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气体制取复习课中的应用
2017-08-24李华倪建祥
李华+倪建祥
摘要:将“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在气体制取的复习课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挥出学生的最大潜能,有效提高化学复习课效率。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理论;气体制取;复习课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8-0044-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8.016
气体制取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实验,也是中考中的必考知识点,从第二单元初步学习氧气的制取,到第六单元系统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有关气体的知识几乎贯穿于初中化学的始终,这也使得每年的中考试卷中都有相关的考查内容。另外这一教学内容还要进一步延续到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所以中考时气体制取这一类的实验探究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并且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呢?笔者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称潜在发展区。他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一段距离”,即介于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所显示的实际发展程度,与儿童经由成人指导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来解决问题时所显示的潜在发展程度之间的距离。
“最近发展区理论”就是指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其基本点在于发展,提倡应在最接近学生现有水平上实施教学。
复习不是简单等同于对已学知识的再现和对题目的重复训练,还应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复习课上还应努力创设帮助学生突破最近发展区的良好教学情景,让学生在释疑过程中,思维得以发展,能够顺利突破最近发展区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具体应用
1. 分析学情,把握最近发展区
在上课之前,笔者通过学生的作业、测试、个人访谈和教学经验积累等途径,分析各层次学生现有的相关气体制取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思维结构,比较他们的现有水平和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能力和思維结构之间的差距,找出他们的潜在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来实施从学生思维潜在水平开始的气体制取教学内容。
首先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气体制取的方法,并进行列表对比,从而设定出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让他们总结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结合所给出的仪器,并激发他们创造性地发挥实验仪器作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尽可能多地组装发生装置(见图1),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评价和矫正各套装置,从而找出一些不同反应的共同点,这样就可以化难为易,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易于同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从而突破最近发展区。
学生组装的发生装置如图1所示:(将装置根据装置类型进行分类,固固加热,固液不加热等)。
2. 引导设疑,利用最近发展区
巴甫洛夫曾说: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知识来实现的。在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时,教师行之有效的导入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明确思维的方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有意制造矛盾,设置疑难,有梯度有层次的设问中逐步过渡到新问题,即进入最近发展区。
在气体制取的复习课中,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装置组合能力,也会根据制取气体所用药品和气体的物理性质来选择相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了利用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又对原有问题进行了延续和追问。比如在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学生已经知道可以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并且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一般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我就要求学生设计实验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通过逐项设问并不断启发,学生不断地深入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在问题和启发中激活,能力在启发中提高。最终经过大家的讨论,设计出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图2),并通过实验得以验证。
实践证明,当老师通过正确的、恰到好处的引导,通过在新旧知识衔接处、承上启下过渡处、思维转折处等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设疑,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将他们引入一种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进而让学生思维步入最近发展区,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方法,提升思维能力。
3. 创设冲突,突破最近发展区
复习课是复习材料信息的传播、反馈、再生和升华的过程。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复习时既让学生感到力所能及,又不让他们一蹴而就。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达到最近发展区之后,教学要有适当的难度,同时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来突破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向新的更高层次发展。
随着复习的深入,学生对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已经相当熟悉,他们知道选择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此时向学生提出疑问:能否用稀硫酸或浓盐酸来代替稀盐酸?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得知均不能得到满意效果,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反应停止;浓盐酸有挥发性,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所以也不能采用。这时,笔者创设了冲突,让学生思考如何选择用稀硫酸和大理石来成功制取二氧化碳,学生很是惊奇,相互之间热烈讨论,显然他们原有的知识是不能够达到目标的。师生共同释疑,引导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1)是否可以增大硫酸钙的溶解度(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氯化铵溶液反应),促使反应的进行。(2)能否增大反应的接触面积(改用粉末状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促使反应的进行。学生顺着这一思路,很快能领悟其中的奥秘,恍然大悟,惊喜在眼睛里闪耀。学习得以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也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领会了学法,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并顺利突破最近发展区。
4. 多方实践,巩固最近发展区
有效的教学拓展实践,能使本来趋于平静的课堂再起波澜,不仅使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还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埋下伏笔,做好铺垫,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巩固最近发展区。
化学是一门生活化的科学,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各种素材也能很好地运用于化学的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认同感,还能使学习内容由课内向纵深或向课外延伸,最终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在制取气体的复习课中,笔者以生活中常见的塑料瓶为例,让同学们设计出可以控制反应开始与结束的装置。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下就被激发出来,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思考,认真讨论,不断实践,最终装置成型(如图3所示),将石灰石与稀盐酸放置在软壳塑料瓶中(如农夫山泉的瓶子),瓶口换用带导管的橡胶塞,药品接触,混合反应产生气体,从瓶子中间折下,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思维的喜悦,更是学会了通过小组间的协作去解决问题。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拓展应用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了解,需在不断变化的学习过程中评价。既需要评价他们已有的发展水平,还要评价他们在得到指导帮助后所表现出的潜在发展水平,要求老师能用发展的眼光进行多次不断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学生與学生之间通过交往沟通、交流协调,达到共同学习的目标。在评价时,老师对学生、学生相互间的评价体现了“交互主体”,所以,评价也是一种自主参与、交流协商的过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对化学学习效果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及学习过程这两项标准来做出判断。因此,通过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创立多元评价体系,全面激励学生发展。
总之,最近发展区理论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习惯和智力发展水平,在复习课中贯彻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不断从 “ 现有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新的发展水平 ”循环,让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果子”,促进学生思考,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有效提高化学复习课效率,值得关注 。
参考文献
[1]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16
[2] 吴萍.“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4):83-84
[3] 高清鸿.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