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问题
2017-08-23卢向礼
卢向礼
一、问题的提出
“95后”是伴随着信息爆炸、万物互联的社会浪潮而成长起来的,他们在1995-1999年间出生,年龄在17-22岁,相对于80后和90后而言,95后是互联网数字化的一代,他们更加年轻,思想更活跃,更开放。随着越来越多的“95后”不断进入大学校园,“95后”大学生在校期间表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此前一项研究调查发现,在大学新生中仅有不到4%的新生对学校入学教育表示满意,同时每年竟然有将近3%的新生选择退学,每年的退学人数达50万。究其原因,无非都是在入学适应阶段出现了问题,有的不适应大学生活,有的出现学习困难,有的对专业不满意,还有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障碍等。我们知道,大学生能否在大学取得成长成才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一年级的经历,而入学阶段又是最初的阶段,假如在入学阶段出现适应问题,很可能导致新生在专业学习和人际交往出现障碍,甚至被迫退学或者中断学业。
为了更好地了解“95后”新生的思想情况及其对学校的印象、意见和建议,为家长了解学校和学生提供信息来源,为学校、学院开展新生工作提供必要依据,帮助新生尽快地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本文从新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分析探讨“95后”大学生特点,分析研究调研数据及其背后原因,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和相关对策,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帮助和指导他们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生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本文在根据“95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一线辅导员工作实际,编制了一份《大学生入学适应问卷调查表》,共30道题目。分别从大学生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交往以及自我发展四个方面调查了“95后”大学生在校适应情况,问卷回答采用了五级记分方式,“1”表示很不符合,“2”表示不太符合“‘3”表示不能确定,“4”表示有点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分数越高,认同度便越高。
研究对象主要来自我校三个院系的2015级新生,研究时间为大一下学期三月中旬,避免的开学初调研的数据的偶然性,范围涵盖了包括普通类和艺术类、文理科在内的200名学生,得到有效问卷191份,回收率95.5%。本文除了根据《大学生入学适应问卷调查表》所反映出来的数据,还有部分是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随即调查所得到的数据。
三、调研结果——“95后”大学新生适应情况
入校以后,新生面对陌生的人、陌生的事、陌生的学习机制和文化氛围,多少会感到迷茫和困惑。通过调研发现,“95后”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适应,认为已经融入了大学环境的学生仅有46.5%,很难融入大学环境的占到15.8%。在被調查的191名学生中认为学习方面较难适应的比例高达58.3%;另外还有25.3%的同学认为在生活方面难以适应;还有16.4%的同学认为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
(一) “95后”大学生学习适应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有56.4%的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感到无所适从,只有35%的同学对大学学习感到应对自如。对考试、分数担心甚至焦虑的占到31.5%;一直没有明确学习计划的占46%;学习自理能力差,适应困难的占到23.5%。课后与老师交流少的占66.5%;
在课余时间安排上,多数同学则是无所事事,大部分时间宅在宿舍,很少参加集体活动,这类学生比例占到了33%(其中男生占到了80%),选择去图书馆的同学只占到了17%,说明课余时间大多同学的处于无目标无任务状态。在被调查学生中,有54%的学生感到学习有压力,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在谈到对班集体是否满意时,多数同学表示一般或不太满意,80%的同学认为同学之间的关系不是很紧密,交流得太少了。
进入大学以后,伴随着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从原来的“要我学”到现在的“我要学”,如果不经过系统合理的调整,相信大部分学生都很难做好转变。因此新生中出现丧失学习目标、缺乏积极性、出现迷茫等学习困难现象。总体来说,“95后”大学生出现学习适应障碍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丧失学习兴趣,目前大学教育采取的是专业式教育,一旦对专业丧失兴趣,则整个学习就会陷入被动,陷入迷茫困惑;二是缺乏学习动力,在高中,所有人的目标就是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而进入大学后,由于短期学习目标缺失,而新的学习目标尚未建立,因此缺乏学习动机,进而出现厌学、逃学等状况;三是由于学习策略方法不对,之前一直是被动学习,突然转变为主动学习,之前学习一直都有老师和家长监督,而大学则完全是主动学习,让大多数同学感到茫然失措。
(二)“95后”大学生生活适应情况
大多数“95后”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入学之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备受宠爱,生活方面基本都是父母负责照顾,有着较强的依赖心理。进入大学后,对于自理能力差的学生,几乎成为了一场灾难,根本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生活方面一团糟糕,许多事情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包括简单的吃穿住行。调查发现“95后”大学生的生活费在大部分800-1500元/月,极少数的同学生活费在800元以下或是超过2000元/月的。有一部分学生消费由于缺少计划性,常常出现“经济危机”,入不敷出;有的学生因为南北方差异,无法正常适应;有些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在乎别人感受,为宿舍人际关系埋下了隐患。通过调研发现“95后”大学生在生活适应方面表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硬件条件感到失望,尤其对宿舍环境不满意,认为条件艰苦,与想象中的大学存在差距,这部分学生比例达到65%。生活上的不习惯再加上主观上不能很好的融入宿舍,使得对宿舍条件满意度降低。
2. 经济上缺乏有效管理,不能做到合理消费,部分学生出现生活费不够等情况,其中有8.6%的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生活费不足,交际过多导致经济困难的有7.3%,电子产品、时尚型消费和娱乐性消费过高导致经济困难的有16.8%。
3. 时间上缺乏合理规划,不知如何制定目标,感到迷茫无所事事的学生占到65%;
4.生活上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出现生活适应障碍的占23.5%。
(三)“95后”大学生人际交往情况
大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在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大学生交往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人际交往问题。经过调查,“95后”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达36%;在性格上,以自我为中心,个性要强的占25.5%;仅有12%的学生比较了解宿舍室友,而将近一半的学生对室友了解不足;平时生活中主要交往对象为老乡或者同班同学;有68%的学生与老师沟通存在障碍,有15%的学生几乎从来不跟老师交流沟通。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如果不能有效的和人溝通交往,不仅不利于知识的获取,长期下去还会影响个人心理健康发展。
四、调研结论分析——“95后”新生入学适应建议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目前“95后”大学生在入学适应问题上主要集中在学业、生活以及人际交往这几个方面,对于以上三个方面如果处理不当,最终都会导致新生出现厌学、迷茫、心理自卑、沟通障碍等心理问题。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学生、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来改善新生入学不适情况。
(一) 对于学生,应该主动调整,积极适应,在入学前应该做好充分准备,既要做好物质条件的确保,也要做好进入新环境心理准备;入学后主动融入集体生活,尽量避免独来独往,在交往过程中既要展示自信,又要避免自我自大;生活上要尽快拜托依赖,学会自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时间和资金管理上学会科学规划和合理支配。
(二) 对于学校,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95后”学生特点出发,制定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切实可行的入学教育方案;要与时俱进,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入学教育机制,开辟网络入学教育新阵地,除了常规的安全、职业规划、校规校纪、校园文化等常规教育外,还要加强专业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要以人为本,加强关注学生的生活向导和心理疏导以及思想动态,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 对于家庭,要做到充分信任,适当放开,赋予子女更多的自主权,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要定时与子女和学校保持沟通,做到从两个渠道更客观真实的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
总之,新生入学适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95后”新生则又表现出日趋复杂多元的特征,要想让他们顺利从高中阶段过渡到大学阶段,是需要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共同努力的,缺少任何一方面都可能造成新生在入学适应过程中出现问题。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