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名著阅读中的审美教育
2017-08-23谭军
谭军
内容摘要: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學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大类,高质量的阅读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审美情趣等语文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同时,在当前网络文学与低俗文化肆虐的今天,利用名著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抵御不良文化或思想冲击,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特点,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在名著阅读中渗透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审美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 名著阅读 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名著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许多都是直接从名著中截取,同时选修教材大多也是与名著有关,如《外国小说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等,名著阅读种类繁多,能满足不同学生不同个性发展需要。但在传统高中语文阅读学习中,由于升学压力,审美教育作为名著阅读的基本目标之一,却一直被忽视,名著阅读过程中的趣味与美感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掘,教学实际与学生学习需要之间矛盾日益激烈。面对这样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艺术,加强落实名著阅读中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推动高中语文教学发展。
一、立足学生
归根结底,利用名著开展审美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要在名著阅读中渗透审美教育,首先要立足于学生,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从学生实际学习需要出发,合理安排阅读材料及目标,开展名著阅读教学。其次,名著阅读仅靠课内远远不够,必须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后主动去阅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将名著阅读看成一种享受而不再是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定制阅读计划,让阅读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最后,在名著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交流阅读心得、见解,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
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倘若学生语文文学素养不高,那么再多的名著阅读学生也难以感受其中的美,落实审美教育也就沦为空谈。因此,教师在长期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学生文学素养。一方面,教师要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读得懂、读得精;另一方面,教师要拓展学生思维与眼界,提高学生阅读量,积累相关知识,以此对名著进行更深层次地解读。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
高中学习紧张,学生对面巨大的升学压力,花大量的课余或课堂时间进行名著阅读是极为不现实的。为提高教学效益,名著阅读要从教材出发,精读课内名著,并以教材内容为延伸阅读课外名著,使名著阅读作为学生学习的补充,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又实现名著的阅读积累,实现个体语文综合素养及审美情趣发展。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课文节选自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第三回,全书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课文也是全书进一步发展剧情的精华之笔,具有极高的可读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不必详细介绍红楼梦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把重心放在课文阅读之上,而将第三回整章阅读、红楼梦创作背景及故事发展主线等作为课后阅读内容,让学生自由阅读,做到课内精读,课外通读,提高教学效率。通过立足教材,在课堂上解决学生阅读难点,帮助学生审其文学美,而将课文阅读作为其补充,让学生在课后细细体会名著中蕴含的哲学美、情感美等美学特性,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实现审美提高。
四、重视朗读
从广义上讲名著是指被广泛认识并深渊流长的文字作品,包括诗歌、歌剧、散文等,其中诗歌与歌剧中蕴含了丰富的音韵美,教师要引领学生读出来,去欣赏、感悟其中音韵美,达到相关审美教育目标。同时名著一般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不是一遍两遍就可读出其中精髓的,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用心读、读得多,学生自然就通晓文章大意。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朗读,将文章读出来,更好地体会名著中的文学内涵及美感。例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有白居易所著《长恨歌》一诗,作为叙事诗的经典之处,其语言精练,形象优美,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由标题可知《长恨歌》是歌,是唱出来的,教师可让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诵,初步体会诗文音韵及情感,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音频,让学生去听诗歌著作,随着音乐唱出诗文,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其中情景,进一步发掘诗歌中的韵律美。
语文作为高中学习主要学科,要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主动承担起学生美育的重任。本文从四个方面浅谈在语文名著阅读中如何更好地落实审美教育。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师要通过名著阅读教学,发掘语文学习中的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涟源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