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水墨人物画写生教学

2017-08-23王晓晖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创新

王晓晖

摘要:水墨人物写生是学习人物画的重要途径。水墨人物写生应在继承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上,强调“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创作意识,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创作高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水墨人物画;写生教学;文化传承;创新

在传统中国人物画的学习过程中,大多都只是临摹古人的经典作品,临摹只是学习传统人物画的基本方法,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临摹只是学习前人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技法、经验,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去体验和验证,只有通过写生才能加深对技法的理解与运用。在传统水墨人物画中无论从发饰还是服饰等等方面都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人物截然不同。这里面我们就要谈到“笔墨当随时代”,传统的水墨人物技法已经完全不能够满足我们对于时代的现实生活要求以及对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所以我们必须要在生活中去观察、实践、感悟。在写生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传统技法的同时要画出符合时代审美的艺术作品。

“写生”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和创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山水、花鸟、人物等经典作品无不是来源于画家对于生活的理解与再创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的就是画家必须要走进生活,投身社会,要去感受,感悟之后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近现代人物大家蒋兆和先生是改革人物画的先驱和巨匠,他一改前人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漠视,大胆的走进生活,深入体察、感悟生活。以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直面生活,同时也把这一感悟融入写生教学实践中去。坚持为民写真,情真意切。表现语言上融合了西方写实主义,将人物画推向表现现代生活,表现人民大众的新现实主义方向,为现代写生教学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写生首要的是观察,切记看一眼,画一笔,而是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把真实形象变为艺术形象的能力。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挖掘模特,物我和一。这就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人物造型规律,体会和感悟水墨人物这单纯而丰富的语言形式的无穷魅力。要求理解笔墨造型的理念,在传统笔墨技巧基础上,关注水墨人物画造型语言,通过人物刻画去完成“传情达意”的最终目的。 这里面我们要注意“观察”必须要有透视意识。中国传统绘画都是散点透视,而西方的绘画多以是焦点透视。无论是散点还是焦点我们都要在写生中灵活运用,就目前学生在学习现代构图方式中的构成、创意和重组。

我们所强调的“观察”并不是机械的、概念的去观察,而是透过模特本身去感受其内在的本真,将自己所看到的转化为当下的再创造,蒋兆和先生曾经这样写道:“我因为这个时代的洪流,冲进了人们心房的苦痛,让我感到人生的悲哀,又让我兴奋这个时代的伟大,一切的一切是我不能忽视这个时代的造就,更不能抛弃时代给予大众的创伤,所以我不能在艺术的园里寻找鲜美的花朵,我要在大众面前采取些人生现实的资料,所以我就制作了一些粗陋的作品。”通过这段话我们体会到的是蒋兆和先生是在用内心去观察、

用内心去写生、用内心去感受, 他不再是单纯的写生一个人物,而是情真意切的把那个时代的表达的淋漓尽致。 因此,用心去照见这个时代的真面目、真性情。要带着情感去感悟。深入观察,潜心研究,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

人物写生能力训练

写生过程中,意在笔先,强调是一种书写心中之意气。“写”的意义在于学生眼、心、手的三者合一能力训练,通过前面我们所说的用心观察、分析、夸张、提炼等等一切的艺术处理手段来安排自己的画面。写生首先就应当提到的就是经营位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构图。在我国历代有顾恺之画论中的“置陈布势”,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都是在强调我们所说的构图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写生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不被自然物象牵着鼻子走,不要受到束缚,首先从构图上就可以大胆的去分析、提炼、构成具有独特创意的构图形式。

“生”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为不熟,我们面对模特写生时,要摒弃我们原来所固有的观察方式以及表现方式,不为陈旧所束缚,真实的去描绘对象,在描绘的对象中感悟所描绘对象的个性、情感等等。生也可理解为生活生机,要的就是作品要有生机,要有生活。多去感悟,参悟造化,挖掘自己新的表现形式。在写生训练中不仅要遵循客观模特,更重要的是要主观的去表现模特,不要落入俗套,主观的表达具体、细致、生动、深刻。这样的表达出的画面才能够打动人心。才能够让人感受到画面的生机。

在写生过程中要注意人物造型能力的培养,首先,我们要有认识对象的能力,要学会用对比和比较,找出对象鲜明的特征。然后,是具备理解对象的能力,也就是通过对象复杂的外貌特征去捕捉某一瞬间的神情状态,了解对象的内心世界,这是对对象的深入理解。最后,是表现能力,我们把认识和理解的对象特征在纸本上用水墨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以上这三个步骤,将意象造型似与不似之间的形态画准确。物象不离形似而又超越形似。充分发挥我们的额主观能动性,用美的规律去想象和创造以及塑造笔下的艺术形象。通过线条与笔墨等语言表现对象,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形与神的关系,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笔墨语言表现

人物画写生时,要注意笔墨与造型之间的关系。点、线、面组合的基础之上要注意笔墨和谐的造型语境。无论是用墨还是用线最终目的是为了造型,是为了服务人物的刻画。在画面点、线、面以及干湿浓淡这都些方面要很好的和人物造型融合运用,根据形象的需要,以不同的笔墨手法去表现。水墨人物写生追求追求“下笔及造型”,要求对人物进行写生时,要讲究用笔的稳、准、狠。行筆要稳,力透纸背,理解后再下笔,通过笔墨语言与造型的相结合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要不所观察到的物象转化成有血有肉的笔墨语言。在造型和笔墨之间要笔笔相随,心道笔随。使得画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形与墨的有机统一。

“写生”从最初的描摹物象开始、感受物象、表现物象这是写生的一个必须经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训练,通过大量的写生训练提高造型能力、掌握笔墨语言、提高艺术表现力。如何在掌握了传统造型、笔墨、语言的前提下更好的发挥出个人艺术特色,艺术创新能力。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要体会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绘画打下坚实的基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袁武.水墨人物写生概要.国画家.2007.5.

[2]戴魁.关于水墨人物写生教学.美术观察.2007.3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创新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