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中的精神性之我见
2017-08-23王丽君
摘要:“精神性”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是艺术作品借助于艺术语言与艺术技法表达的主题思想,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创达艺术作品中的灵动气息,解读艺术作品首先要感知艺术作品的精神性。
关键词:艺术;精神性;艺术作品
“艺术与精神性之间的紧密联系一直贯穿人类艺术史的始终,二者常常彼此交织并相互促进”。每次去看各种展览,总是以设计者的角度来解读每一幅艺术作品,以实用价值作为判断艺术作品的标准。我知道这样的解读方式总是不正确与不全面的,也许是自己学习设计已经将近七年的缘故,往往习惯于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一段时间迷茫于不知如何去鉴赏,却热衷于看各种的展览,看的过程中会被艺术作品或惊奇、或细腻、或大胆创新等等所感染,过些许天对看过的展览也就没有了多少的回忆,现在看来是自己没有领悟到展览中艺术作品的精神性,所以才会没有多少的回忆。
现在对于艺术展览则有了另一种的见解,在看展览之前也会考虑是不是应该去看这个展览,因为每次看完之后就会很累,累于不知如何的解读,累于对现在艺术形式的思考,久久不能忘记看过的作品。看过展览之后,会很慎重的思考展览表达的主题思想与传达的精神性。有时会拍照片留于日后的解读,现在每次去看展览就会有冲动,向美术馆或博物馆提议著上作者对作品的说明及见解、看法、创作意图。面对解读不了的作品,总会用这是“艺术”二字来概括,现在看来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艺术中的“精神性”更加的明了。因为即便是作者备注了更加详细的作品说明,但不同的人对同样的艺术作品,还会有不一样的见解。乐观与悲观的人对艺术作品也会有不同精神层面的理解。
河北师范大学王余在《意象具象和抽象绘画作品中精神性表达特征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写到“艺术家的灵魂是其作品,因为它承载着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感情以及精神生活的态度,体现着艺术家的本人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蕴含着这个艺术家大量的信息。因此人类绘画作品中的核心是精神性。”前段时间专程去看了首届中原国际陶瓷双年展的作品,每件作品都传达着不同的精神内涵,作品本身的大小并不决定着作品所散发出来的张力,而艺术作品本身的张力與所传达的精神内涵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我认为不仅是绘画作品中的核心是精神性,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中的核心也同样是其精神性。就像是人要有精神气的生活,就会显得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热情;花朵的精神性也能通过其绽放表现得淋漓尽致。艺术作品的精神气也通过其传达的思想与内容表现出来。艺术作品本身所描绘的对象,是作者传达精神性的承载体,精神是艺术作品的灵魂。
每次去看设计展总会被优秀的排版与奇特的创意所吸引,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结构的时候,才渐渐的明白,吸引自己的不是设计的技术层面,而是设计的精神层面。在对设计作品进行解读的过程中,也是在研究这件艺术作品的精神性的过程。清楚的记得靳代强先生的中国风“山”字海报招贴,一直认为吸引我的是招贴中中国元素的运用,现在再次去看的才发现自己欣赏的是中国元素的构成所传达的气韵与精神性。
每一件作品都有自己的精神汇聚点,这种精神也同样是用来表达感情与讲述故事的。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角度也会有变化,本科之前对艺术的形式判断只是以形体的准确为标准,读本科的时候懂得了欣赏其艺术性,读研阶段在欣赏艺术性的同时会更加注重艺术作品的“精神性”。艺术作品中的“精神性”的体会通俗来讲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一件事情。
中央美术学院秦鲲皓《时代与精神--论绘画性与精神性在个人油画创作中的表达》一文中提到绘画性与精神性是油画作品中的重要部分,其中绘画性是绘画的基本特性,是区别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标准,而精神性是艺术作品表面之下的艺术家的精神情感表达,是历史性看待不同时代绘画风格的一种方法。看到这篇论文也再次强调了精神性是艺术家的精神情感的表达,那么艺术作品的表面起到了一种支持与传达精神性的作用。“精神艺术探讨了人类最深层次的需要和最难解的生命谜团”,艺术作品也不仅仅是为实用价值而创造,在传达深刻的精神性的同时,也为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在探讨纯艺术作品精神性的同时,也使我想起了以“技”为主的工艺美术,古代的工匠技艺也同样是通过或精细、或宏伟的作品来传达着一种工匠精神,其作品也蕴含着较强的精神性。
姚砚泽《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精神性》一文中写到,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精神性,主要指画家通过水墨描绘人物,以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包括对时代的共鸣、对生活的感悟、对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艺术修养的反应,还有对宇宙真理的追求和揭示。精神性是抽象的,它需要通过具体的水墨语言进行表现。艺术作品中精神性的抽象形式,决定着每个人对艺术作品都有不同的体会与解读,但精神性的感悟或多或少是一致的。精神性是作者表达的内心感受,也是对生活的感悟通过艺术作品与鉴赏者的一种分享,有的时候会引起鉴赏者的共鸣,引人深思、感人至深。有的时候是作者对渴望的一种追求,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的向往,通过艺术作品的精神性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美】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天津:天津美术出版社,1998.
[2]陈旭光,《艺术的意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王余,《意象具象和抽象绘画作品中精神性表达特征的比较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8.
[4]秦鲲皓,《时代与精神--论绘画性与精神性在个人油画创作中的表达》,中央美术学院,2016.
[5]姚砚泽,《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精神性》,美术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王丽君(1989.11),女,汉族,籍贯:河南省濮阳市,河南大学艺术学院,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及研究方向:平面设计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