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主人公的形象分析
2017-08-25冉小琼
冉小琼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增加学生对语言知识接受的量。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分析主人公的形象,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举例论述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对主人公进行形象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主人公 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重点,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人物性格、心理等特点,这是深入理解课文的一个关键突破口。小学课文主要以记叙文为主,占到所有课文的80%左右,这些课文中都一定会出现某一或几个形象作为文章的主人公。因此,抓住文章中的主人公进行形象分析,势必会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此我已开展了数年的探索、实践,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在课堂上,我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一、结合文中词、句,揣摩主人公形象特点
语言所承载的人文思想感情内涵,是寓于语言之中的,学生在理解、感悟语言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們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环节是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再次返回课文对具体语句进行仔细斟酌,进一步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能力,并在对语言领悟中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体会。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圈注,由浅入深地精读,入情入理地思悟,要以学生的自思自悟为主。作者会借主人公的表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可以通过对主人公的言行举止去领会作者的意图,从而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在分析主人公形象的过程中,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例如:《小狮子》一课的第六自然段是小狮子对大树说的话,我让学生在“说”字之前加一个修饰词,表示出小狮子怎样地说出这番话。学生们加的词很丰富,如:骄傲、神气、得意、自豪……加此之后,我再让学生们去读小狮子说的话,很明显,学生们一下子就读出了小狮子自以为是、好吃懒做的态度。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是狮子妈妈对小狮子的话,我同样让学生在“说”前加一个修饰词,表示出妈妈会怎样地对小狮子说话,学生们所加的词塑造出了不同形象的妈妈,学生们有的加生气,有的加严厉,有的加严肃,还有的加耐心。就在揣摩两位主人公语言的同时,学生真正了解了文章的主题:要有自己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二、利用课文配图,由表及内观察、感受主人公形象
由于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更容易接受直观形象,所以,我们可以借助文中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不懂就问》一课中配有一幅孙中山问老师问题的画面,我让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表现,学生们能通过画面上每一个同学的具体表现说出他们的紧张、害怕、吃惊。我追问道:“周围同学的这些表现更能体现出孙中山的……”学生么立马补充道:“镇定、勇敢、自信、敢想、善思……”观察周围同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主人公孙中山,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反衬的方法。学生在观察、感受人物表情、行为的过程中树立起了孙中山的形象,理解了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三、表演文中形象,深切感知主人公内在形象
语文阅读教学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新课堂中,老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课堂中,我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去与文本直面交流。
例如:学习《称象》一文时,我让学生扮演曹操,当看到儿子称出象的重量后,会说些什么。学生们的表演真可谓是到位,有学生学着曹操摸胡子的样子说到:“曹冲真是年少有为,连大臣们都想不出的办法,你都能想出来,好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学生其实是在与文中主人公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自己的情感,也体现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整体感知文本,全面揭示主人公形象特征
阅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对于阅读材料的感知往往是较为整体的。一篇文章读下来,总有一种感觉或印象特别清晰。为使整篇课文的阅读落到实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思考、交流,既要保证整体阅读的充分型和目的性,又要注意交流的宽泛型和针对性,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以学定教,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整体感知是阅读教学的基点,也是阅读教学的起点。
例如:在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时,有学生说二小很狡猾,因为他骗了敌人,把他们带到了我们的埋伏圈。立刻有学生反驳道:“应该是聪明,不能是狡猾,狡猾是贬义词。”学生在谈论中,明白了词性,同时,也理解了二小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真正体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想象、创作文本,让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活
想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的新表象的心理过程。想像是形象思维的中心环节,想像深入到思维,才能有完整的创造思维。因此想像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大胆放手让学生加工创作文本,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彰显出自己的个性。
例如:在学习《雨后》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训练:文中出现:“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你还可以说快乐得怎么样?这是进行得后补的练习。学生们的答案很丰富,大致可以归为三大类:(1)、仿照课文填写,如:快乐得好像天使一样、快乐的好像吃了蜜一样;(2)、补充上表情,如:快乐得眉飞色舞、快乐得笑容满面(3)、补充上动作,如:快乐得手舞足蹈、快乐得蹦了起来……然后,我又给他们出示:时间,谁,在哪,玩得怎么样。让学生把整句话说完整。整个练习内容,是对课文的整体概括,也是对文本内容的加工、创作,它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还发散了他们的思维,给他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也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对主人公形象分析,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这样的理解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作者所描绘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体会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美好丰富的感情。这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长他们的见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