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护理效果评价

2017-08-28

关键词:无菌导管血流

高 倩

(于都县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2300)

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护理效果评价

高 倩

(于都县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2300)

目的 评价老年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老年留置PICC导管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4.1‰)明显低于对照组(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老年PICC置管患者中,能够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老年;集束化护理;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PICC置管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能够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预防PICC置管患者发生CRBSI是十分重要的。现笔者就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老年PICC置管患者中,就其预防CRBSI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老年留置PICC导管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置管后经X线检测导管位于上腔静脉内;置管时间>24 h;排除置管前有感染的患者;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实验组男29例,女18例,平均年龄(49.6±2.3)岁;平均留置导管时间(4.1±0.8)d。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平均年龄(50.3±2.6)岁;平均留置导管时间(4.5±1.1)d。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上述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诸如定时更换敷贴,一旦发现潮湿或敷料卷起后应立即更换。

实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详细的护理措施如下:(1)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为经重症监护室专科培训的护士1名(小组长),5名重症监护室工作5年以上经验的护士。对所有的小组成员定期进行CRBSI及集束化护理的相关知识培训,定期进行考核,依据导管相关性学流感染预防指南及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的集束化护理措施,明确个人职责。(2)集束化护理措施的实施。①置管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A.在进行置管时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并将其贯彻于整个置管过程中。严格遵循最大无菌屏障要求,护士需穿无菌衣、无菌手套、戴帽子及口罩,患者需采用无菌巾覆盖全身,穿刺部位显露于无菌巾上的一个圆孔中。B.消毒时采用洗必泰,消毒范围:穿刺点为中心、上下直径20 cm以上,两侧至臂缘。C.在进行置管时需在超声的引导下进行,一般选择在上臂贵要静脉或肱静脉穿刺,穿刺时需避开肘关节。②在进行导管维护中需注意:在进行导管维护时需采用统一的导管维护包,包括弯盘、治疗碗、无菌止血钳、镊子、干棉球等,消毒液及透明服帖不包含在内。穿刺点选择无菌透明薄膜覆盖,置管后24 h更换一次,此后每周更换一次,如护士发现敷贴潮湿、卷边或污染或穿刺点渗血、渗液时需立即更换敷贴。

1.3 CRBSI诊断标准

CRBSI诊断标准:(1)体温>38.5℃、寒颤、低血压;(2)血培养至少1项阳性;(3)每个导管段半定量培养,菌落≥15个或定量培养,菌落≥102个;(4)病原菌与外周静脉血中分离的种类及抗菌谱相同;(5)无其他感染源[1]。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CRBSI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感染例数/总置管天数×10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CR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CRBSI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PICC置管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一种血管通路,能够有效的进行各项医疗护理措施,诸如输液、输血、静脉营养等[2]。但长期留置PICC导管极易导致CRBSI,加重患者的病情,延长住院时间。CRBSI是指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期间或拔出中心静脉导管48h内发生的原发性血流感染,且与其他部位的感染无关[3]。老年留置PICC导管患者,身体抵抗力差,增加了CRBSI的发生率,故而对于老年留置PICC导管患者采用合理的护理方式预防CRBSI是十分重要的。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集束化护理能够预防CRBSI的发生。在老年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通过查阅相关循证依据,并结合实际情况而制定的符合本院情况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的预防了PICC置管CRBSI的发生。

综上所述,老年PICC置管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的避免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1] 热伊拜,亚迪佧尔,吴安华.英国预防医院感染循证指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指南(Ⅱ)[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9):575-576.

[2] 陈 萍,李莎莎,张 庆,等.质控小组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2,41(11):1125-1127.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2

B

ISSN.2095-6681.2017.11.70.02

猜你喜欢

无菌导管血流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