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7-08-25袁得贵
袁得贵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重要的四个方面,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学生“读”尤其重要,忽视不得。为了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让他们在书香的熏陶下成长,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课外阅读。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在不加重学生作业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是教育工作者一直长期研究的课题。一般来说,阅读过程是感知书面材料并得到完整信息的过程。教学生如何读,读什么,自然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阅读教学方法,供同仁们参考。
一、创设技巧,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积极动力,才能有效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主动了解、研究所认识的事物,从而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持久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教学应与课文紧密结合,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学习《海底世界》后,我让学生写一篇以《海底世界》为题的文章;学习《蝙蝠和雷达》后,让学生通过查询、阅读收集资料,编一份介绍仿生学知识的小报,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
第二,定期开展座谈会,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座谈会上让学生谈谈自己最近读过的书,把自己收获的知识与大家分享,并可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
第三,以编报为切入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了能让学生的兴趣长久保持下去,我开展了一系列语文学科活动,如在班级中组织起以剪报、编报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兴趣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小报。例如,可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专门开辟 “阅读”专样,开设“小编辑”和“小论坛”“小记者”等栏目,让学生摘抄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词妙句、名言佳名或百科知识,进一步使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第四,班主任可以尝试每月举办一次“词句接力赛” “美文欣赏会” “朗诵擂台赛”之类的活动。例如,我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以“看谁知道的多”为题的演讲大赛,让低年级学生观看比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成绩得到了提高,他们会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二、提出要求,使读有目的,读有收获
课堂上学生读书,教师要有目标定向,即要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如字词掌握、句子理解、段落划分、主题归纳、特色分析等。一般来说,在阅读之前要求越具体,阅读效率就会越高。阅读中,教师要加强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对难以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阅读结束,教师最好检查阅读落实的情况,并与学生一起总结阅读的一般步骤,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一般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式,为进入自由的高效率的阅读境界做准备。
三、分类指导,认真探究,掌握技巧
根据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大致可分为精读、略读、浏览三种。精读是指对需要仔细阅读的材料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就现行教材而言,各篇均需要精读,因为学生的积累、理解、鉴赏离开精读,都是空谈。一般来说,精读之后,要略读回顾文章要点,反思精读所得。如此,有关知识才能前后贯通,相互串联,才能使学生巩固所学所得。浏览则是整体上的感知,了解课文要义、文章特色、作者观点等。不管哪种读,都要做到手、脑、口并用,必须在阅读材料上圈点批注,但要求精读的材料,包括字、词、句、篇以及语法、修辞之类的内容,要进行标记、识记、理解、体会和领悟。略读,只是有选择地对阅读材料的部分内容进行标记或理解等。
四、熟读精思,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以学语言、用语言为核心,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读”的实践活动去完成教学任务。就课堂而言,教师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将“读”落到实处。相反地,要把教师的讲、问时间尽量压缩。此外,要变换方式,如自读、共读、范读,要把方式同教学目的有机地结合起来,即读的方式随目的、内容改变而改变。再者,要使“读”有所得,关键在质量高,即要心到,并且精思,忌“有口无心”地读,正确处理读书与理解的关系,使语言训练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并相互促进,使学生读有法、思有得。
五、以情促讀,激发兴趣,常读不辍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在读、思的过程中,总伴随着情感的参与。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理解内容、体验作者情感?首先,要定好“情调”,注重读法的点拨,这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其次,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情感表现,进入课文情境,把自己体验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其方式,或用声音,或用手势,或用姿态,以期形成师生的情感共鸣,提高阅读效率。
另外,由于阅读是学生自发的学习行为,所以教师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对学生阅读态度、方法和习惯的指导上。经过实践,课外阅读提高了学生运用、创新的能力,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通过阅读训练,学生不仅对文章的内容有所感悟,而且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练字练句、布局谋篇技巧有了更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