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快乐识字课堂教学方法
2017-08-25林明波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最基础的教学内容就是要教会学生认字,让学生积累识字量和词汇量,能够完成简单的阅读和基本的书面表达。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快乐识字已经成为识字教学的发展趋势,识字教学呈现出寓教于乐、积极向上的教学面貌。小学生识字的过程充满趣味性,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识字中去,快乐识字。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快乐识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凝聚了人们的汗水和心血,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闪亮的明珠。汉字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和阅读的基本工具,认识汉字是每个人必备的技能。
一、了解汉字的基本特征,为学习汉字奠定基础
1.以形表意,意在写实
汉字是语素文字,又称表意文字。人们在学习时直观地通过观察单个汉字的形态结构,就能推断出汉字所要表达的基本意义。汉字最早的表现形式是象形文字,现代汉字是经过不断地简化才变成了抽象的文字符号。在现代汉字中仍旧保存着象形文字写实的基本特征。以会意字为例,“鸣”就是典型的异体会意字,偏旁“口”代表嘴,“鸟”主要象征着字所要表达的本体含义,“口”“鸟”合二为一是“鸣”,意思是鸟的叫声,引申义为发出声音,是具有动的趋势,表示发声的动作。可以看出,通過两个单独的文字的组合就能创造出一个具有新含义的汉字,极大地扩展了汉字的造字功能,使汉字跳脱出象形文字的局限,在不规避汉字意思的同时简化了汉字结构,有利于汉字的传播。学生在识字时清楚构成汉字简单部分的意思,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有利于记忆。
2.包含文化,反映文明
汉字起源于日常的生产生活劳动,我国是大河文明,即农业文明。在早期社会,汉字的使用主要是服务于日常生活和农业劳动,汉字是早期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缩影,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示出中国古人纯朴、勤劳的优良品质和睿智、智慧的思维方式,反映出华夏民族意蕴深厚的文明积淀。汉人许慎著有《说文解字》,书中认为,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交替之际。那时社会生产依托于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妇”“男”这两个字就体现出男耕女织的农业文明,“女”与“扫”的右半部分结合,构成“妇”,在家中扫地操持家务的人便是“妇”。“田”与“力”结合为“男”,在田里干活出力的便是男人。这一时期人们开始驯养家畜,于是就出现了与动物有关的文字,如以“猪狗”为代表的哺乳类家畜和“鸡鸭”为主的禽类家畜。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侧重于讲解汉字的构成和发展历史,让学生发现汉字的组成规律,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引导学生通过构字法,组成汉字,记忆汉字,让学习汉字的过程变成一个有趣味性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高了识字量,更了解了汉字的历史起源,感受了我国农业文明的丰富底蕴和文化内涵。
二、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课后细小时间,开展猜字谜识字活动
小学生好奇心极强,乐于开动脑筋,教师可以借助猜字谜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汉字。教师可以在完成日常的教学活动之后,利用临近下课的三五分钟,给出汉字的谜面,让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回答正确答案的同学要进行鼓励,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学生必定会积极踊跃地参与回答问题。教师利用碎小的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进行趣味性识字,丰富了课堂内容,使教学整体呈现出多元、有序、高效的面貌。
2.定期开展阅读活动,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
阅读是小学生认识汉字、积累汉字最为有效的途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免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为了继续阅读,学生就必须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扫清这些拦路虎。学生不断查字典的同时就是不断认字的过程,通过反复查阅,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识字量。在阅读文章时,学生置身于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思,熟悉汉字的用法。教师可以定期向学生推荐趣味性强、符合儿童心理特点、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量,也为学生增加了阅读积累,让识字的过程充满乐趣。
快乐识字要建立在做好基础识字课程的基础上,把握日常的教学进度,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既获得了好的学习体验,又达到了教学目标,这才是实施快乐识字的最终目的。快乐学习汉字要从熟悉汉字的特征入手,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文化,再辅以趣味性的识字活动,让学习识字的过程变得多元而富有文化内涵,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鲜红.也论汉字的基本特征和文化含义[J].西江月,2008(11).
[2]周荣华.小学快乐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
作者简介:林明波(1972— ),女,辽宁大连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