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声画妍媸,寄在吟咏
2017-08-25张世群
张世群
【内容摘要】朗诵,在诗歌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能够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因而,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地尽情地投入到朗诵之中,并适时地对他们加以指导甚至亲身示范,让他们在准确把握诗歌丰富的情感后,感受到诗歌的魅力,由衷地爱上诗歌。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朗诵
朱光潜先生曾说:“要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从读开始。”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及平仄、对仗、押韵的特质,使之具有鲜明的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对高中诗歌朗诵教学几点收获。
一、把握作品的基调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一种刚劲豪放的基调。因此声韵饱满、气势磅礴豪迈才能读出作者积极乐观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很多人在朗读时,仅仅把它理解为悲苦悲愁的基调,这未免过于片面了,实际上除此之外更有一种悲愤,是一种生不逢时但却要努力挣扎向上的不屈。“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诗人登上赏心亭,面对这大好江山,国事堪忧,抱负难施,沉恨塞胸,郁结在内心的愤激之情终于不可遏止的喷发,“看了”“拍遍”是看了又看,拍了又拍,两个动作写心头强烈的挣扎,为理想奋斗到底的坚持和不屈,在一次一次的坚守中饱含浓烈的爱国之情,所以在朗诵时应该加强音量,延长音节,准确品味作者的情感和情绪。
二、注意作品情感变化的脉络
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如果单纯地一悲到底,从开头就悲伤地朗读“大堰河是我的保姆”,那么到最后“大堰河死了”的更悲痛的情感就无法升华。所以开始时“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这只是艾青在狱中想起大堰河后介绍大堰河,应该用平淡的语气,之后大堰河是如何养育我关注我爱着我,这里既有伤感又有一种温暖和亲切感,最后一生的悲苦大堰河死了,作品到这里这种悲伤才达到真正的高潮,升华为对大堰河以及像大堰河一样勤劳朴实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真诚赞美。情感的起伏变化决定了朗诵时注意情感变化脉络,切忌通篇一个调子一樣情感,须要有层次感、有起伏,情感才更饱满。
三、研究情感细节以及情感复杂性
如陆游的《钗头凤》上阕中的“错错错”下阕的“莫莫莫”,如果分析不仔细,就难理解作者六个字所传达的情感,“错错错”表达的是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最终“与妇诀”的悔恨和悲痛,一连迸出三个“错”字,是错误,是错落,更是错责。“莫莫莫”除悔恨和悲痛外,更有满怀的无奈:明白自己还爱,却又不得去爱;明明不得去爱,却又剪不断这爱缕情丝,只能罢了,罢了,罢了!在朗读“错错错”最后一个“错”一定要重沉,“莫莫莫”最后一个“莫”相对于前面一定要弱要轻。
四、尊重个性化诵读
个性化,首先在诵读中经常表现在对部分语句的重复,反复咏叹的方式渲染更为浓烈的感情。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最后一句诵读时可以处理成“夕阳西下,夕阳/西/下,断肠人/断肠人在/天/涯。”这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下,在秋风里,在古道旁,瘦马相伴,愁肠绞断,路在何方……这种变化后的形式完美呈现内心沉重的凄苦悲凉。
其次在节奏、语气上不同,感情表达侧重点也有所区别。如岳飞的《满江红》既可以这样处理“怒发/冲(较重)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期盼),仰天(重)/长啸,壮怀(低沉)/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愤慨),八千里路/云和月(愤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激昂)!”岳飞面对破碎的山河,想到百姓的苦楚,苟活者的议和,他的忧愁,他的忠愤在此喷薄而出。也可以是“怒发/冲(较重)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期盼),仰天/长啸(重),壮怀(激昂)/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低沉),八千里路/云和月(愤慨)。莫(重)/等闲,白了(重)/少年头,空/悲/切(重)(劝诫、警醒)!”着重表现作者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诵于口,染于心,润物有声。朗诵,可以增长智慧,修养身心;朗诵,可以让人认识美、欣赏美,启悟人性美;朗诵,可以开启成功之门,享受快乐人生。
(作者单位:安徽省当涂县石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