤洗手;你拍四,我拍四,勤剪指甲讲卫生;你拍五,我拍五,争做卫生小使者。
讲解洗手具体方法的洗手歌: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来做洗手操。挽挽袖子湿湿手,打打肥皂搓泡泡,搓手心来搓手背,十指叉叉搓手指,手腕指甲莫忘记。用水冲净甩甩手,双手干净无细菌,预防疾病数第一。
专门讲饭后清洁口腔的漱口歌:手拿小花杯, 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吐出水。
还有洗脸歌:小毛巾,手中拿,擦擦小脸擦嘴巴,我是干干净净的好娃娃;小毛巾,手中拿,擦擦小脸擦嘴巴,我是干干净净的好娃娃。
丰富的幼儿常规手指运动操,为教师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教学内容,也为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二)固定手指运动操,让各种活动顺利过渡
幼儿日常生活活动内容丰富,在一天中时间跨度大,且没有固定的课间铃声提示,各种活动的过渡转换,都需依赖教师的安排和指挥,因此给教师的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学龄前儿童专注性弱,注意力不够集中,迁移能力差,因此当一项活动结束,需要进行另一项活动时,教师需要消耗较大的精力来组织,才能完成活动的顺利过渡。有时候须放大音量才能让幼儿听见或安静下来。长此以往,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将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从教师健康角度及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看,都必须引起注意。尝试将简单易学的手指运动操引进来,在每一个活动结束后或在每一个活动开始前,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运动操,同时告诉幼儿这个手指运动操结束后就要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请幼儿做好准备,每天进行一次训练,反复多次后便成为一种习惯,手指操一结束,幼儿便开始做好下一个活动的准备,教师无需说很多话,只要稍微做些引导即可。
如手指运动操“拍掌运动”:预备动作,双手直立在胸前,掌心相对;1~4拍,左手拍右手手心,右手拍左手手心,左手拍右手手背,右手拍左手手心;5~8拍,重复以上动作。一次可以完成4个8拍,节奏可慢可快,依据幼儿掌握动作情况决定。
二、手指运动操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课程结合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幼儿园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通过教师和幼儿双向的交流和作用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它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组织传递一定的教育内容,落实幼儿园教育任务的手段。《3~6岁儿童发展指南》从五大领域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出了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为幼儿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提供了依据。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合理利用手指运动操,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活动效果。
(一)课前导入
依据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一天集中的教学活动内容一般有2次,上午在9∶30~10∶00左右;下午在3∶00~3∶30左右。如何使孩子由自由分散的状态,进入集中、专注状态,活动前的导入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手指运动操就可以成为教师最寻常的一种导入方式。
如“扣指运动”:预备动作,双手水平放在胸前,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手心向下。1~4拍,双手指尖相碰;接着右手手指沿着左手往前搓,双手重叠;迅速互换位置,双手重叠,左手在上,手心向下,右手再下手心朝上;双手往相反方向移动,至指尖处,双手手指弯曲第二节,手指迅速扣紧,互相拉一下。
手指运动操因其游戏性、趣味性、简单易学而得到孩子的喜爱。教师领着幼儿做的过程中,幼儿能较快的从喧闹、松散的情绪中进入专注、集中的学习状态,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领域间的渗透
《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手指运动操如果是以口令节拍来进行训练,则是体现科学领域子领域二数学认知的目标一: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手指游戏如配合歌谣来进行训练,则体现了语言领域之子领域二阅读与书写准备的目标一:阅读与书写准备,喜欢跟读韵律感强的儿歌、童谣。
很明显,在以五大领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不论采用哪种形式的手指运动操,都将体现了领域间的渗透与整合。
如手指游戏——手指宝宝:两个大拇指(双手握拳,手背相靠,竖起大拇指);比比一样高(晃动大拇指);相互点点头,接着搂搂腰(弯曲第一节,然后靠一靠);两个小拇指,一样都灵巧(双手分开,举起小指,动一动);相互拉拉勾,接著问问好(小指拉一拉,在弯曲第二节);食指、中指、无名指(依次举起这几个手指);样样事情离不了(双手摆动几下)。
这首手指游戏,体现了社会领域之领域一人际交往的目标四:关心尊重他人,接纳、尊重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可以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
如手指游戏——手指捣米:预备动作,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手心向下右手食指在放左手手心,右手中指放在左手手背下,右手无名指、小指放在左手无名指上。对春对春捣捣(两拇指运动如捣米状);扫帚扫帚扫扫(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运动,如扫地状)簸箕簸箕扇扇(左手食指、中指向上运动如扇风状);小鸡小鸡啄啄(手形同上,右手中指与指指相碰如啄米状)。
这首手指捣米手指游戏在做预备动作时,不同手指的摆放位置能有效的促进眼、手、脑的协调配合,做游戏手指的变化让幼儿了解各种劳动工具和社会现象。
(三)家园合作
幼儿教师是幼儿生活上的照料者,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引路人,同时还是家园合作互动的桥梁。幼儿的成长需要家长与教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将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落实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可以将家园合作纳入教学活动环节,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完成对孩子的保育与教育工作。
手指运动操可以作为活动延伸环节、家园合作互动的一项有效方式。
如“排排坐”:爷爷坐、奶奶坐,你也坐,我也坐,坐在一起分果果,大的分给您呐,小的分给我。
具体动作:第一步,左手直立,掌心向右;右手食、中、无名、小指弯曲与左掌成直角,指尖抵住左掌心,模仿椅子的形状,并跟节奏停顿一下。第二步,左右手相互交替。第1、3、5句立左手,第2、4、6句立右手;第7句左右手交替5下。
这首分果果的手指谣,在传统的歌谣吟唱中,设计了新颖的手指运动操,孩子在与家中长辈一起玩耍时,家长可以进行自由编排。如果和父母玩,可以改为:爸爸坐,妈妈坐,你也坐,我也坐,坐在一起分果果,大的分给您呐,小的分给我。儿歌歌词改变了,动作不需要变化。与不同的长辈玩,既融洽亲子关系,又反复训练了孩子的手指,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明显的,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扩张到家庭,教育活动的延伸价值就得到了扩展。
参考文献:
[1]陈幸军主编.《幼儿教育学》第三版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3]王暉暉.宋洁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第7版 [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
[4]钱志亮,曾云骁,钱李果著.《亲子益智健脑手指操》第3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