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假说”对民族地区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2017-08-28杨希
摘 要:克拉申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说”,强调输入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重要性,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为理论基础,为贵州的民族地区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提出建议,以帮助教师改进听力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关键词:输入假说 英语听力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83-02
1 克拉申的输入理论
1982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监控理论(Monitor Theory),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的理论中,克拉申提出了五个假说: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以及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在这五个假说中,输入假说是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它主要用于解释语言学习中的关键问题,即语言习得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什么样的语言接触才能最有效地促使语言习得的产生。
克拉申(1982)的“输入假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输入假说是关于习得,而不是学习。(2)当人类理解了语言输入,语言习得才会发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应该比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水平略高一点。克拉申把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定义为“i”, 把较高的知识水平定义为“1”。学习者可以通过语境或额外的语言信息帮助自己理解语言。(3)当交际成功,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并且有足够的输入量,学习者就能自动地获得“i+1”。(4)学习者的口语能力不是教会的,只有通过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来提高语言能力,才能自然而然地获得口语能力。
根据克拉申(1982)的观点,最理想的语言输入应具有以下特点:(1)可理解性(comprehensible)。理解输入的语言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如果学习者不能理解语言输入的信息,就不能习得语言。(2)趣味性和/或相关性 (interesting and relevant)。输入是有趣的和/或与学习者相关的。克拉申认为最理想的输入应该是非常有趣的或和学习者密切相关的,以至于让学习者‘忘记自己是在从外语里获得信息。换言之就是让学习者忘记了自己正在学习一门语言,而是在无意识的交际状态下习得了语言。(3)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重要的是应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是不足的也是不必要的。因为,语言习得是在一个自然的环境里通过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4)足够的输入量( sufficient input)。教师的最大职责是让学生接受尽可能多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要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才能够实现。可理解输人的量越大,学习效果越好。
2 民族地區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在语言学习中,听力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方式。克拉申(1982)认为,如果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有效的语言学习是不可能发生的。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听力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此外,高考英语也增加了听力理解的部分。然而,我国中学英语的听力教学现状却不尽人意,尤其是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地区教学观念较落后,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落后,听力教学存在各种问题:
2.1 轻视听力教学
教师对于听力教学不够重视,多数老师没有上过一堂“真正”的听力课。他们普遍认为听力课没有什么好教的。老师们一般选用早读或晚自习的时间来为学生做听力训练。课堂的时间多数用了讲解课文、词汇、语法等。
2.2 听力训练模式单一
老师在听力课中多数采取一种单一的模式:播放录音——学生做题——核对答案。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而老师主要关心学生答题的准确率,而不在乎学生是否听懂了听力材料的内容。
2.3 听力材料选择缺乏目的性
为了应付中考和高考,在课堂上,老师播放的听力材料以高考真题或模拟题为主,播放的形式主要是音频文件,很少会播放视频材料。由于课时紧等种种原因,课本上安排的听力内容老师们几乎都是省略不上了。对于听力材料的选择上,老师从未为学生“精心”挑选,没有考虑学生对听力材料是否感兴趣;听力材料的“真实性”;听力材料的难易度;听力材料的多样性等等。
2.4 听力教学设备落后
民族地区中学的听力教学设备相对较落后。一些学校的教室里并没有音频播放设备,听力材料的呈现主要靠老师朗读。较好学校里可以配备录音机,但也不是每一个班级都配有。听力教学设备最好的学校可以达到每间教室配备一套多媒体设备,包含有电脑、投影仪、电视。但在农村中学里,配有语音室的学校属于少数。
3 “输入假说”对民族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3.1 听力材料的选择
“理想输入”的其中一个特征就是有趣性和关联性。在我国,不可能为英语学习者提供真实的语境,学生也没有机会接触更多地道的英语。因此,听力课堂成为了学生“英语输入”的一个重要途径。老师在为学生选择听力材料时,应注意听力材料的“真实性”。因此,老师可选择一些英美国家原汁原味的听力材料,如美国VOA慢速英语,英国BBC,新概念英语等。此外,听力材料的形式也可更丰富一些,不要只局限于音频文件。老师可以选择视频文件,如经典的影视作品、歌曲、脱口秀等等。一方面,听力材料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有利于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地道的英语以及更真实的语言环境,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学生学习英语没有真实语境的缺陷。
3.2 改变听力教学模式
传统听力课是在“老师播放录音——学生做题——核对答
案”的模式下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无法真正参与课堂。笔者建议老师在选择丰富的听力材料的同时,改变授课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将课堂的主动权交
(下转第109页)
(上接第83页)
给学生。如:采用灵活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复述、表演、汇报等。此外,“输入假说”的局限在于过分的强调了输入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语言的“输出”。老师可以考虑将听力课与口语课,写作课结合起来,使学习者在理解语言之后,学会运用语言,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语言学习。
3.3 准确把握“i”和 “1”的度
国内外学者认为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Pienemann (刘淳,2004) 指出,克拉中并没有对i或i+1做出清楚的界定,因此i+1的假设无法被验证。笔者认为,学生的水平千差万别,老师作为教学的实践者,要亲自把握 “i”和 “1”的度,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效教学。老师可通过模拟考试,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于学生当前的听力水平、学习风格、学习需求等,从而制定有效合理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目的。
3.4 增加输入量
在我国,对于一名中学生而言,在一堂听力课上所获得的语言输入量是不够的,远远达不到克拉申所要求的足够的输入量
(sufficient input)的要求,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老师可积极为学生拓展“第二课堂”,增加对学生的语言输入量。如,开展英语角、英语话剧演出、英文歌曲演唱、英文演讲等活动。此外,输入形式不要只局限于视听形式,而忽略阅读这种重要的文本输入形式。根据图式理论,在听力过程中,背景知识可以激活学习者大脑中的相关信息,使学习者产生联想,从而更好的把握听力内容。因此,增加阅读的输入,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听力的文体特征、句法和词汇的特点、扩大词汇量、丰富文化知识,从而实现对听力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 Pergamon,1982.
[2] 劉淳. 批判性地接受和运用“可理解性输入假说”[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
作者简介:杨希(1984-),女,贵州惠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