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017-08-23梁文静
梁文静
摘要:著名教育家但丁说过:“知识的缺陷可以弥补,从小道德的缺陷永远弥补不了。”在新形势下,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注意德育教育与英语之间的整合,使德育教育在平时的教学当中点滴渗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和行为规范,让学生在学习语言进行交际的同时,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学习文化,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复述他背熟的东西……学习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教师在发展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力和激发兴趣的同时,应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挥,从而有过硬的本领和健全的个性,成为真正的人才。
关键词:德育;情感;人格教育
小学英语的核心素养指的是掌握基础知识(单词、语法、阅读量),掌握基本技能(听、说、读、写技能);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些在新课标都有明确的规定,现在更提高了一个新的高度,就是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同伴之间协作能力的培养等等,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英语作为语言,它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工具,带有一定的思维内容和情感因素,学习英语就涉及到跨国际的文化交际,要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要进行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通过听、说、读、写技能的交互训练。学科教育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融为一体,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即止,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当中。
一、以高尚师德树立榜样,用爱走进心灵
苏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学习的,他们用信任的心情把这颗大星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大星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面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也赋予他们,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所以,作为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当中还是日常的生活当中都应时刻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因为学生会在你的耳濡目染之下,行为也会受到良好的熏陶。正如简单的课堂书写,若教师板书干净整洁,不潦草,想必学生们的作业也会受到你的影响而做到工整清洁,让人赏心悦目,除此以外教师如果拥有公平、公正的的美德,你的学生也会变成具有正义感的美德少年,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教师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让他们可以在老师的关怀下,与其他的同学一样淋浴在爱的阳光之下健康倔壮地成长,慢慢地你的班级就会变成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先进班级。
二、在德育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一个人每天所作的最富有勇气的决定就是保持良好的情绪。”而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在外语学习中属于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学习者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指的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教育又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學过程中,可见情感教育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在PEP小学英语当中,教材就编排了丰富的文明礼貌用语,在三年级学生就可以接触到Thank you! Sorry! Youre welcome. Please.等,随着年级的升高还会出现句子:What can I do for you? May I …? Would you…?等,而在教授水果类的单元整合时我们就可以渗透“孔融让梨”的美德教育。而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就应该注意尽量用标准的英语使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更英语化更礼貌化,这样就可以使到我们的学生在运用英语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三、任务型教学,促进团结友爱,德育渗透其中
任务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教学就是以具体真实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老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是否对这个任务有所了解,教师可以从真实的生活中选择适合在课堂上开展的真实任务进行语言教学,活动的选材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相连。例如我在教学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My school calendar时,让学生齐心合力写出四季分别在哪个月份?再计划一下在各个季节的哪一个月份可以做一些什么活动?活动中还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呢?就这样,学生们在任务型的教学下懂得了团结、互动和协调等,逐渐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入其中。
四、紧密联系教材,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PEP小学英语教材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包括了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德育素材。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其中教材渗透的德育内容就有:
1.文化礼仪教育
2.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教育
3.社会美德教育
五、抓机会,适时、适度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要做到“随风潜入夜”般的渗透,“润物细无声”般的感染,在课堂上,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适时、适度地抓紧每一个机会去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例如在教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所出现的:talk quietly, keep your desk clean, take turns等这些词组时,适逢我市正在进行创文明城市评比,我就更好地利用keep…clean让学生懂得keep your desk/classroom/school/city…clean等的文明行为,让学生为我市创文出一分力量,而不是空喊口号,还有在图书馆里应做到talk quietly等的文明礼仪行为都是我们小学生应该做到的。
实践表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效果很好,它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还会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在教学中融入思想教育,每一位教师都应责无旁贷,教师只要做思想教育的有心人,就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思想教育方法,就能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2]《中小学德育大纲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4]《教学中德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