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人心目中的神长什么样
2017-08-24吴晓群
吴晓群
绚丽多彩的古代希腊神话不仅为后世的欧洲文学提供了各种母题,而且也为哲学家、心理学家、政治家提供了思想的来源和灵感。时至今日,那些神话故事中的诸神或英雄在西方国家仍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形象,甚至成为各种游戏的故事背景或角色设计。然而,希腊神话中的神灵及故事发展的逻辑却是与中国传统以及当今社会的思想观念很不同的。
古希腊人的世界是一个人神共存的世界,它既是世俗的,也是神圣的。在这个世界里,人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还有许多神灵与他们如影随形。这是由于古代希腊的宗教是典型的多神教,神性充满于整个宇宙之中,这种“泛神”的世界观,使希腊人自然地认为每座山、每条河都有一个神在主管,每个季节、每项与人们的生活相关的事情也都有一个神在操控。这些多神教的信仰者并不是在诸神中选择一个,而是对所有的神灵都给予崇拜和信仰。在希腊人的眼中,诸神并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神秘存在,而是可亲近可感知的。这不仅使得希腊人的诸般言行有了种种依据或是借口,同时也使得希腊人可以按自己的想象去塑造处理神的形象。于是,诸神既是理想的,同时也是现实的。由此,希腊人从神与人的相似和相异两个方面来理解神。
神人同形同性
首先是“神人同形同性”论,也就是说,希腊人认为诸神与凡人有着相同的外貌形象,以及相同的性情品质。在希腊人看来,从外表上说,诸神与凡人有着完全一样的身体外貌,只是比人更加高大优美、更加强壮有力,但却并没有被夸大到难以置信的程度。他们与人类一样要经过出生和生长发育的过程,只是这一过程能以神奇的速度完成;诸神也需要通过睡眠来消除疲劳,通过饮食来恢复体能,只是他们能忍耐很长的时间,且他们的食品与人类的不同,可以说是琼浆玉液;诸神甚至还需要衣服,女神们对于穿衣着装的品位还不低;此外,希腊的诸神虽然是永远年轻漂亮不会衰老,但他们也会受到伤害,会流血,会感觉到疼痛。总之,希腊的神都还没有脱离形体,且诸神在形体上都具有一种令人陶醉的肉感和风韵。这种形体之美在希腊的神像雕塑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请看阿波罗和雅典娜。
从精神层面来看,诸神也不比凡人更高尚、更有德行,而是有着与人一样的弱点和喜好,七情六欲、羡慕嫉妒恨一样不少。由此,希腊的神灵也不像后世高级宗教里的唯一神那样神圣不可侵犯、那么高大上,他们既不是想要普度众生的佛陀,也不是作为道德楷模的耶稣基督。总之,希腊的神灵并非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冰冷无情的纯粹的“精神”,而更像是一群富有人情味的生灵。
据说,美丽动人的阿佛洛蒂忒曾背着她那容貌丑陋的丈夫铁匠神赫淮斯托斯与战神阿瑞斯幽会,赫淮斯托斯发现后暗中布下了一张大网,把奸夫淫妇当场抓住。随后,愤怒的赫淮斯托斯将他们拖到众神的面前。然而,众神却对此大笑不止。高贵的阿波罗还悄声问身边的赫尔墨斯,是否也愿意冒着被罗网缚住的风险而领略一下与阿佛洛蒂忒同床共枕的欢乐?这位信使之神答道:
尊敬的射王阿波罗,我当然愿意能这样。
纵然有三倍如此牢固的罗网缚住我,
你们全体男神和女神俱注目观望,
我也愿睡在黄金的阿佛洛蒂忒的身边。
(《奥德赛》VIII339-342)
赫尔墨斯的回答在众神中又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不朽的神灵与有死的凡人
但与人的相似并不意味着希腊人认为人与神是平等的,若如此,就消解了神灵存在的必要性和合法性。事实上,希腊人认为神人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人必须对神怀有敬畏之心,不能妄想与神平等。而神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人是必死的,而神是不朽的。请看狄奥墨得斯在四次进攻阿波罗所保护的埃涅阿斯(Aeneas)后,阿波罗发出“可畏的吼声”,对他说:
提丟斯的儿子,你考虑考虑,往后退却,
别希望你的精神像天神,永生的神明
和地上行走的凡人在种族上不相同。
(《伊利亚特》V440-442)
神因不死而张显其神性,死亡便成为了人神之间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哪怕是作为人中豪杰的英雄也不可避免。诗人借阿基琉斯之口说:
强大的赫拉克勒斯也未能躲过死亡,
尽管克罗诺斯之子宙斯对他很怜悯,
但他还是被命运和赫拉的嫉恨征服。
(《伊利亚特》XVIII117-119)
因此,死亡是人注定的命运,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这就如同草木的一岁一枯荣:
正如树叶的枯荣,人类的世代也如此。
秋风将树叶吹落到地上,春天来临,
林中又会萌发,长出新的绿叶,
人类也是一代出生,一代凋零。
(《伊利亚特》VI146-149)
《荷马史诗》中的这段描写由此也成为了欧洲文学史上最早以树叶的催发与枯亡来比喻人类新生命诞生与老者逝去的诗句。而不朽作为神灵的特权,其神圣性最直观地就体现在对死亡的超越之上。
因为这根本的区别,希腊的诸神虽也有喜怒哀乐,但与人相比,他们之间的怒气和争执是短暂的、可调解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众神是永乐且不死的。
由于众多的神灵分管着世间的一切,因此人不可避免地要与神发生联系,身处于神的管辖范围之内。于是,我们看到,诸神总是要介入人间的事务中来,而人也总是要向神献祭、祈求帮助。这种神的可亲近性消除了人对神的畏惧感,拉近了人与神之间的距离,密切了人与神的关系,使得诸神成为人们所爱慕、所向往的对象。
同时,这种童稚式的率真与纯美,这种生动鲜明的色彩,使得希腊神灵并不具有纯粹的神性。然而,正是这些感性的特点构成了希腊诸神的魅力和可亲近性。总之,那些希腊神灵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他们并不陌生、怪异,不像大多数古代东方宗教中的凶神恶煞那样。诸神与人同一形象,同一性情,可以说是人的最高典型和个性的最大张扬。神并未被抽离世俗的人形和人性,这是希腊宗教与其他古代宗教最本质的区别之所在。这种对人性的肯定,使得整个希腊文明都带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作者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