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喜福会》中的中西文化冲突:跨文化视角

2017-08-23闻柯宇王宏昌

卷宗 2017年18期
关键词:喜福会跨文化

闻柯宇+王宏昌

摘 要:《喜福会》自从面世以来在读者和文学批评界好评不断。笔者首先略述了作品与作者的互涉,接着重点从高文化语境与低文化语境、中西婚姻价值观的差异、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冲突以及中西教育方法的差异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作品中体现的中西文化冲突,最后笔者指出跨文化视角下研究中西文化差异的意义。

关键词:《喜福会》;跨文化;中西文化冲突

1 作品与作者

《喜福会》[1](The Joy Luck Club)①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Amy Tan)的成名之作,该作品在1989年的初次初步立即引起读者与评论家的极度关注,整体反馈为好评如潮。该作品广揽美国“图书评论奖”、“图书奖”等盛誉;同时,该作品一度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并入选美国《诺顿文学入门》。

该作品的极大凡响与作者具有跨文化特点的族裔作家身份(identity)不无关系。谭恩美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祖辈几代曾生活于中国数年,但她求学和生活于美国,曾获语言学硕士学位。就家庭环境而言,谭恩美被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祖辈、父辈所影响;就社会氛围而言,谭恩美沉浸于美国文化的熏陶之中。因此,《喜福会》中谭恩美娴熟游刃于中西方文化的“他者”观照技巧可见一斑。

2 中西方文化冲突

2.1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冲突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缩略为HC)和低语境(Low Context,缩略为LC)。霍尔(Hall)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被赋予高、中、低三种不同等级的语境。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点,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之中,只有微小的部分存在于传递的信息之中。低语境事物与高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信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②在高语境文化中,说话者的言语或行为意义来源于或内在化于说话者当时所处的语境,他所表达的东西往往比他所说的东西要多。而在低语境文化中,人们强调的是双方交流的内容,而不是当时所处的语境。同时,霍尔还把世界各国划分为高语境文化国家和低语境文化国家。

《喜福会》中《里奇初见岳母》这一章,薇莉带她的美国男朋友里奇来到父母居住的家里第一次做客时的情节就明显地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里奇喝完了第一杯酒,又连续喝了第二杯,在中国的文化中人们在饭桌上通常只是浅尝几口以表本人的谦恭有礼;因为是自己喜欢的食物,里奇先于其他人拿到了自己的碗盘里很多,这在中国文化看来是很不礼貌的;一开始吹嘘自己使用筷子的领悟力极高,但是却又在众人面前因用不好筷子夹菜而出了丑;最糟糕的是当薇莉的母亲谦虚地说自己的拿手菜做的不好时,里奇却毫不忌讳地提出这道菜的不足之处,并自顾自的想法顺手便往菜里倒了酱油,此举让薇莉的父母亲都很不高兴,对里奇的印象就更差了。简而言之,这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冲突,中国是典型的高语境文化的国家[2],中国人喜欢人们表现出谦虚、恭敬的一面,中国人在交际中“非常提倡稳健、含蓄。” [3] 认为在别人面前自己不应该过分夸耀自己的才能,而当别人在你面前谦虚地贬低自己的时候,其他人也都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像就餐中这样的场景,在品尝别人招待自己的菜肴时,我们会认为吃到对方精心准备的拿手好菜是很荣幸的,并且会毫不吝啬地赞美主人的手艺。即使认为所吃菜肴有什么瑕疵,也尽量不会说出来,或者换个方式委婉地表达,这是中国高语境文化形成的餐桌礼仪使然。而美国作为与中国相反的低语境文化国家,美国人的思维以及说话方式较为直接,他们考虑的更多是当下交流的直接内容,并不侧重体会语言之外的延伸意思。此文化差异提醒我们在跨文化交际时需要考虑对方的语境文化背景,否则很容易造成文化交流上的障碍与冲突。

2.2 婚姻价值观的差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男性是家庭劳动力的主要承担者,妻子花丈夫的钱是理所当然的。虽然现在也有很多家庭的财产权利掌握在女性手里,至少的夫妻之间的财产是共享的。而在西方的许多家庭却很流行婚姻生活中的A A制,莉娜和她的丈夫哈罗德婚前婚后都实行一切共享,五五平分,理论上认为他们的爱就永远是平等的。莉娜与哈罗德的婚姻“体现出一种美国式的工具文化。”[4]

他们在任何事情方面无论巨细都记录花费,然后平分,哈罗德认为这样才是平等的,除了哈罗德给他自己的工资是莉娜的七点五倍。这样的婚姻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终于有一天,莉娜再也受不了如此病态的婚姻,她知道自己想得到的是丈夫的尊重、温柔与关爱。她听从了母亲的劝告,离开了那所没有平衡感,冰冷得“像棺材一样”的支离破碎的房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在婚姻上的价值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观念上的冲突最终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一段婚姻的失败。因此,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谈论有关婚姻的话题,要学会相互尊重和理解,婚姻的基础是相互关爱与尊重。

2.3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

中国人偏爱群居,集体主义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國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人经常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其实这正是集体主义思想的表现。我们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于集体、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一切行动和言论以集体为重、个人为轻。与之对应的个人主义是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哲学,个人主义认为个人利益应是决定个体(individual)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和“个人独立”。

《喜福会》中薇莉小时候在下象棋方面很有天赋,她成为了象棋冠军后登上了杂志封面,母亲林多自豪地拿着杂志在路上到处向行人炫耀自己的女儿,而薇莉却无法忍受母亲这样的行为,她向母亲表示超乎她的年龄的强烈抗议,她认为如果母亲这么喜欢炫耀,应该她自己去学象棋。所以她决定再也不下象棋了,然而当她想要再下象棋时,她对自己的信念与能力已经逐渐枯竭,她感到自己变得如此的“泯然众人矣”,再也找不回当初的信心了。

2.4 中西教育方法的差异

林多阿姨的教育方式是典型的东方文化影响下的家长的教育思维模式,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母凭子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促使他们以孩子的成绩为骄傲,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父母和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中国文化强调家庭利益,子女在家中的地位被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依附于父母,成为父母拥有物的一部分。”[5]但是自小出生和生活在美国的薇莉接受的是西方的美国文化,她认为自己的荣誉和母亲没有任何关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也有所不同,中国家长对孩子寄托有太多的期望,他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灌输给孩子,而且普遍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作比较。但是西方的家长一般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做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因此美国的孩子相对中国的孩子有较多的个人自由,这是受他们强调自由的个人主义的影响。

3 结论

《喜福会》通过展现四对华裔母女三代人之间的矛盾,折射出中西方文化在交流时的冲突和差异。这四对母女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最终得以化解,她们在生活和情感问题上最后达成的一致也是暗示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即使有很多障碍和冲突,但是通过跨文化意识的实践最终都会相互融合,相互包容,相互消解。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的当今,从跨文化的角度反观《喜福会》的各种矛盾与冲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减少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交流的障碍和阻隔。

注释

① The Joy Luck Club 在我国存在不同年代的不同翻译中文版本,本文采用学者程乃珊2006年的中文翻译版本。

②理解来源于爱德华·霍尔1976 年出版的《超越文化》著作。

参考文献

[1] 谭恩美. 喜福会[M]. 程乃珊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 赵舒怡.电影《喜福会》中的跨文化交流冲突——从高语境、低语境文化和权力距离理论角度分析[J]. 海外英语, 2015, (10)

[3] 张东京. 从中美文化差异看《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冲突与和解[J].文教资料, 2017,(1)

[4] 陈发荣.母女冲突下两种文化的冲突——基于比较文化視角探究《喜福会》[J].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6,(6)

[5] 李晶晶.从《喜福会》的母女冲突看中美教育文化的差异[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2)

作者简介

闻柯宇(1996-),男,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本科生。

指导老师

王宏昌(1979-),男,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喜福会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