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2017-08-23左常贵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育

左常贵

摘要:一个民族能否在世界民族之林立稳一席之地,离不开对自身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小学语文是学生们学习生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启蒙阶段,在小学语文阶段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论了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如何在小学语文中传播传统文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可谓是波澜壮阔,璀璨辉煌。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我国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所在,还是我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根基。小学生阶段的学习对人一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能从小就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

1.传统文化所面对的新时代背景

1.1中国崛起,重新以强国形象展现在世界舞台

自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飞速发展,仅仅经过30多年的时间,2010年中国GDP的总量就已经赶超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吸进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然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国不仅要求经济发达,更是要求有强大的文化支持,文化软实力成为评判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准之一。

2014年10月1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提高文化软实力离不开发扬和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肩负着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之情的重任。

1.2外部文化的冲击

随着经济、科技的进步,我们的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现在已经真正的做到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但信息来源便利的另一面就是小学生们也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如日本二次元动漫、美国的好莱坞大片、韩国的时尚明星……喜欢过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的小学生们越来越多,而对我们的传统佳节如端午节、中秋节的了解越来越少。丰富的外来文化中好坏参半,不乏其中穿插着过于崇拜暴力或者物质等不好的价值倾向,这些扭曲的价值输入易造成涉世未深且缺乏人生经验的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混乱。

1.3互联网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被互联网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从淘宝、微信、QQ再到支付宝、共享单车、手游、电竞……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娱乐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日常教学中发现,与过去的踢毽子,弹彈珠,捉迷藏相比,现在有的学生在作文中表示自己最喜欢的娱乐方式是玩手机游戏。例如当前比较火爆的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由于操作简单易于上手,受到了不少中小学生的喜爱。该游戏中的游戏角色多是从历史人物衍生而来,但是远离事实,如游戏里面的李白不再是一个狂放不羁的爱国诗人而是一个杀人无形的刺客…… 在小学生对传统历史文化知识储备过少的情况下,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导致他们对真实的历史产生认知偏差。在互联网文化泛滥的今天,传统面临着巨大冲击,所以在小学语文中应更加重视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播和渗透,让学生能够拥有明辨黑白的能力,争取在互联网的大浪潮下继续让我们的传统历史文化闪耀光芒。

2.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2.1在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的性格塑造

正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小学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我国浩瀚的历史传统文化中群星闪耀,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他们身上有着众多美好而高贵的品质。如:刚正不阿的于谦,精忠报国的岳飞,忧国忧民为国捐躯的屈原。

这些高尚的品德还体现在他们的作品当中,例如,在郑板桥在《竹石》中写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短短两句话就把竹子那种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描写得淋漓尽致。老师在细致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也会被那种坚忍不拔的品质所感染,不自觉的就会以不屈不挠为榜样。

2.2在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能够增加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沉淀中逐渐形成“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传统文化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浸染着数千年来的中华民族,引导中华民族一次次的通过了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考验。现在的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他们代表了整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所谓的少年强则国强正是如此。只有让小小学生多多认识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如何勇敢地去抵抗外来侵略者,如何巧妙地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才能更好的帮助小学生建立民族自尊自信心,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感到骄傲。

2.3在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虽然学习《离骚》、《史记》等长篇优秀古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为时过早,但是小学生语文教材中也不乏优美的古诗词句。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就生动形象的把西湖波光粼粼、烟雨濛濛的景致描写出来。还有贺知章的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一个简单的比喻就把春天的盎然生意和调皮景象呈现出来。有目的去引导小学生去学习类似简单而优美的古诗词,可以让学生从小就积累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讨论

3.1在课堂上多穿插传统文化知识,领悟汉字之美

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就需要让小学生在汉字教学中领悟到汉字形之美。小学生阶段正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学生需要在小学阶段掌握足够多的汉字,才能具备阅读能力,从而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百家姓》《三字经》等传统文化启蒙经典教学,将其作为学生们认识汉字的基础,辅之以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了解汉字之美,从而发扬传统文化。

3.2课后扩展阅读让学生们体会古诗之美

在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竞赛,激发学生们学习古诗词的热情。老师可以模仿著名综艺《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让学生对古诗词的相关知识进行抢答记分,得分最高的为当期擂主,对擂主颁予奖状。定期举办类似的活动,然后对积极参与的同学给予相应的奖励,希望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

3.3举办课后兴趣小组

对学生进行分组,创建传统历史文化知识兴趣小组,每周举办小组分享会,以组为单位,让学生分享自己最近学习了解到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们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遇到传统佳节的时候,可以组织兴趣小组举办与节日相关的小组活动,例如端午节学习包粽子,中秋节可以一起吟诗赏月。

参考文献:

[1]邢伟校.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J]. 学周刊,2017,(04):76-77.

[2]金亚林.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7):15.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