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纸媒科技新闻创作的几点思考》

2017-08-27周洁

卷宗 2017年17期
关键词:娱乐化纸媒

周洁

摘 要:新闻的娱乐化让科技新闻也难以幸免,纸媒和新媒体在追求新闻噱头时,往往将各种新闻素材当作手中的食材,继而乱加作料,导致社会新闻成了“故事”,科技新闻成了“吹牛”,都显示出不严谨的一面。而对于科学性十足的科技新闻,纸媒的错误表达不仅会造成科普工作的负面影响,甚至会造成科技工作者本身的被动。因此科技新闻不仅要遵循新闻规律,更要遵循科技规律,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水平驾驭新闻素材。

关键词:科技新闻;娱乐化;纸媒;新闻解读

科学不再仅仅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是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基于对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科学的通俗表现形式等始终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课题。根据科技新闻科学性与大众性等的特点,报道内容的科技含量是科技新闻的生命,表现形式的通俗化是增强科技报道可读性的关键,若只注重前者,报道枯燥,读者看不进去,起不到好的传播效果;若过分偏重后者,则有哗众取宠之嫌,科学家避而远之。如何在这二者之间寻求平衡,是科技新闻工作者始终面临的问题。

1 严谨性超出新闻真伪范畴

科技新闻能给人们带来什么?科技新闻的价值体现为它满足人们求知的多种要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科技新闻的经济价值;“知识就是力量”体现科技新闻的知识价值;科技史上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维萨留斯的“血液循环论”及现代科学揭开的诸多“自然之迷”体现科技新闻的精神价值;用以消除受众认识领域中的空白和不确定性,使受众了解科技界的新发现、新发明、新观念和新成果等信息,体现科技新闻的信息价值。而科技新闻报道内容的科技含量则是以上诸多价值的核心要素。知识性是科技新闻的固有内容,受众可以从中获得认识力量,知识含量的有无,知识价值的大小,知识价值的表现优劣,是判断和衡量一篇科技新闻报道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科技新闻报道的主体是科技事件,包括科技新发现、发明、科研法规政策等等,这决定了科技新闻报道必须高度重视准确性,而这里的准确性不仅指对事件本身的准确描述,也包括对科技事件所包含的科学原理、科技事件的意义必须阐述准确。在这些方面,主观、歪曲的描述,甚至是数字上的些许失误,都可能对报道的可信度产生无可挽回的伤害。因此,科技新闻的严谨性,不仅是新闻行业的潜在要求,远远超出新闻真伪的范畴,更是科学知识传播对媒体行业的试金石。

2 科学家是“引路人”“质检员”

但由于科学有时对于外行大众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为了追求可读性,记者就会在报道中偏离或渲染事实。科技新闻报道出现的偏差,产生于记者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产生于语境转换的过程。科技新闻报道是化解语境的过程——从科研的语境化解、转换到接受的语境,在这一过程中,记者需要把科学家的研究内容,用新闻语言,如用他们自己的文字,重新组建句子,提供给大众,与此同时,新闻报道的戏剧化处理不可避免地出现时,诸如夸张、曲解、煽情、误译、误传等现象就会在报道过程中出现。媒体或记者被科学家称作“肮脏的信使”也便由此而来。

写出准确的、有科技含量的科技新闻报道,离不开记者与科学家的合作,科学家对科技新闻的态度及介入程度很重要。要知道,对于科技新闻工作者来说,科学家是“情报员”、“引路人”和“质检员”。对科技事件做出准确描述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尽可能多得拥有权威的信源。科技报道的准确性要求记者必须借专家之口说明问题,而科学家关键的一句话或评论,往往会对科技事件内涵的阐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书面的引语,即权威科技出版物或学者论文中的原话,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反复核实采访内容,是对采访对象和受众共同的尊重。

3 科技新闻是门“翻译”的艺术

科技记者是代表公众利益的科学观察家,如果記者在报道中一味偏重科技含量,而不注意表现形式、如果公众在看过报道后,感觉科学对他们太难了,或距离他们太远,那不是一个可取的科学新闻报道。科技新闻报道是“翻译的艺术”,写出受“圈外人”欢迎的科技新闻,要求记者做个好的“翻译家”。“翻译”要善于化“硬”为“软”。科技报道专业性相当强,尤其一些新概念、新技术、新发明,往往生涩难懂。优秀的科学家可以在两分钟内解释清楚他的研究工作,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学会用两句话报道清楚这项科学成果。以下归纳几种“翻译”方法:

比喻:即努力寻求最为贴切的说法。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说明不熟悉的事物,其特点是通俗形象,如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20世纪初发现原子结构的特点,为解释一些概念,作了个比喻:“原子结构实际上很像一个微小的太阳系,原子核就处在太阳的位置上,电子好象九大行星一样远离太阳而围绕它旋转,原子里的大部分空间是没有被充满的。”

举例:即用个别说明一般。如波长单位“埃”难以理解,一埃等于一亿分之一厘米,美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在介绍一种精密测距仪能测出一埃的距离时写道:“它精确到可以测出植物在一秒钟内的生长量”,被科普界认为是举例翻译的范例。

描述:即抽象概念具体化。如《奇妙的空气门》一文,报道“百乐门空气幕”研制成功。什么是空气幕?作者写道:“大门敞开着,人们可以自由进出,尘屑、油气、烟味却碰壁而回。这道无形的大门被人称为空气幕。”

定义:即限制术语范围。如《北京科技报》载“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坦博士发明了一种被称为治癌导弹的放射性免疫球蛋白……这种治疗方法就是给患者注射一种抗体,并借此把大计量的放射性物质输送到癌变组织中去”。

比较:即要澄清混淆。如《脑死比心死更科学——中国宣布首例“脑死亡”》一文中写道:“脑死亡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丧失功能为参照系而宣布死亡的标准。脑死亡有别于“植物人”,“植物人”脑干功能是正常的,昏迷只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心跳和脑干反应,而脑死亡则无自主呼吸,而且是永久、不可逆性的。

4 提高修养重视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它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特别关心贴近人的精神层面方面的问题。现代“人文关怀”脱胎于欧洲中世纪作为神学对立物而产生的人文主义,它颂扬理性,崇尚知识,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和崇高,大力倡导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几百年来,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前行,无不伴随着科学、理性光芒的照耀。

新闻宣传需要人文关怀,科技新闻报道更需要人文关怀。在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信息时代,科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科技新闻所基于人文关怀的启蒙意义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科技知识普及程度还严重不足,公众整体的科学素养也不容乐观,前些年还出现“水变油”、“特异功能”等伪科学报道,还有的人迷恋邪教异说,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这对于科技新闻工作者,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方面提出了更高更艰巨的任务要求。可见,将人文关怀融入科技新闻,是科技新闻传播活动的迫切需要,也是科技新闻报道的创新之路。这就要求科技新闻工作者要下更大的功夫切实加强自己的修养。可见,历史和现实都明白无误地给我们传递着一个信息:加强科技新闻工作者的修养,始终不会“过时”,且在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参考文献

[1]科技新闻报道现状与文献研究分析[J].科技传播,2017,3(下):17-18.

[2]陶贤都.网络科技新闻传播现状与改进策略[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52-55.

[3]段海鹰.论新闻二次传播中传统媒体突围路径[J].中国报业,2016,11(下):58.

[4]刘海龙.新闻内容是媒体的“生命线”[J].新闻研究导刊,2016,9(17):197.

猜你喜欢

娱乐化纸媒
论当今网络对纸媒的影响
我国纸媒转型突破方案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反腐报道娱乐化之忧
新媒体环境下纸媒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