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2017-08-28段方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历史教育思辨能力培养

段方

摘 要:我国历来就有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唐代著名历史学家刘知几就指出历史教育是“国家教育之要道”。对于个人而言,学习历史,有利于个人能力的进步,培养健全的人格;对于社会和民族而言,学习历史有利于不忘过去,增强民族意识,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进行,经世致用,服务于社会和国家;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学习历史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播,造福人类。而在我国现如今的高中教育之中,关于历史的教育已经愈发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既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质,同时又提升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本文所要叙述的重要内容核心。

关键词:历史教育 高中课堂教学 思辨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36-01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不乏众多对当今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重要启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同样,世界的文化发展史更加丰富多彩,在学生学习我国文明历史的同时,对世界历史的学习也不应该懈怠。但如今的高中课堂教学,往往存在轻视历史教育的作用的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此我们提出几个历史课堂改革的策略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1 改革历史教学内容

高中的历史课这一门课程由于其繁杂的时间和各种出现在历史中的人物以及众多的历史事件,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非常注重让学生特意去记忆历史事件、时间、起因、经過等等。而这种无意义的纯粹的记忆和背诵的过程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让学生可能会产生厌倦的感觉,对历史这门学科失去兴趣。我们上课用的教材,作为重要的知识传递的一种媒介,历史教课书本在编写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大篇幅的历史背景、起因、经过和结果的介绍和论述,还包括事件所产生的意义,但是这种乏味的纯文字性的叙述,不仅不能提起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还会使学生感觉到厌倦,认为历史课程乏味、无趣,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被动、失去信心等。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首先应该对历史课本进行改革,改变历史课本的内容的呈现形式,消减课本中大篇幅的论述性语言,改以文字和图画,或者文字和史实照片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以展示历史的真实面貌。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改变自己为了考试而教学的方式,从学生本人的兴趣出发,采用合适的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在课本中给学生流出足够的叙述和阐述空间,让他们对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从而替代之前的单纯的背诵历史。这样的课本设计,让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训练,并且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历史,熟悉历史,爱上历史。

2 改变历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上文中提到我们历史教学中,最传统的历史教育方法就是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历史事件,历史时间和其背后的历史含义。在这种传统历史教育方法之下,在短时间的教育过程中确实可以达到让学生记住历史事件的作用,但是也是仅仅起到“记住”的作用,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种种更加深刻的意义,并没有去理解这历史事件背后所蕴藏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这些被学生死记硬背记住的东西往往在考试之后,就将之前背诵的一切历史事件忘得一干二净,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背诵时间,而且削减了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再者,传统历史教育采取的教育方式采用灌输式教育方式,不注重让学生进行思考,只要听着老师介绍,不用自己开动脑筋,无法起到锻炼学生思维的作用。所以在此我们提出一种新颖的历史教育方式,来代替旧的教育方式:我们的历史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表演的方式,首先由教师给学生讲解历史事件的大致,让学生课下对这段历史进行一些了解,再让学生假设自己身处在特殊的历史事件的环境之下,例如,学习“布拉格之春”这一事件,就可以将学生分为扮演苏联领导人和布拉格的民众两个部分,让他们思考自己处在情境之中会考虑什么问题。这样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历史事件,又可以将事件记忆牢固,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又锻炼了自身的思辨能力,比较传统教育方式,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3 改变历史课后作业

在我们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之后,老师往往给学生安排大量的背诵内容和习题等不需要深入思考,但是很耗时的、较为繁重的任务。而我们的教师一开始布置这些任务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的记忆,让他们学会这段历史,学好历史知识,可以应付我们的考试。但是教师却很少考虑到由于过量的背诵任务和作业会引起学生很严重的反感和厌恶情绪,所以经常会导致事倍功半的不良后果。同时,传统的课后的作业形式已经固定化,死板化,不仅起不到训练记忆的作用,还会使学生失去思辨和创新能力。对于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提出新型的解决策略,就是在课后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有关学习到的历史事件的书籍、电影、互联网上的信息,并且根据这些所阅读到的内容撰写自身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感想和评价。比如对于秦始皇一统八荒,统一中国,在阅读和观看相关的资料之后,学生可以得出更全面的更准确的有关于秦始皇的分析和评价。相比较传统的课后作业,这种方式轻松、有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又完成了教学任务。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社会变得日益多元化,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新鲜事物,同时,不同国家的各种新奇的思想也在中国得到了传播,如何在异彩纷呈的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当今文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点。而历史教育作为文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点,无疑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形成正确的三观,是当今高中教师应当慎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绝不能只教书而忘记了育人。如何用正确的历史教育策略,培养统观古今历史,又拥有独特历史思辨力的人才是继续得到功课的一个教学难题。

参考文献:

[1] 苏益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1):140-141.

[2] 徐太阳.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猜你喜欢

历史教育思辨能力培养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用历史教育营造班级和谐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