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竞争战略选择
2017-08-24汪洋
【摘要】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拥有的强于竞争对手的某些因素和特征,这可以是完善的生产技术,一流的研发能力,独特的销售渠道和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形成的新产品的创新能力等。只有企业将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能够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竞争环境,取得更好的市场表现,我国当前阶段手机市场的竞争则很明显的呈现出了这一特征。文章通过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以及竞争优势的转化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手机制造商华为、小米的对比,对其竞争优势、竞争战略与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指出其发展上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为其他企业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竞争优势 竞争战略 手机制造业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制造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传统的手机制造巨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因为对于形势的错误估计早已失去了市场的竞争力,都被其他企业收购和重组。而我国国内小米、华为等企业,面对苹果、三星等众多国外知名品牌的竞争,利用自己各自的优势,通过研发核心技术或者利用独特的营销渠道在互联网时代取得了很不错的市场表现。本文通过对核心竞争力及竞争优势的研究认为,仅仅通过构造短期的竞争优势,而没有培育出核心竞争力也不能长时间的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对比我国不同手机制造企业在进行竞争中构建的竞争优势,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主要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给其他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
企业竞争优势是指一个组织区别与其他组织的特征,即它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一般来自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者特定的资源或能力。对于竞争优势的研究中早期的学者主要关注在企业的外部优势,主要是集中在外部环境、政策对企业的影响,这种观点以的迈克尔·波特[1]为代表,重视环境因素的企业竞爭力理论也被称为“环境论”。而后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2]为代表的学者们的研究方向由外部转向为对企业内部资源、技术的研究,他们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企业开发核心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发明独特营销方式的能力”。Coombas (1996)[3]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力的整合,是企业、市场与技术相互作用的特定经验的积累。单成华(2007)[4]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的积累性学识,是支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其所在市场上占据有利位势中起关键作用的能力系统。万华(2012)[5]指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则要从引进优秀人才,培育企业文化,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入手。
在这里我们结合学者们的研究认为核心竞争力应当是一种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资源与知识的结合体,它是组织内部资源与知识的整合,形成的能够创造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应当具有异质性和难以替代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关键在于创建合适的企业文化,利用企业人才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企业技术创新。
三、我国手机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阶段,我国手机市场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苹果与三星凭借良好的性能和产品体验成为了手机市场的两大霸主,而与此同时国内的华为、小米、OPPO等一批国产手机也凭借自身的优势加入了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中,使得手机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对于手机制造商而言,需要考虑自身的竞争优势,并进一步改进自己的竞争战略。为此我们需要对手机市场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对于竞争战略的环境分析可以从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去考虑。
在宏观环境层面上,随着国内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暴露,去产能的“供给侧”改革成为了当前国民经济的重要一环,国家的政策对于手机市场的不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优势,加快相关产业的研发,促进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互联网产业也迅速发展。网络群体的增加也对智能手机的需求更加迫切,对于智能手机人们更加注重用户体验,需要手机制造商不断的改进技术,提供更能满足人们智能手机。
在行业环境层面上,随着手机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标准化,手机供应链系统也日益完善,企业只要能够获得一定的资金,通过购买相关的配件组装就能进行手机生产,这使手机市场的进入壁垒逐渐降低。然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的绝对多数的手机制造商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处理器、摄像头及手机屏幕等核心部分都是由国外的少数公司所垄断。在手机的处理器上,美国的高通公司又占了绝对的统治地位。但是,如果自己去研发手机的处理器或者开发手机系统,则面临更高的研发风险。这里的原因也在于,即使手机生产者开发了自己的系统,如果没有对应的手机应用作为支撑,那么对于用户就不会产生需求,最终也要被市场所抛弃,这也是采用了塞班系统的诺基亚和采用Windows phone系统的HTC市场份额迅速下降的原因。
四、不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竞争战略对比分析
在近几年的国产智能手机的发展中,小米、OPPO和华为各自等采用各自不同的发展战略,分别在一段时间内占据着国内市场领先的市场份额。它们或着依托独特的产品价格、销售渠道或着利用自己的研发技术赢得了大家的良好口碑,通过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在这基础上通过选择自己的竞争战略,成为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参与者。分析他们的成长及壮大的过程,认识到其竞争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对其他手机制造商和其他行业的竞争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小米公司竞争战略分析
小米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小米公司坚持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模式进行企业的运营管理,用极客精神做产品。从2011年到2015年小米手机的出货量由30万增长到6750万,这一近乎疯狂的增值速度全靠小米产品的低价格高配置形成的良好口碑,利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特征使得小米公司在2015年成为了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最高的公司。
小米公司在智能手机上的成功得益于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将众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整合到自己的生产平台,这也是其主要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能否成为核心竞争力呢?答案是否的。我们知道核心竞争力要满足难以模仿和难以替代的特征。小米公司尽管对于产品的研发进行了不小的投入,开发了MIUI手机系统。但是小米公司所采用的处理器、屏幕及生产平台都是依赖于其他的供应商,而且这种供应链面对的是众多的竞争者。因此小米公司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没有办法形成阻止其他竞争者进入的进入壁垒,这种竞争优势会随着众多竞争者的进入而逐渐消失。魅族、联想、TCL、樂视等公司都在凭借自己的资金或技术优势模仿小米的产品策略。此外,小米公司重视线上销售而对于线下销售的忽视尽管节省了相当大营销费用,但是也失去线下的市场,这也使得OPPO和VIVO利用线下市场迅速发展。
(二)华为公司竞争战略分析
华为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业务是通信网络设备(运营商)、企业网和消费电子三大业务板块。近年来华为依靠自己的资金技术优势加大了对智能手机的研发,并推出了荣耀、Ascend等系列的产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华为手机出货量仅次于三星和苹果,位居全球第三位,同时在今年上半年的手机出货量位居全国第一的位置,成为了国内手机销量最好的公司。
华为手机的迅速增长与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先进的产品技术密切相关。首先,差别定价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价格需求,在产品定位上,推出了荣耀、Ascend等系列手机。其中荣耀系列定位中低端机市场,在2000元的价位上与小米、魅族等进行竞争,在3000元的价位与联系、OPPO等开展竞争。Ascend则定位高端市场,与索尼、三星及苹果在市场竞争,这种差别竞争策略使得华为手机的销量迅速增加。其次,技术创新是华为手机不断进步的关键因素。在技术研发上华为将收入的15%用于新产品的研发,2015年的公开日专利技术数量高达4137件,累计专利申请总量位居全球第一。最后,企业的对人才的尊重是其成长的不竭动力。华为公司的股权形式是全员持股,所以员工参与公司利润的分配,极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而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公司研发的进步。因此,我们说华为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不断的技术创新形成的竞争优势。
对于华为公司的竞争优势我们该如何评价呢?我们认为华为的竞争优势也就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其主要原因在于,华为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其产品研发形成的专利技术,这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相比其他公司利用投资进行资源整合开发自己的产品而言,华为公司则是完全的创新,通过对手机处理器的研发,掌握了手机制造的最核心技术,这也是华为公司不断成长和赢得市场信任的主要原因。总的来说,华为公司采取的是一种差异化的竞争策略,通过技术研发实现了产品的差异化,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五、总结
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上,小米公司通过率先整合互联网资源建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华为公司没有直接的同其他竞争者开展竞争,而是依靠自己的资金技术优势进行深度的研发,通过技术创新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小米相比,华为的这种基础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竞争更能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原因在于这种通过技术创新形成的竞争优势使得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模式和超越。
通过对国内主要手机制造业的分析,我们对于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有了更加清晰和准确的认识。总的来说,核心竞争力能够带来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不一定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满足难以模仿、难以替代、长期性等特征。竞争优势的形成满足了企业短期竞争和发展的要求,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则是企业进行持续竞争获得超额利润的关键。企业发展中需要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更要注重通过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来进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参考文献
[1]Porter M.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Ashgate,1999:42-43.
[2]Prahalad C 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3,68(3):275-292.
[3]Coombs R.Core competencies and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R&D[J].R&D Management,1996,26(4):345-355.
[4]单成华.基于系统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06):36-39.
[5]万华.苹果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对我国电子企业的启示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
作者简介:汪洋(1991-),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