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系胚芽使命

2017-08-28沈越婷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玩沙玩水滑梯

沈越婷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268-01

1 幼儿户外运动项目的选择以及运动方式

1.1 偏爱滑滑梯

我们班有50%以上的幼儿偏爱滑滑梯,有的幼儿在会不停地爬上去、滑下来;有的幼儿玩荡秋千,或是给玩球的孩子轻轻地推一推;有的幼儿会在滑滑梯上面一些比较空的空间里,来回跑,玩躲猫猫的游戏;个别幼儿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滑滑梯的某个位置,看着别人玩。

1.2 偏爱玩沙和玩水

有30%的幼儿在户外游戏中偏爱与玩沙和玩水,有些幼儿会借助一些工具进行玩沙和玩水活动;也有些幼儿喜欢徒手进行玩沙和玩水活动;小部分幼儿喜欢三三两两的合作进行玩沙和玩水的游戏。

1.3 偏爱自制体育玩具和小型体育玩具

3~4名幼儿偏爱于教师自己的体育玩具和一些现成的小型体育玩具,如:滑板、羊角球、沙包、皮球等。这类幼儿往往会专注于自己选择的玩具,不愿与他人分享,沉静在自己的游戏中。

1.4 偏爱追捉的幼儿

个别幼儿会高频略与不同幼儿进行追捉的游戏。他们有时会自己组织一些幼儿开展“老狼老狼几点钟”、“老鹰捉小鸡”等一些你追我赶的游戏,这类幼儿往往容易在户外游戏中出现摔跤、跌倒等现象。

1.5 游离的幼儿

个别幼儿游离于操场上所设置的运动项目内容。当班级中的大部分幼儿都已经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时,她们要么会站在滑滑梯边看看,要么会站在教师身边,处于观望状态;当教师引导她们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时,她们没有回应,仍旧这么看着。

2 案例分析与思考

2.1 对教师的依恋

幼儿入园后,对新的环境会产生一些陌生感,特别是小班刚入园的幼儿,情绪情感上比较依恋于教师。户外运动中,从幼儿喜欢站在教师身边,可以看出幼儿对教师所产生依恋情感。

2.2 选择器材形象或者外形特征明显的运动区

器械影响着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情绪和行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科学合理地提供器械可对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情绪和行为产生正向的诱发力,增强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小班幼儿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玩具的形象或外形特征在这种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滑滑梯中的构造复杂、玩法多样,吸引着幼儿的眼球。

2.3 幼儿个体差异性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兴趣不同、性格不同、体质不同、交往能力不同,等等的不同也就决定了幼儿偏爱的区域内容会有不同、运动方式会有不同、同伴交往方式上、所玩區域的持续时间都会有不同。

3 策略思考

3.1丰富区域材料,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运动需要。

3.1.1 注重活动内容的调整和丰富

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根据幼儿的运动兴趣、运动能力、运动经验的变化及时进行适宜的调整。

①根据幼儿身体基本动作的内容,设置活动内容。幼儿身体基本动作包括:走、跑、跳、钻、攀爬、平衡、投掷、团身、滚动推拉等,为此我们创设了平衡区——“小羊过桥”,让幼儿用各种方法通过有多种器械组合搭建成的“桥”;攀爬区——“小猴爬山”,我们借助大型运动器械,如:攀岩墙、爬网、攀登架以及竹梯等,让幼儿尝试各种不同器械的攀爬,丰富幼儿的攀爬经验;跳跃区——“袋鼠跳跳”,用不同高度的桌子、椅子、纸盒等搭成跳跃场景,幼儿自由选择器械和跳跃方法;还有投掷区——“老鹰投圈”等区域活动内容。每个区域都创设了一定的场景,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走哪条“路”,怎样走。

②结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求,设置活动内容。运动不仅是促进幼儿综合运动能力的发展,而且要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我们努力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坚持性等渗透在区域性体育活动中,让幼儿带着“任务”去活动。例如,打灰太狼,这些活动对幼儿更具挑战性,让幼儿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提高综合运动能力,同时提高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能力,保护自己的能力和互相合作能力等。

3.1.2 注重活动材料的多样性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包括活动的组织形式、幼儿的结伴形式等。不同的活动形式,有利于幼儿保持活动兴趣,给幼儿带来不同的运动体验。

3.2 创新玩法

陶行知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从个别幼儿参与户外运动项目的现状看,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有时缺少的是勇气。针对此现象,可以利用户外运动结束后的谈话环节或专门组织活动与幼儿交流此方面的话题,引导幼儿对操场上其他区域产生兴趣。

首先,记录玩法,讨论迁移。在区域活动器械和材料新投放、幼儿初步探索阶段,注重师幼间的交流和讨论,共同收集并记录小材料的大创意。投放家长、幼儿、教师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的户外体育活动材料。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符号、文字记录自己的玩法,进行文本上玩法共享。

其次,总结经验,启发思路。在分享交流中,幼儿将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共同分享,吸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发散性思维,将知识经验迁移运用到新的探索活动中去。这样既达到了经验的共享,又使经验获得更大程度的发挥,幼儿迁移应用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再次,实施评价,观察在先。通过作品交流、表演展示、大小互动、问题发展等评价方式对活动进行评价。活动中有意识观察记录地记录孩子的玩法,通过经验分享,促进他们再次创新。同时开阔其他幼儿的视野,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评价手段多种多样,如过程性评价、教师的集体评价、小组互评、幼儿的自我评价等,促进幼儿创造材料多样性玩法的积极性。

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我们应该通过对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运动项目的选择、持续时间、幼儿之间的互动等方面进行细微的观察,来分析幼儿行为背后蕴藏着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会观察幼儿的行为、理解幼儿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能够解读幼儿行为,从而为我们进行真正的教育行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戴淑凤.中国儿童早期教养工程[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

[2] 朱小娟.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S].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玩沙玩水滑梯
玩水
托班婴幼儿玩沙游戏初探
玩水之旅
Cool Invention炫酷发明
趣拍沙滩照
从“玩沙”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不要玩水
我们来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