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文“朗读与理解”小妙招

2017-08-29陈凤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拔萝卜理解课文课文

陈凤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是一個难点,很多学生在朗读时常读音不准,注意力不集中,加字或者减字;即使能读正确的学生也是唱读或者是读词语不连贯,句子不通顺;在理解课文时也只是死记硬背,根本谈不上理解。

所以朗读指导是一个教学重点,读好课文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受到艺术熏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很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朗读的兴趣。”当前的语文教改中,一些专家指出:一定要把语文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基本训练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它和词句教学一样自始至终值得重视。因此,我们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从一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训练。

一年级的教材,课文以诗歌、韵文、童话故事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很浓,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朗读课文的基础是认准字,读准字音,才能将课文读得有节奏感

1.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认字是非常重要也很基础的,所以一开始就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正确字音。即发音准,不念错,不任意添字加字和丢字,每个字的发音要清楚响亮,而且还要注意不能唱读。

例如前后鼻音,边音,平翘舌,以及h、f的发音要准确。由于地方方言的影响,很多孩子在这几个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加强训练和辅导是必要的。为了真正做到发音准确,一定的齐读是必要的,但更要注意给学生提供独立朗读的机会。这样便于教师加强个别辅导,及时纠正学生中发音不准的现象。初读时可适当放慢速度,反复读,力争做到‘字字咬真,字字咬准。只有从严要求,持之以恒,才能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打好基础。

2.练习词语、句子、标点的停顿,避免唱读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组词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读词语也是为了读句子打好基础,所以老师在训练孩子读句子时先把句子中的词语读准、读熟悉,这样才能读通顺一句话。当然要将句子读得正确、流利,必须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

例如:西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西柏坡》课文“太行山有个山窝窝,山窝窝里面石头多,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经得起磕碰经得起磨。石磨边走出了新中国,俺这里就叫西柏坡。”这篇课文句子联系紧密,压韵,孩子们很容易分清句子意思的前后联系,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情绪饱满。

一般来说,每句话总可以分为若干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又可读出短暂的停顿,根据句子的意思将课文朗读有停顿,有节奏感。这时还应让学生养成边读边看标点的习惯,根据标点的不同作用,读出停顿。有的学生往往不根据标点来停顿,有的干脆一读到底。这样的朗读不可能表达清楚句子的意思,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清每一句话,学会读完一句话,要适当停顿。掌握好“停顿”可以让学生建立初步的句子概念,同时有助于学生进行思维条理化的训练。

二、创设情景,由浅入深理解课文

1.创境中范读,引导学生理解全文

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生看到教材上的图景肯定都能看懂,如果老师把图景和诗里的人物都放到课堂上,学生是不是对诗的理解更深入和有兴趣呢。于是可以在教室的一角放置一棵树形的道具或者在黑板上画一棵松树,请一个同学上台与老师对一起编排一场《寻隐者不遇》的小品场景。在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下面的观众慢慢体会诗与小品的联系。之后还可以让其它孩子们上台表演,对于这种小品式的表演,一年级的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最后吟诵诗句理解诗句的含义:“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板画与实景联系,想象情景

小学一年级的很多课文学生在入学前就了解不少,所以教学时主要在于纠正学生读音的准确度和理解课文的含义。例如:“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如此美文相信很多读者也是耳熟能详,在西师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入选此文,学生在朗读时也是张口就来,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文中含义,在看似简单的句子中老师则可以在黑板上出现一弯月亮挂在半空中,在下面小河里画出一艘小小的船儿——这里能用PPT做出图画更形象,如果在黑板上手绘出这美妙的景象更是体现老师的多才多艺。“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里似乎老师找不到小船可以坐,也找不到天上的星星,于是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想像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就是小船,教室的天花板想像成天空,由此课文句子内容的地点变化是从“天上—河里—小船—天上”这样学生背起来不会把顺序记错,老师在学生一边朗读时一边引导学生每句话说的是哪个地方,哪里的事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从而让学生在背诵时理解课文。

创设情境进行朗读指导,能很好帮助一年级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中,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调动多种认知感官去理解感悟,于潜移默化中教给读书方法,能从小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

三、根据课文内容情景,开展相应教学活动

一年级学生刚开始语文学习,阅读积累少,思维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差。如何进行教学,使我们的语文课事半功倍?美国教育家毕特,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参与课堂的情感体验,依据学生的生活体验、成长特点和生活实际,以生活为源头活水,通过有目的的教学和活动,激发共鸣,是打开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通道。在学习童话故事课文时,老师就可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亲身体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记忆深刻。

例如:西师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拔萝卜》一课,学生在认字基础上,学习了朗读课文,但是要把课文读得有意思,那得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思。怎么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几个小动物和两个老人拔萝卜的故事呢?如果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课文给孩子们听,恐怕学生还是体会不到拔萝卜的辛苦和丰收的喜悦吧。这时,老师可以让几个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选一个胖一点的孩子扮演大萝卜,第一个老爷爷在拔萝卜时全班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看着老爷爷使劲拔萝卜,这时拔不出来,同学们读出“老奶奶,快快来,快来拔萝卜。”这时台下一位同学自告奋勇当老奶奶,当两个“老人”还是拔不出萝卜时,学生们读课文的语气马上上来了:“小姑娘,快快来,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学生体会到拔萝卜的辛苦和喜悦,才能读出课文中人物的说话语气来,这就是学生参与活动,亲身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后面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小花狗,小花猫,让学生们对课文中人物情感更能体会,感觉文中的人物活脱脱地从书中走了出来。

课文中的故事来源于生活,我们也可以将课文中的故事还原成生活,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和情感。所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有只将课文朗读与生活和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语言文字和故事,告诉学生“知识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猜你喜欢

拔萝卜理解课文课文
拔呀拔呀拔萝卜
如果你想拔萝卜,就这样!
端午节的来历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拔萝卜
背课文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