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合作经济模式分析

2017-08-27张彬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抗战

张彬

(西安邮电大学,西安710121)

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合作经济模式分析

张彬

(西安邮电大学,西安710121)

作为抗日战争总后方,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经济建设成就,满足了抗日战争物资需求。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陕甘宁边区位于国民党和日本军队的包围下,经济情况十分危急。陕甘宁边区为了支持抗日战争,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及合作经济模式的做法,对于当前经济发展与建设依旧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合作模式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陕甘宁边区,大力发展经济,通过合作经营等多种经济发展模式,领导陕甘宁边区军民为抗日战争提供了丰富的物资补给,提供了物资保障,对于抗战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从建设理念来看,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合作发展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创新探索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提升。

一、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背景概述

从传统产业和传统经济布局来看,陕甘宁边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其中既受到历史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当地工业发展基础几乎为零。依托陕甘宁边区发展区域经济及合作经济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伟大探索。在陕甘宁边区发展合作经济,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具有现实紧迫性和重要性,对于抗战的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国共产党抗战理念,经济建设是保障革命战争胜利的基本保障。在抗战时期,只有开展好经济建设工作,才能为抗战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撑。为了适应抗战物资需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区域经济发展,并采取了较为科学的合作经济模式[2]。从历史实际情况来看,在陕甘宁边区,国民党采取了全面封锁政策,陕甘宁边区同外界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物资极度紧缺,开展区域经济发展及合作经济模式是应对国民党封锁措施的有效对策,具有极强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的关键。

二、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一)经济发展重点突出

在抗战时期开展经济建设,陕甘宁边区坚持采取突出重点的原则。在抗战时期,农业是其他产业的基础和保障,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将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是中国共产党取得经济建设胜利,进而取得全面抗战胜利的必要保障。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经济建设,中国共产党将农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同时注重工业和商业,形成了有层次的经济建设结构。

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鼓励农民开荒,大力增加耕地面积,并提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的发展口号。除了农业之外,其他产业,如盐业等,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满足了陕甘宁边区军民基本生活需求。在大力发展农业、突出产业重点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统筹兼顾、合理调配的原则,大力发展工商业,提升经济发展活跃程度,建立了一大批工厂和商户,提升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构建了多元化的经济发展结构,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3]。中国共产党正确的发展路径,也实现了三大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蜕变。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力争打破国民党的封锁,实现自由的贸易,大力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互动,实现经济要素的有效流动,实现了经济发展目标,为抗战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二)坚持合作经济发展模式

在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坚持合作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强化粮食供给,采取了合作经济发展模式,提升经济发展集约化程度,释放发展活力。秉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原则,提高农业和工商业发展效率,开展合作经营模式。中国共产党提出“官督民运”理念,强化经济发展[4]。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作用。通过大量的调研,中国共产党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盐业问题,充分听取了各地关于盐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汇总,进而明确了合作发展模式,提升经济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

表1 1938—1945年边区产盐及运盐统计 单位:万驮

从陕甘宁边区当地发展实际情况来看,采取合作经营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呈现“点多面广”的情况,而且经济发展基础相对比较薄弱,针对这种产业发展基础,中国共产党有针对性的采取了合作发展模式,通过农业合作社等方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针对重点产业进行发展,提升了产业发展综合竞争实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

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经济发展利益与百姓实际利益联系起来,提升农民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保障[5]。在陕甘宁边区发展经济过程中,不管是采取普通经济发展模式,还是合作经济发展模式,都充分考虑到当地农民的利益诉求。基于此,维护群众利益成为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

表2 1942年与1943年五个县优抗标准比较表[2]

根据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私营经济和合营经济成为提振陕甘宁边区经济的有效方式,实现了边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保障了陕甘宁边区群众的就业,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边区社会的总体稳定,为抗战做好了保障。在分配方式上,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没有单一奉行“市场主义”,没有一味发展生产,而是将经济建设着力点放在了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水平上,将群众是否满意作为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唯一标准。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利用有限的条件,开展了合作经济等多种发展模式,将合作经济模式作为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方式,而没有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保障了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根据马克思主义指引,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以提升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着力提升社会总体经济水平,努力发挥社会制度的本质优越性,着力提升生活水平。

三、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策略的启示意义

(一)集中打造优势产业

抗战时期我国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取得了卓越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盲目开展建设,而是集中主要精力打造优势产业,打造“农业第一、工业其次、商业第三”的产业发展路径,将有限的人力、物力、才力集中到农业等传统产业上,形成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保障了抗战物资的补给,实现了规模化优势,为抗战胜利夯实了基础[6]。据统计,到1946年,我国陕甘宁边区耕地面积已经超过1 500万亩,突出了地域发展特色,同时也契合陕甘宁边区发展现状。

(二)遵循基本经济发展规律

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因素在于遵循了一般经济建设规律。在开展建设过程中,注重挖掘本地资源,结合实际,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动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建设,既保证经济建设方针的合理性,同时也注重经济建设的灵活性,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生产转变,提升经济发展总体灵活度。基于此,在新时期开展经济建设,要从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成功经验中汲取精华,既要尊重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要注重经济政策和经济方针的针对性和灵活度,采取集中生产和分散生产相结合的方式,提升经济建设效率,顺应发展潮流,激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新时期开展经济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建设过程中,要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在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方向上,要充分考虑群众诉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打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发展环境,提升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深入参与发展活动[7]。要打造经济发展共同体,将群众切身利益与经济建设总体利益联系在一起,提升经济发展活力。此外,要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开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升经济发展效能,降低单位产量能耗,释放产业发展能耗,提升产业发展附加值。

结语

综上所述,追寻历史脉络,我们可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合作经济模式,认识到其具有创新性的做法,结合了当代农村工作实际,才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必要的物资保障。对于今天的经济发展与建设而言,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依旧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以提高当代经济发展水平,推动经济发展水平提档升级。

[1]黄俊亮.陕甘宁边区南区合作社的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6,(5):28-31.

[2]孔晓.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7):30-31.

[3]宋炜.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社会治理的经验与启示——以陕甘宁边区移难民安置为个案[J].广西社会科学,2015,(12):137-140.

[4]郑风,牛艳君.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救济中的社会动员研究[J].兰台世界,2016,(21):115-118.

[5]杨东.陕甘宁边区县长的群体结构与施政要务[J].人文杂志,2016,(6):94-102.

[6]王玉珏.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妇女解放[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5):76-80.

[7]万立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通货膨胀及成因[J].江苏社会科学,2015,(5):214-220.

[责任编辑 柯 黎]

K269.5;F129

A

1673-291X(2017)20-0055-02

2017-02-20

张彬(1983-),男,山西榆次人,硕士,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经济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抗战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陕甘宁边区政权治理经验探究
出滇抗战时期龙云对滇军的治理研究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抗战时期乌苏里江边的中苏情报站
从陕甘宁边区到解放前甘肃老区的扶贫工作回顾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