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学过程中的挫折教育
2017-08-25杨泉良
杨泉良
[摘 要]利用教学过程出现的挫折进行挫折教育,是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极好做法,是走出目前挫折教育现状的有效途径,也是创造性地落实新课标理念的要求。要仔细研究、认真落实挫折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时不致低沉消极,而是获得全新的启示,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过程;挫折教育
新课标对教学过程的倡导和强化,完全超越了传统教学中单纯地将结论传授给学生的灌输式教学的局限,对充分展示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对教学过程的倡导和强化与教学中对话和生成的结合,使新课标下的教学突破了全预设的格局。教学过程的形态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甚至无效性,因此在过程中遭遇挫折将成为一种常态[1]。有学者在评论这一情况时指出:“新课标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这的确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富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然而在教育转型期,要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困惑、挫折、失败中获得这样的结果,往往并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实施挫折教育。
一、挫折教育的含义及现状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潜能,以达到切实掌握知识和发展素质的目的。挫折教育在现实的教育中是必要的,特别是针对独生子女学生群体的挫折教育,因为这些学生普遍生于顺境、长于顺境、习惯于顺境,在家庭中倍受呵护,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十分脆弱,很容易走向极端。为此,学校应有意识地关注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将他们从狭隘的、被无由的奖赏和夸张的荣誉所造成的虚假自负中解救出来,让他们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逆境,了解成功之外的种种感受,让他们在不断面对失败中增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豁达的心理品质和生活态度[2]。对挫折教育的倡导是一项针对性和目的性都很明确的举措,但实际上,挫折教育在教育教学的实施并不令人满意。
首先,挫折教育在理论上倡导的多,而实际能落实的少。挫折教育类的理论书籍和文章并不难找,而对这些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经验性总结,却很少看到,即便有,也往往都带有初试期所特有的浅显。其次,与经验上的浅显密切相关的是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往往是人为地刻意设置一些所谓的挫折,让学生在一种虚拟的挫折环境中接受挫折教育,其教育的意义和效果自然是有限的,而且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即挫折是虚拟的而不是生活中实有的。最后,所设置的挫折情境往往是一些具体的,无关学生切实的责任和利益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是否受到挫折,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这一切导致了目前挫折教育的效果不佳,不利于真正地培养出学生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面对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挫折教育的现状,迫切要求通过科学的挫折教育来改善他们适应现实的心理品质和做人原则。
二、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挫折进行挫折教育
单纯的理论研究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人为设置的虚拟挫折又使教育效果不佳,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真正实现挫折教育目标呢?新课标对教学过程的倡导和实施原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由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其结果也是不确定的,可能获得一个圆满的结果,可能获得模棱两可的结果,也可能完全没有结果。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在教学实施之前已经预设好了最终结果,所以教学过程是没有挫折的,因此也不可能有挫折教育,这也是教师想要进行挫折教育却无法在实际教学中找到契机,而只能以虚设的形式进行挫折教育的原因。现在有了这样的契机,教师应该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利用挫折可以使学生的惯性思维发生改变。当学生以习惯了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解决而遭到挫折之后,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找到走出挫折和困境的路子,使挫折成为开放思路、扩展视野的转折。利用挫折与挫折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可以强化学生抵御挫折的意识和观念,把握思维规律,推动认知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一个挫折可能让学生在寻求解决方案时拓展了思维,再次遇到相关问题时就不再构成挫折;第二个挫折往往是在扩展思维的基础上遭遇到新的挫折,这一挫折获得解决之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抵御挫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这样不断面对挫折与解决挫折的良性循环,使学生获得发展,形成一种乐观面对挫折的态度,增强克服挫折的信心。
挫折还可以密切学生与他人的合作。在许多情况下,挫折的克服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它需要联合不同的人或通过一个集体共同面对,齐心协力地加以解决。因此,挫折可以是一个极好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契机。这样挫折就不再是学生避之不及、无法承受的精神压力,而成为学生改变自己、发展自己的动力,成为学生敢于和乐于面对的机会,使那些在传统教学中被视为“问题”的挫折,发挥出特殊的教育意义[3]。
利用教學过程中的挫折进行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挫折教育理论通向实践的渠道,改变了挫折教育附加于过程之外的局面,使理论与实践结合,使挫折教育与整个教学融为一体,从而获得“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回报”。
三、挫折教育应同经验的积累、挫折的超越
联为一体
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挫折进行挫折教育,并不是为了某一种具体的教学目的而设置挫折,或为挫折教育而进行挫折教育。如果教学过程没有挫折,我们就没有必要去人为地设置挫折。当然在教学中强调探索过程,就意味着学生必然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没有必要因为挫折教育的重要意义而刻意追求教学过程中的挫折,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挫折,绝不能回避,而是要正确面对。利用挫折的有利因素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累经验。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并不是单纯地解决具体的挫折,而是要培养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挫折教育对学生如何做人产生直接的现实意义。而思想观念的形成,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而获得丰富的经验,因此,对每一次挫折的经历和解决,都要进行归纳和总结,积累经验逐步达成对挫折的自觉。
二是超越挫折。超越挫折并不是要让学生无视挫折,更不能沉浸于挫折中不能自拔,而是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对具体挫折的超越,获得知识的增加和能力的提升,才能在不断的积累中获得发展。只有面对挫折在理念上获得超越,才能形成坚韧的性格、顽强的意志、团结的精神、互助的品质,才能有一个豁达的人生,因此挫折教育必须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和对挫折的超越[4]。
利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挫折进行挫折教育,是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极好做法,是走出目前挫折教育现状的有效途径,也是创造性地落实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因此教师应仔细研究,认真落实,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时,不是低沉消极地逃避或退缩,而是获得全新的启示,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杨斌,李笑非.论创新型教师课堂素养内涵及养成[J].中国教育学刊,2014(1):99-103.
[2]乐毅,王霞.简论生命教育的迫切性及实施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0):52-56
[3]李杰,陈凤英.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影响因素探析[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2):1-3.
[4]赵群筠.提升语文教师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能力的探索[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3(9):36-40.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