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乐何处寻 数点“学法”会于心
2017-08-26张黎黎�オ�
张黎黎�オ�
初中语文学习较之小学而言,内容更多,难度更大。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语文课堂,提高语文能力,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供学生借鉴使用。
学生进入初中,语文学习往往出现不正常的“减速”, 甚至有部分同学对语文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语文课堂,提高语文能力,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呢?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预习导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初一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它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建议同学们在预习文章时设立预习任务单,并努力达成目标。预习任务分解成三块:
积累字词。第一遍阅读课文,标清节次,重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文章的重点字词或自己把握不准的词语,学生查字典掌握这些词语的读音和解释,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整体感知。在阅读课文后再次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这一环节训练了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从而更有效地梳理文章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学生要认真落实这一环节的预习。
整理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逐字逐段仔细阅读,圈划文中的精彩片段,对文章中难以理解的或重点叙写的部分用问题的形式反映出来,可以是语言方面,也可以是中心、写法等方面,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铺垫。
有了这个充分的预习过程之后,那么课堂上的听课就变得简单有效多了。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上课听讲的重点,已经理解的内容,要在听课过程中进行自检,查缺补漏,并做一次重复记忆,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二、倾听促学
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同学们直接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注意力集中是保障听课质量的前提。语文课堂充斥着优美的措辞,流畅的语言,巧妙的表达,如何学会倾听就成为语文学习的关键。
听什么?听朗读处理,听重点分析,听难点突破,听方法指导,听语言表述。
朗读的指导往往伴随着内容的理解。“为什么这样读?重音在哪个词上?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这一连串的问题通过朗读品味,咀嚼,呈现,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文章的进一步分析。
老师的言语要倾听。一节课老师说的话很多,要有目的的听。老师分析总结的话,老师重锤猛敲的话,老师反复强调的话就是倾听的重点,这里往往包含了对重点的分析,对考点的讲解。老师的语言凝练,概括性强,往往能总结出文章的内涵,这些尤为关键,要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同学的发言要倾听。听同学的分析,听他的表述,理出思路,反思自己是否与其思路相一致,有没有考虑不到的地方,或者还可以从哪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听老师对自己的点评,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听老师对同学的点评,对照反省自己哪里出现问题,及时检查并调节自己的思维方式,继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
怎么听?听核心内容,提炼关键词,答题点,注意听记结合。
语文课堂注重“对话”。无论是师生交流还是生生对话,都是大段文字的表述,同时也是智慧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学生应专注倾听,听话语中的核心内容,提炼关键词、答题点。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动笔方式:用圈点法标示课文的有关内容;用批注法记录有关内容的理解;用提要勾玄法记录知识要点……适时记录同学、老师智慧的结晶,供自己学习参考。
在教授《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探究“在父亲的影响下,英子有哪些变化?”这一问题时,学生讨论热烈,发言积极。有一学生是这样表述的:“通过爸爸让‘我去银行给日本的叔叔寄钱这件事,可以看出父亲想要‘我学会独立做事;通过这句‘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父亲想要‘我学会坚强,勇于面对困难。”这么一段话在课堂上说出来后,立刻有一学生说了一句:“慢点,记不下来了”,另一个声音马上回应说:“记完了,记下关键词”。同样的听课内容,不同的听课效果。其实,稍一探究,我们不难整理出这段话的关键词在“独立做事,坚强,勇于面对困难”这几个词上,学生只须记录这些即可。
学会听课,是一个渴望成功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当然,掌握听课的艺术并不难,只要克服日常的不良习惯,从现在做起,肯定能够成功。
三、思考致学
一位专家说过:“你讲给我听,我是要忘记的;你做给我看,我说不定记住了;你若让我参与,我肯定能够学会。”听课,必须伴随着多思考才能有进步、有提高。
1.善用教师引导,激发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调动学生思维,必定会设计多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或问题巧设,或创设情境,或比較阅读等。学生应结合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动脑探究,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合作交流,释疑解惑。
例如:教《春》一文时,对于“春草图”这一部分的分析,我有意出示两段相近的文字,请学生比较阅读,从而探究出作者写景的特点。
段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段2:小草睁开了惺忪的眼睛,拼命地钻出地面 ,吐出绿色的嫩芽。园子里,田野里,一片绿色的海洋。放眼望去,居然有这么多的人,说话声、欢笑声、嬉闹声,响遍了整个田野。新生的绿草懒洋洋地软瘫在地上,享受着春风的爱抚。
我如此设计问题,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作为学生,此时要通过观察,研究,合作,交流这一系列活动完成对题目的解答,这一活动过程就是在动脑思考,在激发自己的思维。如果同学们在课堂上时时关注教师的引导设计,常常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多多动脑激发思维,那么请相信,你的头脑会越用越聪明,你也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会收获一份满足和欣喜。
2.善于质疑发问,深层感悟
郑燮曾说过:“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同学们在听课时要多动脑筋,学会提问、善于提问,也要敢于把嘴张开。提问本身就是动脑思考的一种表现,其实只要是经过自己反复思考的,不论正确与否,都应勇敢地讲出来,请老师、同学们帮助评判,对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也要敢于讲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了解自己的疑问,听听老师和其他同学是怎样理解和解答这个问题的,绝对不能不懂装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绝不为以后的学习留下任何“隐患”。
布莱希特说过“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如果同学们从现在起勇于动脑,乐于动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惊叹于自己的变化,也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习惯助学
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学习语文不可或缺的习惯有:
1. 重积累,养成朗读背诵的好习惯
学习语文首先要出声朗读,熟读以致背诵。在这个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层次脉络、表达方式、思想感情都在无形中影响着读者。久而久之,语文水平就会提高。所以说熟读是基础,成诵是关鍵,在成诵之后那些储蓄在大脑中的信息,才能变成自己随时驾驭的知识进而形成语文能力。
2.养成“预习开道,复习扫尾”的习惯
课前的预习可以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课后,还要对讲课内容进行复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查漏补缺的目的,从而真正弄懂文章的内容。
3.重写作,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练习,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每天坚持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并写下所见所闻所感,可以叙事、状物、抒情,可每天一记,也可几天一记,这样一直坚持下去,就会习惯成自然,受益终生。
4.重书写,养成写字工整规范的习惯
要做到写字工整,首先要有正确的笔姿,书写要认真规范,结构要均衡平稳、疏密匀称。学生有一手流畅秀美的字,就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叶圣陶先生说过:“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好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这就告诉我们,好习惯是靠恒心,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因此,同学们要努力在语文学习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功。
同学们,如果你希望成功,请以恒心为良友,以学法为参谋,以坚持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吧!努力实践,发掘学习的乐趣,采撷学习的果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