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职高专实践教学 培养实用性中医药人才
2017-08-23王昭于昕王佳
王昭+于昕+王佳
高职(高等职业学校)和高专(高等专科学校)都是专科(大专)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的实用性人才。
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从学科分类上划分,属于中医药教育,按照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2011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划分,它属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加之,我国新医改提倡分级诊疗模式——小病到社区,大病上医院。因此,很明确,我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培养人才定位应该是以基层中医药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岗位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的实用性中医药人才。那么,基于当前我国中医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状况,我们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实用性中医药人才。
1.强化“能力本位”思想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强化实践教学必须首先从思想上强化“能力本位”的思想认识。在我国,由于受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术的现象并不少见。然而中医理论源于临床实践,并在临床实践中得以传承和发展,疾病的诊治需要的是实用性中医药人才。那么,转变观点,从上到下强化“能力本位”思想是培养实用性中医药人才的首要任务。
1.1学校层面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具备扎实基础知识和熟练应用技术的实用性中医药人才,并以此为导向积极广泛的开展社会调研,明确社会需求,不断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例如,强化学校师生的思想意识,深入开展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把好教师入校的关口,积极录用实践运用能力较强的教师;注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考核和学生实践能力成绩考核等。
1.2学生层面
通过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及相关就业信息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就业方向,积极营造以突出实践运用能力为重点的实用性中医药人才培养氛围,支持和帮助学生开展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知识能力竞赛、社会诊疗、大学生创业等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训室,走向临床。
2.突出实践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它包括了基本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考核、教学评价等所有的教学活动。突出实践教学的过程,这有利于实现对实用性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2.1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在实用性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中学生是培养的对象,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转变主体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借鉴“实验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将学习的内容、时间和空间充分交给学生,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由既往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
2.2增加实践课时和内容
深入基层医疗卫生行业,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实用性中医药人才为目的,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增加相关课程实践课时数,丰富实践内容,积极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例如针灸、推拿、刮痧和按摩保健等中医适宜技术,保證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练习,掌握娴熟的技术,能够独立在疾病面前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保证走出校园就能走向岗位。
2.3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作用
校内外实训基地作为学生实践的主要场所,在充分利用现资源的条件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整合现有实训基地资源,在学生走向岗位之前充分发挥其作为学生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主战场的作用。
2.3.1突出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作用
学生在走向岗位之前大多数时间是在校内学习,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阵地,在强化实训基地的作用时应突出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作用。首先,完全开放。不再是单一的固定时间开放,将校内实训基地利用最大化,整合学生课余的碎片时间,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理解和临床运用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其次,加强硬件建设,积极与岗位需求相对接,完善实践基础条件,保障校内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及时更新。再者,建设仿真(模拟)病房、诊室,使学生未走出校门就可身临其境,增强其对疾病的诊疗和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
2.3.2联合校外实习基地,实行师带徒学习
中医药人才最终落脚点是在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中医药最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师带徒。跟师学习,老师可以直接结合病案进行知识运用,并将自己多年的经验言传身教,除此之外,学生可以通过临床诊疗查漏补缺,尽早建立中医思维,打开人生的中医药之门。发挥学校主要就业实习单位和医院的优势,帮助学生联系导师,实行师带徒学习,鼓励学生早临床、多临床。
2.3.3多方面开展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作为学校的一大优势实训基地,实现了校企信息、资源共享,校企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逐渐在各大中专院校不同深度的开展开来。首先,继续深化订单培养,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对学生着力进行相关实践能力培养。其次,扩大学生受益群体,着力培养订单班学生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大培养的覆盖面。再者,师资互通,积极邀请行业内有一定建树、权威的企业人员到校进行带教培训,学校教师选派代表到企业学习相关实践知识,更新学校教师知识储备,及时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最后,与合作企业共同指导毕业生生产实习。
2.4引进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在课堂上引入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习,20世纪后逐渐受到医学界、教育界和企业界等的重视和支持。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法中教师是主导,信息单向传递,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课堂上缺少互动,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则以直接引入案例为主,课堂上大家进行充分讨论,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否则课上很难参与其中。案例法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调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这其间,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可以从更高的角度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提问、反问或者提出建议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学者曾将此称之为“最节约时间,最低成本的社会实践”。
2.5赛教融合,以赛促教
职业技能大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性竞赛活动。为方便比赛和教学,技能竞赛项目往往在仿真环境下进行,对职业学校的项目化教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积极营造赛教融合,以赛促教的氛围,将大赛内容引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竞赛能力。以班组竞赛、个人竞赛、团队竞赛等灵活多样的竞赛形式,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实践技能。通过参与省市校各级技能竞赛,推动常规教学改革,建立学校长效技能大赛竞争机制,从上层建筑上推进赛教融合,以赛促教,最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6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实践教学
信息网路化时代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的发展,现在微课、慕课等多种形式的网络学习平台已经广泛走進课堂。借助其短小精悍、简单便捷的特点积极开展网络实践教学,将实践内容视频以及重点难点的讲解、技术要领等内容在网络上实现共享,将课堂由内延伸及外,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课余时间利用率,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所需有针对性的学习。
3.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可以推进实践教学的进程和质量。首先,实现实践教学过程全监控,固化实践教学计划、大纲和方案,通过定期检查、考评、诊改和奖惩[4]等办法保障实践教学落实和质量。其次,引入用人单位评价机制,与用人单位从岗位需求出发结合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等方面制定全面、详细、操作性强的考核方法,通过生产实习收集用人单位对学校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信息,对实践教学及时进行整顿和优化。再者,强化考核机制,推行将学生平时实践考核成绩与毕业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考核与职称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今天,我国中医药事业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中医药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担负着基层中医药事业人才培养的重任,需要从思想认识、实践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强化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注:课题: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教改项目《专科层次中医学专业对口高职类型分类教学研究与实施》(编号:2016jg016)]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