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班级管理中的法治、德治和心治
2017-08-28罗周清
罗周清
班级管理中,班级制度到底重不重要?有了班级制度,是不是班主任就可以高枕无忧、一切照制度执行就行了呢?接下来以《论语》两则和两个案例进行讨论和反思。
众所周知,班级制度很重要。王晓春老师所写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中谈到班主任影响学生的十种手段,其中第一条就是定规矩,即定班级制度;《论语·学而》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最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有子口中的礼即礼制,也就是礼仪制度。一个班主任,如果只一味着想着和谐,对学生没有要求,没有制度,肯定是带不好一个班的。
有了班级制度,一切就稳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孔子也讨论过这个问题,《论语·为政》中,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治禁令去引导百姓,用刑法去约束百姓,百姓只求免于受罚,心中并没有羞耻的感觉;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制来约束百姓,百姓有了羞耻之心,就会自觉地遵守规矩。”从孔子这段话可以看出,一味地只靠制度去管理,被管的人只会越来越麻木,只会选择逃避惩罚,仅此而已。而我们面对的是心智不成熟、逆反心理特强的初中生,一味地强调制度管理,后果只会更加糟糕。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班被管得很死,初一还可以,到了初二、初三就不怎么样了,班级秩序甚至一团糟。
接下来,以班级管理中的两个案例继续予以讨论和反思。
反思案例1:常规管理。
2013年9月,1302班是一个起始年级的班级,63个学生来自全省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小学,常规习惯也各不相同,有的习惯很好,有的却很糟糕。记得第一周军训期间,违纪违规的学生大量存在。前三天,就有打架的;有在寝室打牌的;还有晚上睡不着、两人隔着寝室擂墙的;等等。在第一周学校的班级常规评比中,我们班常规分在24个班中名列倒数第一。“把危机当契机”,接下来,经过精心准备,利用自习课的时间,我开始了我的煽情:“我们在座的63位同学,虽然来自全省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小学,但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为了成人成才,我们聚在了一起,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团队、一个新的家,那就是我们的1302班,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庆祝和迎接这个新家。”大家马上报以掌声。稍作停顿,我扫视了一下全班,继续着我的演讲:“从你们热烈的掌声中,我看到了你们每个同学对这个新家的热爱和期待。我相信每一个正常的同学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优秀的班级里,但我还是好奇,不知有没有不希望的。请希望我们班成为优秀班级的同学举手。”正如预料的那样,大家都举起了手。带着对大家肯定的笑容我再次扫视了一下全班:“看来我们都是正常人。”在全班的笑声中我继续引导:“看来大家都希望我们班成为优秀的班集体,作为你们的班主任,我当然也希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让我们班变得优秀。”有的学生说提高成绩;有的学生说整顿纪律;有的学生说发扬民主;还有的学生说要有爱心;等等,大家发言很积极,我对发言的学生都一一作了肯定。接下来我又问了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现在飞速发展,也在不断改革,关心时事政治的同学会发现很多政府报告中谈发展、谈改革时,都会说稳中求进。这里为什么先要稳呀?”接下来,学生们讲了很多,其中有学生就讲到了,只有稳才会使发展得到保障。我对这个学生的说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后,回到主题:“我们班要发展,我们班要优秀,是不是也首先要稳呢?赞成的请举手。”每个学生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一切朝着我预设的方向发展。接着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首先要稳,嗯,不错,这是我们刚才达成的一个共识。那怎样才能保证我们班的稳呢?”有了前面的引导,学生发言也越来越积极,在一番讨论之后,我们又达成了一个共识:“国家能稳,那是因为有制度、有法律;我们班要稳,我们也一样要有制度、有班规。”抓住了学生的心后,制订班规也就水到渠成了。制定班规的过程中,我们又达成了一个共识——班规制定三原则:①简单易操作;②全班认可,认可的方式就是举手表决;③有执行人。一条班规出来后有专人负责,在执行过程中,负责人可以不断完善班规,新班规如被全班学生认可,对该负责学生予以奖励。在制定了一系列班規后,全班学生有了对优秀班级的向往,有了共同的目标,更有了对班规的心理认同,在第二周常规评比中,我们班常规分一举拿下了24个班的第一名,接下来的一个学期,每周常规评比,我们班都是一颗星,每个月都被评为常规优秀班,整个学期被评为“常规管理优秀班级”和“学习成绩优秀班级”。我高兴之余,在认可了班级制度重要性的同时,更看到了管理中抓住学生的心的重要性。
反思案例2:取外号风波。
取外号,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只不过好的外号会让当事人倍感荣耀,甚至因为外号变得越来越优秀;但不好的外号也许会让当事人很难堪,甚至很痛苦,可是当事人越反对,别人还叫得越频繁。有一天,班上的一个小个子男生张XX一脸委屈地走进了我的办公室,还带着一丝哭腔:“罗老师,我要向你报告一件事,他们给我取了个外号,叫我张天狗。”“那你喜欢这个名字吗?”我故意这么问了一句。“不喜欢”,这个我认为正能量十足的小男生连连摇头。“那谁给你取了这个外号,又有哪些人叫你这个外号了?”然后他就讲出了一大堆名字。“好,罗老师知道了,我会帮你处理的。”安抚他后,我并没急着把他刚刚告诉我的那些学生喊过来批评一顿,因为据我了解,班上给别人取外号的情况,并不止这一例。“把问题当课题”,能否以此为契机,解决取外号的问题呢?带着一种研究的心态,利用下午自习课的时间我走进了教室。
师:“同学们,你们小学时有没有被别人取过外号或叫过别人的外号呢?”
生:“有。”
我们班的学生很单纯,异口同声地做出了回答。
师:“那你喜不喜欢别人叫你的外号呢?”
生:“不喜欢。”
学生几乎都这么回答,这倒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之前我估计总有那种既好听且当事人又喜欢的外号吧,不过回忆当时自己读书时同学之间的外号,还真没几个好听的。我看了一下全班学生,发现其中有几个学生听到“外号”二字,似乎特别反感,简直就是一副深恶痛疾的样子,看来这几个學生小学时一定是深受外号之苦了。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
师:“那你们希不希望别人给你取外号啊?”
生:“不希望。”
这个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
师:“那你们想不想给别人取外号呢?”
学生们笑而不答。我稍作停顿,带着微笑扫视了一下全班。
师:“在我们班,给别人取外号,我是支持的。”
在学生惊讶的目光中,我再次重复了自己的态度:“是的,我支持任何同学给别人取外号。”再次稍作停顿,我话锋一转。
师:“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被取外号的当事人喜欢这个外号。”
刚好前两次数学单元测试匡XX都是满分,我也刚好借此机会表扬他一下。“比如,匡XX前两次数学单元测试都是满分,而且他又特喜欢数学,我们就叫他‘数学小王子吧。”学生们觉得这个外号挺有趣的,全班一片笑声。“就是不知道匡XX喜不喜欢这个外号。”匡XX在同学们的笑声中,激动得涨红了脸,同时使劲点头。看来他也挺喜欢这个外号的,这在我的意料之中。“好”,我继续强化刚刚的规则:“因为匡XX喜欢这个外号,以后我们就都叫他‘数学小王子。”
接下来,我继续引导。
师:“那要是别人给你取的外号,你不喜欢呢?比如叫你阿猫阿狗。”
学生们笑了一下后,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中,大家都认为不可以取别人不喜欢的外号。
师:“那如果以后我们班有人给别人取了当事人不喜欢的外号,我们该怎么办啊?”
生:“我们要制定一项班规,惩罚给别人取外号的人。”
师:“怎样惩罚呢?”
生:“写五百字的说明书。”
因为班上有个约定,谁能为班上制定一个大家接受的班规,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所以每次讲到制定班规时,大家都异常踊跃。
生:“罚扫一周的地。”
生:“扣操行分。”
师:“还有没有?”
生:“叫这个给别人取外号的同学阿猫阿狗。”
听到这个惩罚,我和其他学生不由地一起笑了起来。
师:“这个惩罚还挺有趣的,行,就按这个同学讲的,叫取外号的同学阿猫阿狗。”
停顿了一下,我继续话题。
师:“叫多久呢,难道从此就叫这个同学阿猫阿狗吗?那也太残酷了一点吧。”
生:“那就叫一个月。”
师:“太久了,心里不阳光。”
生:“一个星期。”
师:“还是久了。”
生:“三天。”
师; “三天也久了点,你想一下,如果别人叫你三天阿猫阿狗什么的,你不是很难受吗?这样吧,给罗老师面子,一天,怎么样啊?”
大家欣然同意。但意外的是这时周XX同学举手反对:“罗老师,能不能不叫阿狗,我从小就很喜欢狗,这样侮辱了狗。”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情况,我带着笑容让她先坐下。
师:“呵呵,还有这个情况啊,这样吧,大家同学一场,给周XX面子吧,不叫阿狗,只能叫阿猫,赞成的请举手。”在一片笑声中,全班学生齐刷刷地举手通过了这条班规。按照班规制定三原则,需要执行人,经大家商量,由三位学生来执行这条班规。在举手自荐的过程中,没想到其中有一个就是给张XX取外号的那位学生,顺水推舟,由这个学生和另外两位学生共同执行这项班规。就这样,我并没有对给别人取外号或叫别人外号的学生予以严厉惩罚,而是在一个愉悦的氛围中,既教育了这些学生,又形成了一条班规,让学生们既觉得好玩,又成为这条班规的受益者,以后不用担心别人给自己取外号了。
一个班级的管理中,班级制度无疑是重要的,法治是无可替代的,但同时德治、心治能让学生有是非观念并从心里接受这种是非观念,法治、德治、心治是班级管理中的三驾马车,相辅相成。1302班在这种理念的管理下,初中三年中虽然常规和成绩曾有起伏,但总体来说非常不错,我在这三年中也先后两次被评为年度优秀班主任,一次被评为优秀德育工作者,中考成绩本年级学生在湖南省长沙市名列前茅,1302班合格率百分之百,全A人数在全年级24个班中名列前三,我获教学成果特等奖。欣慰之余,我对这种管理理念也更加认同!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滨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