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7-08-24隋志宏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对策分析

隋志宏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发展时期,为进一步协调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相关政府机构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重视程度。受到历史原因、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三农问题”依旧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政府机构在推出农村经济支持政策的同时,也应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村经济生产结构,提升农业整体服务质量与竞争力,协调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对策分析

农业发展同地方的经济发展有着莫大的关联,当农业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除了能够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还能够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从根本上来讲,农业经济管理即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将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做好。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对农业发展方式积极转变

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我国农业发展需要面对国内外多种挑战和竞争,但因农村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大多以小规模经营为主,在抵御生产风险、生产技术、资金投入、人才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所以,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政府机构应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新型农业主体主要包括地域农业生产带头企业、专业化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政府可适当增加对这一类主体的投资,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树立“主心骨”,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结合地域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将特色农林业、规模养殖业等新兴农业引入农村,并不断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改造农村地区的中低产田,扩大农区灌溉面积,提升农区生产整体总量。

当前,我国正加大力度建设新农村,为了更好地完成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就要积极地完善和优化当前的经济管理制度,并建立相关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针对农业经济管理,相关人员要积极地转变思想,只有通过完善农业经济结构,实时地更新农业发展观念,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另外,要高度的重视农产业的深加工,这样能够有效地实现农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还有,在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要不断地提升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2.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农业信息化。逐步实现农业信息化既是当前国家实施“三农”政策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基于“互联网+农业”促进各个区、县实现经济稳定、平衡、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诉求。从国家层面来看,早在2005年,中央就出台“一号文件”不断重视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2012年,为了大力推动我国农业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逐步实现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及信息化”的“四化”发展战略,由此凸显了信息化建设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的重要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基于信息化技术大力开展农业生产实践活动,要不断提升对农业数据的采集和应用水平。通过生产风险预警和气象灾害預报,构建精准的农业信息化生产体系,以此通过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提高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实践水平和质量。2014年,国家又在物联网方面大力推动农业与物联技术高度集成与融合,并依靠高效的信息化生产设备和技术,提升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2015年,随着“互联网+”计划的提出与实施,国家开使基于大数据,深入促进农业与互联网技术实现高度融合。

现代农业还可以借助电商、APP进行农产品销售。近几年来我国电商发展迅速,人们对网络购物的热情越来越高,每年网络的成交额逐年上升。以往的农产品销售范围是有局限的,但农产品利用电商及相关APP,可以打破这种局限,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量,增加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3.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身为地方政府,针对农业经济的工作,要加大投入资金的力度。同时,要尽可能地采用现代化设备,并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吸纳更多有着高素质和高能力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结合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合作社。在高度重视原料生产加工的前提下,建设特色产业园和农产品的原料基地,并确保所建的工程能够满足相关体系的相关要求。与此同时,要重点的扶持那些农业龙头企业,确保农民和市场以及企业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相关政府的部门也需在政策上,给其提供充分优惠,这样能确保在当前基础上,其能够实现更快且更好的发展。

在结合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合作社,在高度重视原料生产加工的前提下,建设特色产业园和农产品的原料基地,并确保所建的工程能够满足相关体系的相关要求。与此同时,要重点的扶持那些农业龙头企业,确保农民和市场以及企业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相关政府的部门也需在政策上,给其提供充分优惠,这样能确保在当前基础上,其能够实现更快且更好的发展。

二、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不断加强

1.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在农技服务的体系中,离不开政府与非政府这两大主体组织,因此,这两组服务组织需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一方面是在服务体系中,二者需要履行的义务、服务内容以及解决经费问题等,都需要做好协调与分工,另一方面在工作中需要实施优势互补。政府主体着重做好服务方向的指导,通过积极引导、加快整合以及宣传的方式促进农业发展。而对于非政府这一主体,其主要的工作是加快技术创新,同时把技术快速地转化为服务现实农业生产,打造出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生产品牌。通过二者的通力合作方式,在分工明确中各展其能。

加大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力度,逐步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二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尽早实现全国现有乡镇通油或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设村通油路或水泥路,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设村基本实现通公路。三是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优先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病菌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四是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积极推广沼气、秸杆气化等清洁能源,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加快普及户用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灶,引导当前的毕业生进入一线工作,通过实践工作提升他们的能力,同时为农技服务提供人才储备。

2.对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高

在推广基层农业技术的工作当中,技术人员可以担任基层农村新经营主体群众的养殖技术及农产品生产技术的顾问,然后充分以自己的专业领域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以承包、领办以及参与科技试验示范的方式,不断给农民群众提供更为全面的技术服务。联合服务:该项服务主要是指国家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与技术推广人员可以尝试与当地的科研单位、农业院校以及农技创新机构等形成联合服务的模式,将新兴农业技术、农业成果等以转让、承接或者明确责任的方式进行分工和推广。对农业技术相关信息提供创新服务:在推广农业技术工作中,农技人员可以积极创新自己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传递模式,以网络作为媒介,加强自己与广大农民群众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及时对农户答疑解惑,以此方式扩展农技服务范围水平。

三、对农村增收渠道积极拓宽

1.对农民职业技能以及创收能力不断加强

农技推广部门在配备推广人员的时候,应该根据当地的主导产业而定,并且与之相适应的同时还要根据农村的种植范围及规模等确定推广何种技术,并且加强推广有害生物的预防与控制技术,同时配合农业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等人员。值得注意的是,在配备技术推广人员的时候,要确保专业结构的科学与合理。另外,在统一公开招聘技术推广者的时候,务必提高招聘要求,所有招聘的人才均满足大专以上且专业对口的人员,上岗前还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待培训考核过关后,方能正式分配工作岗位。加强学生深造:在创建农技推广团队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对部分初级技术人员或者大专学历者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可以将相关科研院校以及农业院校等推荐,使这部分技术人员能够重新获得深造学习的平台,进而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同时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强化培训:在各技术推广人员工作期间,农技部门的领导人员也要对专业技术强化培训。在实际操作中,各级别农业部门的主管以及主要负责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农技推广工作情况及需求,结合适当的农时季节对各技术人员进行组织集中培训,或者可以聘请一些科研专家进行讲座,帮助技术推广人员学习更新的知识与技术,全面提升其综合能力,提高农技推广团队的整体素质。

农民培训项目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投入资金远远高于农民科技培训。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长远大计考虑,今后有必要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和比重。一是要抓好农业技术培训,特别要抓好目前农村承担农业生产实际重任的中老年农民的培训,使他们成为种植业与养殖业致富能手;二是抓好农民的农学类专业学历培训。可采取政府出资,直接从现有农民中选送“能人”去高等农业院校深造,获得学历后继续回原居住地,成为从事农业技术工作的新型农业技术人员。

2.积极鼓励农民对种养结构积极优化

绿色农业要求在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流通、销售等环节实行一体化经营管理。既要制定产前的产地环境,产中的投入品,产后的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的绿色生产规程,又要制定鲜活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通过企业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规范包装、流通渠道,标识绿色食品标志,建立绿色农产品专卖店,形成农产品绿色通道,更好地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打消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

面對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生产规模小,资源浪费严重,农业资源利用率低等的现实,发展绿色农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秸秆还田、良种良法配套、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绿色技术,在实现生产的节本增效和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农业废弃物和农业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向良性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对催生农业新兴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发展村非农产业

为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应对非农产业进行发展,对税费、利润分配政策加以完善,进一步调动干部热情,构建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农村宅基地多、小开荒多、闲置土地多,村委会还掌握一定的机动地,都可以逐步成为支持农村非农经济发展的重要土地资源。如果再能够在公司模式上考虑兼顾农民利益,尝试和探索土地入股、宅基地入股、固定资产或机械设备参股等方式,减少征地阻力,提高农民收入,丰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鼓励农村经纪人、能人、带头人围绕一村一品发展特色经济和中小型企业,可以在税费入区部分给予减免。

4.促进农民的转移就业

为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应带动农民就业,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咨询培训、创业贷款的落实,对农民自主创业积极性加以维护,鼓励农民从事餐饮旅游、个体贸易、交通运输服务业,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加工业。

另外,还应做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对于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应采取有效策略,举个例子:两年前,维吾尔族农民买提肉孜通过内地转移就业,在山东潍坊拖拉机有限公司务工,月工资最高拿到1万多元。他不仅赚了钱还学到了拖拉机维修知识,回乡后选择了自主创业,开办了拖拉机维修厂。县政府积极为他争取创业项目资金8万元,这不仅圆了他的创业梦。通过农民自主创业来实现农民的收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基础。

四、结语

农业是立国和立身之本,更是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物质保障。尽管中国是农业大国,具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史。但是,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现阶段的农业依然处于发展与壮大阶段。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就此笔者提出了一系列参考意见,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温雨彬,王善春. 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09):26.

[2]赵辉.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05):23-24.

[3]王炳春.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解析[J]. 农业科技管理,2012,(03):10-12+38.

[4]. 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 行政管理改革,2012,(02):1.

[5]徐军.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长江论坛,2011,(05):78-82.

[6]王炳春.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农场经济管理,2011,(06):52-54.

[7].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新农村,2011,(01):4.

[8]雷儒金.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枝江市董市镇平湖村的调查与思考[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85-88.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对策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