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陈洪绶花鸟画艺术特征及演变

2017-08-23孙伟垠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陈洪绶花鸟演变

摘要:陈洪绶是中国绘画史上风华绝代,才华横溢的一位艺术家,他在绘画、书法、版画、诗文等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他的人物画,成就极其高。陈洪绶的花鸟画秉承宋元传统,但又力求创新,是晚明清初工笔画创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中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陈洪绶花鸟画的特征,第二部分从取材用线用笔这些具体的方面还分析陈洪绶花鸟画的艺术特征,第三部分分析了陈洪绶三个阶段的艺术特点,第四部分简要阐述了其影响。

关键词:陈洪绶;花鸟;演变

1陈洪绶花鸟画概述

明清花鸟画坛并不乏工笔花鸟画的大师,陈洪绶在这方面可谓异军突起,堪称明代工笔花鸟画的代表。陈洪绶笔下的的花鸟画,所表现的美感十分纯粹,他的花鸟画拙而不怪,奇而不丑,拙而不雕,大巧若拙,返璞归真。在花鸟画艺术的表现上,陈洪绶是个多面手,特别是他的工笔花鸟画,并没有跟风演进,而是立足在历史的高度,结合绘画的审美本质及人文功能,推陈出新。

2陈洪绶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2.1用线

陈老莲用线高古而圆畅,其工笔花鸟画作品中树石的画法多变,石头早壮年用线多粗阔坚硬,浓重实在而又直折方勾。晚年石头造型用线细秀、淡匀缓和,设色简淡,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玉堂柱石图》中的湖石,用清圆细劲的线勾勒,虽有转折,却十分柔和,湖石勾后不再皴擦点苔,墨色从表面到孔洞有着十分丰富的层次变化。花朵用线早年重而实,愈至晚年愈随意、舒缓灵动。

2.2设色

陈老莲作画极重视设色,竭力追求一个“古”字,无论是重彩还是淡彩,都精美无比。

陈老莲用色,淡重相济并用,以艳衬雅,以彩显素,浓而不滞,淡而不薄,古雅单纯,极其善用石青、石绿、朱砂、白粉等矿物质颜料,极具装饰性,表现技巧胜人一筹,其早期花鸟画设色艳丽厚重而雅致,愈至后期设色愈清新淡雅并极富微妙变化,从《为豫和尚画·梅花图》中即可得到验证。

3陈洪绶花鸟画的风格演变

3.1少而妙

陈洪绶的艺术早期从19岁 (1616) 到34岁(1631) 求取功名未果的这段时间。这时期更多的是画家用笔严谨作品,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当属一套《模古册》,其中《折枝残叶图》、《蝴蝶纨扇图》、《铜盆映月图》等几乎都是静物小品,纯用白描勾勒,构图巧妙,细节精致,显得特别雅致。陈洪绶早期的花鸟画作品,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经显露出一定的个人风貌——用笔粗阔而谨严、设色艳彩而雄浑、不拘泥物象常态,朴拙形式感强、装饰味浓,可称得上妙品。

3.2壮而神

陈老莲艺术发展的中期从34岁( 1631) 到47 岁( 1644) ,壮年花鸟画水平大大超过早年。44岁左右,他入宫临摹历代帝王像,极大地拓展了艺术眼界。此时期也是陈洪绶将在蓝瑛处所习得的技法和风格,通过师古的方式进行修正的关键时期。加上自身灵感的迸发和大量的艺术实践,作品数量较多,个人风格也完全确立起来。这阶段为陈老莲辉煌的艺术晚年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陈洪绶对于宋元工笔的理解吸收通过此阶段的花鸟创作,都较为全面地反映出来。此类画可谓壮年“神”品的主要面貌,从中可以窥见陈洪绶不断求变,是由壮年“神”向晚年“化”过度,是由“神”入“化”的桥梁。陈洪绶此阶段作品,进一步摆脱了客观物象的束缚,一花一木的神韵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艺术形象更精准,艺术语言更自由,艺术内涵更丰富,可谓“神品”。

3.3老则化

陈老莲艺术创作的晚期从48岁 ( 1645) 到50岁( 1652),这阶段是明清易代的转折,陈洪绶开始了遗民的生活体验。这是一段很艰难的时光,战乱对他和家人造成了威胁,清顺治三年( 1646),陈洪绶避乱山中,采用了悔迟、僧悔等号,也能看出其内心的挣扎。在这种情况下,陈洪绶创作出了一生中最为精湛的作品。这些尺幅较大,内容题材丰富,技巧和境界都达到了前所未有高度的精品画作的诞生巩固了陈洪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花鸟草虫图》卷是这一时期的佳作,表现出极高的创作难度。如弯曲缠绕的牵牛花藤,萱花背后两只蝴蝶的重叠描绘,五羽冠的鸟儿以及螳螂,一切生灵都那么自然生动。总之,这两件作品都勾勒苍健,賦色含蓄,处处显出精神活力,在技法上,笔墨的个人风格已完全具备。

4陈洪绶花鸟画艺术深远的影响

陈洪绶绘画造型夸张、怪诞,具有“装饰美”及“古拙美”。用线曲折刚健,极具自我特色。其在世时盛名远播,海内外模仿者无数,如清代“三任”,石涛、金农等。其绘画对民间工艺品、日本浮世绘也有深刻影响。陈洪绶重传统而不盲目崇古的艺术思想及不断创新、师法造化的行为,皆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以小见大,即使是那些最普通的题材,也应该挖掘它们内涵的一面。在用线上,需刚柔并济,显现出物体的形质,加强自己的书法修养,使笔墨不流于简单俗气。在设色上,应淡重相济并用,雅致而不至于俗气,色彩应富含微妙的变化。

结语

陈洪绶一生,才华横溢,于诗书画中均能独树一帜。他是个多产的画家,人物、花鸟、山水、竹石无所不精, “花鸟人物,无不精妙,中年遂成一家;奇思巧构,变幻合宜,人所不到也。”“古”、“雅”、“拙”、“奇”贯穿于他整个绘画创作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因而他的绘画永远彰显着耀眼的光芒,陈洪绶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引人瞩目的一代大师。

参考文献:

[1]陈传席. 陈洪绶[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4]吴 敢.陈洪绶集[M].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

[5]高居翰,《山外山》,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年

[6]《陈洪绶作品集》西泠印社出版,1990 年第一版

[7]裘沙《陈洪绶研究》,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年

致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首这几年的学习生活,感慨良多。

感谢我的导师肖海英老师,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给了我莫大的帮助;衷心感谢参与论文评阅和答辩的各位老师,四年来,各位恩师严谨的治学风格,渊博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朴实而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都深深的影响着我,谢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论文,十分感谢!还要感谢学术界前辈的无私奉献,没有他们的经验总结,也就没有本文的诞生。

感谢四年来陪伴我同学们,你们的友谊和对我的帮助,我会一直铭记在心。

最后感谢家人对我一如既往的鼓励和支持。

作者简介:孙伟垠(1994年出生),女,河南省省平顶山市,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陈洪绶花鸟演变
模仿成不了真画家
写意花鸟
一生如莲
陈洪绶传记解读
华鬘的妙品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想当凤凰的金花鸟
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