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
2017-08-26周官华
周官华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使阅读在教学理念上有了较大变化。阅读能力不只是指能够解答好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更重要的是指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在阅读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大门。
一、搭建阅读平台,解决“无书读的问题”
1.组建开放式图书阅览室
拓宽书籍来源,从2013年至今,我们先投入大量资金加大了学校的图书量,现在学校图书室图书已达十万余册。对图书室进行改造,尽可能把适合学生阅读的多种书籍,全部放给学生借读。由学生推荐代表当管理员,一次四人,一月一轮换。
2.建立学校流动图书室
发动学生把家中的书籍暂时存到班里来,由班干部登记造册,管理借阅。“存一本书,看百本书。”然后班与班之间结对交流,每两个班级每月进行一次图书的交换阅读,全校12个班级,平均每个班级的图书角有120册书,这样就在全校建立起了一个图书量达到1 440册的流动阅览室,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阅读条件。
3.精心推荐读物
与阅读者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相匹配的读物是阅读的基础。只有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读物,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读书欲望,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致。我们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介绍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故事、散文甚至优秀小说等适当和有益的读物。
二、创设阅读情境,诱发阅读兴趣
学校和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觉得“阅读有味”,主动参与到阅读中,使他们由“厌读”到“爱读”。
1.用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013年-2014年,我们多次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快乐读书、读书快乐”系列活动,并对活动状况进行评比,以形成人人好读书,人人读好书的终身学习目标。
2.打造校园环境,培育校园文化
让校园內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橱窗、每一个标记都浸润着书香的味道。在学校大环境影响下,全校12个班级都布置了各具特色的读书天地。有的利用图书角交流书籍,有的利用黑板报推荐优秀作品,有的利用班会交流 读书心得,有的利用学习园地展示读书成果,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源源不断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参考和引领,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散发着浓郁书香的环境中,浩瀚的书海自然就成了他们流连忘返的乐园。
3.用榜样的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中学生不服输的心理特征,我们举行了师生阅读比赛活动。师生共同阅读,然后开展比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课外读书的方法,在要求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同时,教师也必须读,师生每读完一本书必须交流一次读书心得,谈自己阅读后的收获、感受,比谁能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比谁的体会深刻,比谁的观点新颖,比谁读的课外书籍多。学生们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充满了激情。师生还比赛积累好句好段:教师每天必须带头积累自己喜欢的一段话或一句名言警句达到背诵,学生每天积累一段好句,并抄写在笔记本上。这样检测学生阅读的“质”。几个学期下来,学生们一个个精美的笔记本上留下了自己阅读的足迹,当他们再次翻阅自己的劳动果实时,脸上写满了自豪,显得那么满足。
如今在班级里师生共读已形成制度。勤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用书荡涤心灵,用书丰富人生,让书成为人的宝贵财富,让书成为自己的最知心朋友,师生都已达成共识。
三、教给阅读方法,解决“不会读”的问题
1.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
在各年级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周六、周日是固定的课外阅读日,每周四的最后一节为文学知识讲座课:分析名著的艺术特色,怎样进行阅读。
2.设置故事悬念, 借助“故事迁移”
教师偶尔间撷取故事中的精形片段抛给学生,或开头,或结尾,然后将故事情节进一步渲染,声情并茂,娓娓道来,把学生带入一个或有趣、或刺激、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文学世界里,正当他们情感交集,津津乐听之际,戛然而止,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要想知晓其间的精彩,请参阅“某某”书籍。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便迫不及待地找到相关读物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3.借助课本延伸
借助课本延伸,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课外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抓住课内指导,延伸课外阅读,学完一篇课文后,根据本课特点和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选择与本课相关的读物进行课外阅读。可以选择同一个作者的多篇文章来读,还可以寻找同一题材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比较对照读。
4.丰富阅读形式
生动活泼的形式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很重要,在众多的阅读形式中,教师的范读对激发学生的个体阅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拳打镇关西”的激烈场景,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控制语速的快慢急缓,让学生个体体验到“快如雷鸣电闪,慢如清风徐来”的动感旋律;教师对现代诗歌的抑扬顿挫的范读,可以带给学生高山流水的韵致。除范读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阅读形式,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阅读中体验到乐趣,强烈地激发学生个体的阅读欲望。
四、加强习惯养成,解决 “难持久”问题
任何人都有惰性,每一种较艰难的良好习惯都必须通过自己潜意识的培养,或外力的监督。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通过开展“课前五分钟”活动、小组检查等形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形成制度,坚持不懈,锻炼学生的阅读意志,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每日阅读”。每天课外读书时间不得少于半个小时,很多学生睡觉前自觉阅读三十分钟以上已成习惯(通过告家长书和家访取得家长配合),并做好每日阅读记录,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展示。“课前五分钟”。 坚持每日 5 分钟左右的听说训练,时间安排在新课学习前,让学生按座位轮流上台,交流课外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既锻炼了学生胆量,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作者单位: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初级中学(64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