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语文古诗词“对比阅读”案例研究

2017-08-25郑丽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对比阅读后教研学

郑丽华

目前我校的课堂教学日益显现三大难题:一是课堂教学教师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二是学生作业太多,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三是每个班级都有大量的后进生,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因此,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势在必行。

“研学后教”是基于近年来国内课堂改革的多种成功模式的合理内核,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提出的。我校的《中小学语文古诗词“对比阅读”后教策略案例研究》正是基于我们学校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疑难现象,拟定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为:

一、研究目标

1.调查分析语文研学后教实施现状:设计研学后教教学评分表,组织分年段赛课(教研总结),对赛课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课改班级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研制语文研学后教课程标准:语文研学后教课程预期目标(总目标、预设目标),语文古诗词“对比阅读”课程主要内容。

3.探究语文研学后教课程实施策略与模式:实施策略:分年段研究、分文章体裁研究、分教学策略研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过程、策略、原则,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模式: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流活动-展示活动。

4.研究语文研学后教课程与后教策略关系及规律:一是相关关系(后教策略属于研学后教的子课题),二是解释回答后教策略为什么能提高学生语文研学效果,三是认知回答研学后教课程方法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怎样使用后教策略来提高的规律。

通过几个课例研究“对比阅读拓展策略”的使用方法与过程,研究策略使用的效果:

通过“对比阅读后教策略”,从外在语言走向内在语言。通读全文,开放学习空间,置悬念,教师自身要积极参与到与诗歌文本的对话中去,用自身的知识结构、生活体验、道德判断、审美情趣,对诗歌文本进行具有个性化的解读,用自己的慧眼找到诗歌文本中特有的空白和未定点,激发学生对诗歌文本深入探索的兴趣。学习的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这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新动向。在古诗词“对比阅读”后教策略中对意象相同,感情不同的古诗进行教学设计,如在设计贺知章的《咏柳》这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让学生通过质疑,找出本首诗的中心句,紧紧抓住“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诗,着重表现柳的形象美,巧妙地过渡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上来,引导语言、情境语言、评价语言等方面所表现出诗歌内容意识。让外在语言提供一条通道,引导学生走向作者的内在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情绪与经历背景等,实现外在语言走向内在语言的策略运用。

通过“对比阅读后教策略”,实现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语文再现生活是通过理解、想象、体会来实现的,是与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链接的结果。”通过创设情景,丰富学生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意境,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锻炼语言表达,积累规范语言。在古诗词“对比阅读”后教策略中对景物不同,感情不同,手法相同的案例设计,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时,首先让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李清照诗歌的特点,通过“沉醉”这个词,把文中有关诗人感受的描写找出来,并用短语加以概括进行研读,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而在设计《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词时,让学生将诗歌文本视为了解作者并与之对话的渠道,要求学生在学的过程深入作者的内心,使学生个体感受与文本意义交融,与文本共同生成各种带有学生个性色彩的文本意义,同一位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显现如此大的差别,引导学生去探究背后的历史,回到文本的事件,穿越时间与空间,实现与作者心灵对话。

“对比阅读”后教策略是实现学生发现文本深层意义和学生自我探究发展的双重过程。

二、阶段性成果

1.设计研学后教教学评分表,组织分年段赛课(教研总结),在赛课前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运用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手段对实验前后课改班级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撰写雅居乐中加学校“研学后教”课程网页专版。

2.通过本课题研究,提炼中小学语文古诗词“对比阅读”后教的有效策略,加深教师对“研学后教”的认识,提高教师教学技巧;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及表达能力,形成学校特色文化。

三、事实性结论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探究教学的倡导者施瓦步于1961年在哈佛大学提出“作为探究性的教学”,同时期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提出在教学中采用“探索——发现”式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时能够像科学家那样探索知识,摒弃一直以来那种学生完全由教师进行灌输的教学方法。

四、认知性结论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天赋力量,都具有学习潜能。学习潜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学习潜能是极为丰富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能够得以开发的。“研学后教”教学模式之所以能让学生“研学”,就基于学生存在学习潜能,学习潜能为学生“研学”提供了基本条件,使“研学”成为可能;又由于存在潜能差异,学况不一,故以“后教”开掘,从而使潜能得到最大的释放。

五、相关性结论

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也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如何通过互动式对话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又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改进与成材,而“后教策略”的有效实施,有利于研学的效果最大化。

六、存在问题与不足

1.部分教师对“研学后教”的教学理念还是较模糊,思想观念跟不上。

2.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研究和實践不够深入,部分“研学案”的编写仍需改进,“后教策略”的建设规范不足,评价要素有待健全,规范,要坚持系统地开展。

3.学生的独立预习、思考方面的习惯仍需加强,课堂表达、概括能力有待提高。

七、改进策略、后续成果表达形式

1.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性“研学后教”主题活动,展示“研学后教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阶段性成果,交流“研学后教”的实践经验;

2.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背景及目标,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活动及成果,研究结论及观点,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设想。

3.撰写校本课程:《研学后教“对比阅读”导学案汇编》(诗歌教学设计篇、活动案例篇、教育叙事篇)。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比阅读后教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小学语文研学后教课堂中“后教”的方法探究
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学语文“对比阅读”教学研究
“先学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