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2017-08-25杨周林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中国画

杨周林

摘 要: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突出表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灵魂的体现。中国画的表现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代表着有特定时期的文化迹象。中国画历来讲究笔墨情趣,注重真挚情感的表达,“情”是中国画创作的精神基础,而技法、技巧、技术等则是借助笔墨使“情”实现的最直接的物质条件。笔墨技巧与真挚情感的完美统一,是使作品产生重大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中国画 笔墨赋情 真挚感情 笔墨技巧 民族精神

一、笔墨赋情是中国画独特的表现形式

古人在长期的绘画的实践中发现线描作画的过程中,运笔所产生的干湿浓淡、抑扬顿挫、疾徐快慢、虚实聚散的点画痕迹,可将画家的心迹清晰地驻留于纸上,并且能反映出画家情感的个性色彩及审美情趣,从中可感知画家师承的文化源流让人产生联想,笔墨从中国人绘画、写字的工具逐渐演化成画家眼中的描绘物象和表现个人情感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而笔墨已从简单的绘画形式进化成为富有丰富内涵的中国画的重要文化特征,成为中国画表现的根本精髓。在运笔的过程中,画家可以抒发“胸中逸气”,在《缘萃录》中所记下的石涛“一生的郁勃之气,无所发泄,一寄以实画,故有时豁然长啸,有时若嘁然长鸣,无不以笔墨之中寓之”的画家景象中可见到笔墨的意趣与文人 的胸襟有着不谋而合的精神联系,使之能从笔墨中体会出画家的人格及人性,反映出笔墨在中国画中通过表现能启承人文活动,能体现人本质的特征及人的情感的结合。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从运笔用墨所产生的感官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愉悦及所得到的 绘画过程中的享受,这过程包含了画家的人生体验和精神境界的理想追求,这也是笔墨在中国画中所表达的表现人生和享受人生的艺术作用,是无法用其它绘画形式语言所代替的。画家所表现出的审美心理与艺术思想使不同文化、不同品质的人都会在中国画中得到不同的精神满足,其中笔墨的动人之处也反映着画家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品质的高下,而雅俗的不同,学养的积累也就在此处。中国画所形成的笔墨观和情趣所以能世代繁衍就在于它的妙不可言的意趣表达方式和运用符号语言,这一形式的特殊魅力所产生出的精神境界能得到广大中国画家及观众的理解、认可和喜爱。古人早就提出了“形神兼备”的艺术主张、并从“师造化”逐渐演化到“法心源”的表现绘画的主观境界。齐白石是“似与不似之间”中的“似”而不是“是”,就是对笔墨情趣的深刻体会与解释,笔墨的情趣往往是建立在画家情感表达的基础上的,情感、思想、品格的高下则决定着作品自身的品质及感染力的大小,而情感的产生是离不开画家所处的时代的,因此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赋“情趣”,是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笔墨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当代,中国画要走好自己的路,不但要对技法进行指挥,也要注重个性的表现和张扬。我们应看到中国画在多样化的表现上,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显的不够丰富,画家过多地在技能上专注而忽略了对精神、情感上的投入,每位中国画家应清楚的知道笔墨,同时倾注情趣的表现,赋予“情”的生活,才能创造出一批能与世界艺术交融的而又个性独特,保留着民族特色的作品而享誉于世界艺术之林。

二、真挚情感的表达

笔墨对于我感覺的呼应是,感觉对笔墨既有的情感表现,中国画家把墨分成五彩,从浓淡枯湿处感觉某种凝重、冲淡、深远、辽阔、滞涩、生气、枯荣、鲜嫩、萎靡等。正如“落叶知秋”,乃心知秋,是因着落叶和时令交替时具体的感觉,交织而成的心理反应。[2]墨随笔际,当笔和墨合为一体成为笔墨时,改变了各自单纯工具媒介的身份,成为中国画特有的表现手段,“山水之胜,得之月,寓之心,而形于笔墨之间者”沈<<书尽汇考>>笔墨也就成了中国画的本体语言,笔墨情趣和笔墨意境传达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笔墨既可尽细微,又可致广大;既很简单,却又有无限的变化;既有灵便又敏感、有无限之潜能,是中国画的命脉、情趣与精髓,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最根本的主体语言。若把笔墨只看成是用以表现的媒介材料,那么就缩小了笔墨的内涵。中国花的笔墨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完善的 ,从骨法到用笔到“意在笔先”。中国笔墨有状物、写心两大作用。状物不完全是对自然本体的摹拟,对于客观对象的忠实再现,而是偏于主观的意想状物,侧重状物的对象的整体感觉及体现画家本人的品格与趣味,以及精深隽永的境界。用笔墨的趣味和情感来传达出艺术家主观的情绪观念,所再现的笔墨意趣是写画家本人思想人格、志趣相融合的那一部分世界,是以画家本人的审美情感为心理中介。通过笔墨与对象建立的关系,情感是主观的可调节的,反映在笔墨所完成的作品表达出语言所不能穷尽传达的东西,“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语所以明象,得象忘言,象者诉以存意得意、忘象。“通过笔墨去把握、在现不可穷尽的深意、用有限的笔墨传达表现出某些不可言状的韵味和情趣。

三、笔墨技巧的表现方法

衡量笔墨有两个层面:一是笔墨的有无,二是笔墨的高下。“有笔墨”指画家有传统笔墨的训练,具备一定笔墨功力。“有笔墨”则指完全没有笔墨训练。当然也谈不上什么笔墨功力。在非笔墨因素水准相近的情况下,有笔墨一定比无笔墨显得有力、有气、有神、有情。但在呈现多元局面的当代,不能简单地以有无笔墨衡量水墨画的价值。对一些作品而言,笔墨标准是重要的,对另一些作品而言,非笔墨因素的标准如立意、传情、造境、空间处理、形象塑造、抽象表现、色彩个性等是更真重要的。有笔墨作品与无笔墨作品之间的比较须以兼容者的尺度,在更为宽泛和抽象意义上进行。如生活的深度,各自在艺术语言的表达上达到高、纯度,对传统的继承与推进如何等等……[3]笔墨只有高下的,而且“高下”之分比“有无”之辨别有意义的多。历代画论对笔墨高下有共识可参。黄宾虹总结的“平、留、圆、重、变”,以及“刚柔得中”、“挥厚华滋”等;可以概括对高笔墨的共识[3]。[4]这也出自“有径必有权,有法必有化”的传统画论。只知摹仿、重复,而不知变的笔墨,不是好的笔墨。但这种变化不是任意的,没有限定的。黄氏以“运行而不易其常”说明这种限定“常”,应都是笔墨最基本的规范。“刚柔得中”、“内美”向来是中国艺术追求的目标,并可以从传统哲学找到深层根据。只有“浑厚华滋”,带有黄宾虹强烈的个人风格爱好的色彩,但也是从传统画论中转借而来的[4]。

四、笔精墨妙来创作具有民族精神的中国画

从民族地区带回来的丰厚的素材如何转化成一幅幅具有一定审美情趣的、笔精墨妙的艺术作品,是整个创作中的一大关键环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历代画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美学修养及绘画水平的重要途径。表现具有民族精神的绘画作品,学习和研究优秀传统中不同时期、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传世杰作,从中吸取精华,以丰富和成熟创作技巧及绘画语言,是十分必要的,从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古朴凝重、苍劲有力的线条,到大唐丰富多彩、瑰丽典雅的绘画风格;从明清时期的徐渭、八大山人、石涛、任伯、吴昌硕及“扬州八怪”等各大家精妙的笔墨韵味和情趣,到近现代齐白石、黄宾虹、蒋兆和等创新多变的绘画风格,无一不昭示着传统的丰厚营养。在阅读传统中,审美意识得意提高,对前人笔墨技法的认识与把握也得以切身的感悟。历史就像一条滚滚向前的 长河中国画艺术代代传承,民族绘画的继承与创新,更需要新时期新一代画家的努力求索,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恽南田《南田论画》见《画论名著汇编》 文物出版社 第330页

[2]《历史名画记》第十卷 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198页

[3]黄宾虹《画谈》作于77岁 人民文化出版社1979年 第121页

[4]黄宾虹《绘画思想》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第121页

[5]美术研究杂志 2007(1-4)期刊 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12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中国画
中国画
中国画的终结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提倡民族主义振奋民族精神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