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积极心理视觉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措施

2017-08-23钟颖

卷宗 2017年18期
关键词:贫困生高职院校

钟颖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扩招,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不容忽略。贫困生往往有着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仅仅从奖勤助贷方面下手,给贫困生解决经济上的问题,而往往忽略他们心理问题,较少在这类群体有计划进行教育。本文基于积极心理视觉下,探析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措施,希望能帮助贫困生心理贫困现状,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三观。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新措施

1 引言

贫困生的定义是家庭收入低,父母无固定经济收入,有特殊困难家庭、单亲低收家庭的,在经济上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贫困生群体也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是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在高职院校日渐凸显,他们往往表现出多疑、焦虑、抑郁、自卑等多种心理问题,甚至严重些表现为精神疾病,这是一种心理贫困。而贫困生作为高职院校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校的安全和稳定。笔者认为不应该仅仅帮助这一类学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更应该从心理教育上帮助他们预防和消除心理贫困,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和心态,促进贫困生稳定全面发展。

2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笔者从事三年贫困生帮扶工作中,发现解决了贫困生经济贫困,但很多时候贫困生仍然存在较多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抑郁、烦躁、自卑、焦虑等情绪问题,有些严重则体现在长期失眠、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上。根据调查发现,偏远的贫穷地区的比城镇的学生更容易自卑,更内向些;单亲家庭的自卑心理、抑郁心理比双亲健在的倾向严重些,更需要班主任、辅导员老师的关注。

第一,大学生贫困心理最为突出的表现是自卑心理。读大学对于很多贫困家庭来说是唯一的出路,但贫困生步入大学后,发现大学更加看重的是综合素质和能力,也许自己在学习成绩方面比较好,但是在其他方面却远远比不上身边的同学。在这种情况下,本身由于经济上的差异,更让他们觉得低人一等,越发自卑。

第二,焦虑的心理状态。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较差,所以从小他们就学会了要早当家,而很多贫困生都知道自己必须努力上进才能有出路,才能减少父母的负担。所以他们把上大学看成人生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途径,但当现实的大学优秀的同学很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他们会产生种种的心理压抑,不知道毕业后能否找到好工作。这些都日渐成为了他们心理上的负担,最终慢慢变得焦虑起来。

第三,敌对和封闭的心理。部分贫困生因为经济上的贫困,会产生事事不如意的感觉,这种很容易形成敌对的攻击心理和对外封闭的心理。人越来越对的消极情绪和负面能力,对外表现出较强烈的攻击性,对集体活动提不起兴趣,对他人很冷漠。

第四,人际关系困难。较多贫困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容易表现出退宿的行为,他们往往是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主要对象。这种性格和行为的形成,是因为作为贫困生他们从小受到别人不一样的眼光,甚至有些从小受到歧视,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充满敌意,对周围事物过分的敏感,经常怀疑别人的言行是不是在议论自己,对周围的人不信任,难以和同学们和睦相处,久而久之变成了人际关系紧张,与人交往困难。他们越来越害怕与人交往,从而自我封闭,越封闭越不想与人交往,陷入人际关系恶性循环。

3 探析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措施

作为高职院校,我们不仅仅要通过多途径,全方位帮助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经济问题,使得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而更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贫困,在平时给予更多的关爱,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正确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帮助他们有效地预防和调节心理的问题,建立健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健全贫困生資助帮扶体系。要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首先第一步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切切实实帮助贫困生解决实际贫困问题,保证贫困生不应经济问题而迫不得已放弃学业。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扩大受资助群体面,在基本上保证大部分贫困生能继续完成学业,还需要完善其他的奖勤助学金方面的制度,以保障贫困生的生活费。近年来,国家奖助学金的额度增大,受资助的群体也越来越多,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贫困生的群体增加的速度大于国家增加奖助学金的额度,因此,作为高校更应该开拓其他渠道,比如可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社会的支持,设立各种奖助学金基金会,扩大资助的力度和广度,争取确保每个贫困生能顺利完成学业。

2.建立和完善勤工俭学制度。单凭国家、政府和社会资助的力度还难以实现人人可以顺利读大学的局面,所以我们更应该从贫困生自身方面考虑,高校应该健全各种类型勤工俭学的机构和制度,完善勤工俭学的管理办法,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勤工俭学,通过自立自强来完成大学学业,这不仅仅使得贫困生能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他们自我的努力来实现目标,而不是单纯靠资助,在这一个层面来讲,对于贫困生他们更容易接受,使得他们更加有自信,引导他们向更加健康积极方面发展,能够非常有效的减少因为资助产生的心理贫困问题。

3.建立完善教育系统,帮助贫困生精神脱贫。

(1)开展自立自强教育,引导贫困生奋发进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月针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开展自立自强教育,通过座谈会、讲座等形式定期举办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宣传贫困生励志成长的故事,激励其他贫困生奋发向上、自立自强。

(2)拓宽心理健康咨询渠道。学校应该建立一个贫困生管理系统,收集整理贫困生心理健康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心理状态信息,如可以建立“校系班”从上至下一体化的心理健康咨询体系,在学校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中心,有专业的心理学教师负责日常的咨询工作。在系部建设心理咨询室,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实行轮班制的咨询值班责任制。在班级设设置心理委员和心理工作小组,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进行尽力辅导,一旦发现心理问题,可以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3)转变教育观念,开展体验式心理教育活动。贫困生是高校中一类特殊的群体,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因此可以利用团体辅导员的方法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方法不仅仅能帮助他们在一定程度减少心理压力,同时还可以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在看到同质性的贫困生时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反思自我,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4)开展学业、就业指导教育,促进贫困生自我转化。一直以来学业、就业压力成为贫困生产生心理障碍最重要的因素。学习就业解困是我们做好贫困生心理帮抚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解决好学业就业问题才能真正帮助贫困生精神上脱贫。可以根据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建立一对一帮扶,增强贫困生的学习动力,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惑,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和自身的竞争力,争取下一年的奖学金。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帮助贫困生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和健全职业规划课程,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毕业班学生的择业心理与求职技巧,为贫困生开设就业咨询中心,及时解决他们在择业、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结束语

随着高校扩招,贫困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他们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着学校学习生活的环境,作为高校不仅仅要解决贫困生经济上的问题,更要帮助其他精神上脱贫,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这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努力,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关注,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步入社会,回报祖国。

参考文献

[1] 张春晓.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教育策略探究.辽宁高职学报,2017,第19卷,第1期.

[2]贺斌.高职高专贫困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4,第41卷,第4期.

猜你喜欢

贫困生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构建与完善:基于高校贫困生需求的视角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