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工匠精神”推动湖南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2017-08-28刘国莲申晓龙

教师·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工匠精神高职教育

刘国莲++申晓龙

摘 要:转型升级呼唤“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和品质革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针对湖南装备制造产业的特点,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以“工匠精神”确保品质,在创新培养“工匠湘军”对接产业转型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带头作用。

关键词:“工匠精神”;湖南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高职教育;“工匠湘军”

“工者,匠也”,工匠是指具有某种工艺专长的匠人。人们今天所说的匠人,早已超出对某一特定工种的限制,演绎为传承造诣深厚、技术精湛的职业操守和品质精神。

一、“工匠精神”及内涵

从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专题节目《大国工匠》,到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工匠精神”,“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确实火了一把,引发全社会热议,成为举国广泛讨论的热点词汇。浏览各类新闻和媒体,重论什么是“工匠精神”、探讨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如何培育“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呼唤“工匠精神”之类文章的阐述和评论频频刊出。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凝结在工匠身上的态度和品质精神,在当今时代能引起全社会思考、大放异彩是有其特定因素和内在缘由的。工匠精神是指对工作和生产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不断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其本质就是对事业的挚爱和敬畏、对技艺的执着和追求。经过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逐步摆脱低端无序竞争格局,中国制造大踏步向着中高端迈进,“工匠精神”正是现代中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转变,亟待补上的“精神之钙”。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提的“工匠精神”,阐述“工匠精神”和“品质革命”对振兴“中国制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专注、严谨、传承,追求完美和极致。工匠精神体现的是踏实专注的钻劲,是对口碑和品牌的敬畏,是实事求是的科学、忘我工作的敬业和精益求精的创新。

二、湖南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

1.湖南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规模壮大、主导突出、集群初显

近年来,湖南装备制造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较完备的制造体系,已经成为湖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主要经济指标见表1。

从产业布局来看,湖南省通过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以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的发展,初步形成机械工程、电工电气、电子信息、轨道交通和汽车为主导的五大优势产业集群,涵盖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20个子行业,湖南省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主要子行业经济指标见表2。

2.湖南装备制造产业的人才现状: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匮乏

湖南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虽有成效,但在经济效益、规模实力、创新能力、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与沿海地区和中东部地区特别是与江苏、广东和山东等装备制造业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影响湖南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挺进制造强省的重要因素。

三、“工匠精神”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相互关系

1.制造产业转型升级重唤“工匠精神”

一方面,提升传统产业,呼唤“工匠精神”。我国是世界公认的制造大国,许多制造产业的规模居于世界前列,可是国内这些规模产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不高。中国游客在海外抢购日用小商品、小家电等,映射出国内相关制造业产品品质不高。企业只有发扬“工匠精神”,将一丝不苟的精神理念融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提高产品质量,“制造大国”才能成为“制造强国”。

另一方面,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离不开“工匠精神”。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需要脚踏实地的“匠心韧性”、专注专一的态度以及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劲,这样才能创造出高品质的产品。

2.“工匠精神”促进转型升级

“工匠精神”是加速转型升级的催化剂。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其实本身就是从工匠作坊生产发展而来的。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转型路径,但不管怎么说,都应该回归到产品品质的原点,“品质革命”既蕴藏企业的市场空间,又指明了产业的升级方向。重塑“工匠精神”体现了发展的螺旋式上升和阶段性回归,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催化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加速向纵深发展。

传承“工匠精神”、提升质量,助推转型升级。企业发展不能浮躁,特别是装备制造型企业,更需要一颗匠心,只有通过打磨产品品质、做到精益求精,才能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因此,通过传承工匠精神,可以引领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企业在品牌、品种、品质等方面的深入挖掘 。

四、立足“工匠精神”,培养“工匠湘军”的成功经验

产业升级的本质是人才的升级,湖南要建设制造强省,必须培养“工匠湘军”。我院以“植根装备制造业、服务湖南新型工业化”为办学定位,在对接湖南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工电器等支柱产业,以“工匠精神”创新培养“工匠湘军”技能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1.紧跟产业发展动态,创新实训技能的专业培养模式

构建企业岗位监测与分析系统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系统,形成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动态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我院与大连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了区域性“數控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了企业在湖南省内的售后服务和客户培训工作;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第三机床厂、湖南机械工业设计研究院共建了“机械传动部件研制中心”,探索出了“研制中心+生产车间+专业实训”的生产性基地建设模式。

2.构建“同盟体”协同创新平台,形成校企共生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

搭建人才培养、职工培训、技术服务的协同创新平台,共享行业企业和学院的优势资源,实现与合作企业的共生发展。我院联合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数控系统研发生产标杆企业,联合省内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等42家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了数控技术发展同盟;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德国博世公司等70余家先进制造企业、权威认证机构及相关职业院校,成立了“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同盟体”。

3.引入国际认证标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拓宽海外人才培养途径

根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引入国际认证标准,构建了“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院与德国博世公司联合开办博世班,共建博世TGA培训车间,推行“双元制”教学模式,引入德国AHK职业资格认证,实施国际化的“双证融通”,推进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合作办学,教学模式“3+0”或“2+1”,学分互认,“二国双证”,构建海外专升本通道。在实施“卓越职业院校”和创“双一流”建设中,我院与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外大学签订了人才培养和合作协议,按国际化标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拓宽了海外人才培养途径。

4.建设“大师引领、专兼结合”团队,深化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

我校建立了大师工作室,聘请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江麓集团等单位的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与专任教师一道,承担项目技术攻关与教学培训等任务。大师进校园,全面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培养高技能领军人才和大师工匠发挥了重要作用。

5.以“工匠精神”培养“工匠湘军”成绩斐然

我院2012—2014年连续三年获得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与升级改造”项目一等奖,2013年荣获全国竞赛一等奖;湖南省数控技能竞赛省级一等奖5人次;全国CAD/CAM大赛荣获6个团体和个人一等奖;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张江杰同学两次获得巴黎国际发明金奖,并取得多项专利,其发明成果获得社会投资,事迹被《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五、结论

我院立足“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培养“工匠湘军”、对接湖南装备制造產业转型、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其培养的学生深受湖南用人单位的喜爱和好评。

参考文献:

[1]宋先桃.弘扬工匠精神 培养技术技能人才[J].中国培训,2016 (15).

[2]唐林伟. 浪漫的“工匠精神”[J]. 职教论坛,2016(17).

[3]李梦卿,杨秋月.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 职教论坛,2016(16).

[4]刘春芝,毕 翼.“互联网+”时代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3).

[5]王寿斌.正确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外延[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6(20).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工匠精神高职教育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