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08-24王洪芬
王洪芬
[摘 要]创新是民族不可缺失的灵魂,随着我国发展,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缺口也不断扩大。数学自身就是一门逻辑感较强的学科,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教学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文章结合数学创造思维的内涵,分析了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性建议,力求数学发展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创造性思维主要是指带有创造、创新和创见的思维。若是将这种思维方式导入到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则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善于分析和独立思考教学内容,不因循守旧、墨守陈规,能够仔细认真地进行研究,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进行探索和创新,这样的思维因素就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数学中抽象的学习内容,还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成效。
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受限。从高中数学内容上来看,其内容开始复杂化,不再是初中阶段的简单代数计算、图解应用等。对学生的空间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而传统的数学往往喜欢习惯性地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不强。这就往往会出现学生对数学的不接受情绪出现。
2.应试观念依旧根深蒂固。虽然说素质教育已经展开,但不够深入,且成效也不明显。所以,分数成了最刺激人的东西。面对升学压力,学生成绩普遍成了高中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校过分侧重于应试教育发展,也就因此缺少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关怀。学习条件不利,时间一长就未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数学教學正面临着一轮严重的挑战。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1.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使其意识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逐步完善。
前提是要树立积极的主观创造意识。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并在课堂上利用数学学科的独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不怕错误和失败,鼓励积极参与大胆创新。强调主动性参与发现和研究,提出问题并开展积极探索,在活动中发展和培养创新性思维。
2.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数学现象背后的问题是否能灵敏察觉,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摒弃代替学生进行思考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在思考中习得数学知识和学习策略,并能自主的进行探索和创新,实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讲授新授课《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的“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内容中,教师给学生讲解空间中两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他们认为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学生基于空间点与线、线与面之间关系知识的基础上对面面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则会得出如下结果:“平行”“相交”两种关系,教师并不急于给出补充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继续思考:“除了这两种还有没有其它的面面关系?”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思维模式,有的学生则激动的回答出:“还有重合”。从而体会敏锐观察力带给学生自身的愉悦感。最后教师再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对新授课内容充分掌握,明确在面面关系的研究中通常是在不考虑重合的情况下进行的学习。
3.基于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设问,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质疑是学生产生探索求知欲望的起点,也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教学中运用巧妙的提问不仅能激起学生探索的激情,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尤其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沃土。例如,教师在教授《统计》中的“从普查到抽样”内容中,教师通过列举:“人口普查”的例子来引入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普查与抽样调查之间的区别。从而使得学生认识到学习“统计”知识的实用价值。又如,“全国高中生身高和体重的调查”“全国中小学生视力的调查”等,这些调查选择普查会遇到诸多不便的情况,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来进行。当教师讲到这里时,就巧妙地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人口调查数量的统计要用普查而不用抽样调查呢?”学生便由此展开思考,基于统计知识的基础上探究人口普查的意义,从中发现选用调查方法的根源。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中的回答,从而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
4.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它源于人们的生产和社会生活,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问题联系到周边的实际生活和现象,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接纳,对于学生营运数学知识去解答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问题也具有积极作用,便于学生更深刻体会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和真实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无形中得到有效锻炼,促进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基础知识讲解后,要安排和后实践调查工作,注重实践应用。课后实践能动地促使学生转化思维,主动发挥创造性,将数学学科的知识转化到生活实际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更加深入,寻找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共同点。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散学生思维,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重点,培养高素质性专业人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数学本身逻辑性就强,对学生的自身要求也高。教师要把握好课堂内外的时间,充分做好创新培养工作,鼓励学生在质疑和问题中发展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一批创新型数学人才,让数学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潘亚楠,孟祥欣.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6,(22):172.
[2]李媛媛.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J].科教文化,2012,(0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