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聚合物加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7-08-23赵庆美
赵庆美
摘要:《聚合物加工原理》作为高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一门专业课程,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就目前聚合物加工原理的教学现状而言,仍然以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创新能力,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因此,为了真正培养出符合现代化需求的人才,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对这门课程的改革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聚合物加工原理;课程改革;措施
作为高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项专业核心课程,《聚合物加工原理》以让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性能、配方以及高分子材料的各种加工方式为教学目标。从而为从事产品设计、制造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这未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同时,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对这门课程的改革有所帮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聚合物加工原理》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运用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知识,并以液体力学和塑性力学来论述加工问题。采用简化的方法,建立相应的模型,通过表征材料结构的本构方程,经过数学解析以后,最终能够定量或者定性地表征流场中的工艺参数的变化趋势,从而达到控制工艺条件和预测产品质量的效果[1]。因此,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为了避免过多地讲解理论,应该适时地将理论与实际生活中的生产结合起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使学生理解本课程的思想,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空吹塑成型时,可以简单举一些各种包装容器的主要原材料和加工工艺,从而使学生生动地了解到不同的加工方法生产的容器在特性上的差别,使得简单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由于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必须要让学生对生产工艺产生感性的认识。因此借助以下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标。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可以将图像、声音、视频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现如今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由传统的板书教学向多媒体教学逐步转变。这门课程也可以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例如书中的各种模型和工艺流程很难通过板书展示出来,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2]。因此,在进行该专业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地利用学校的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通过从网上下载与课程相关的动画和图片,将它们选择性地补充到课件当中,并不断地对课件进行完善,从而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将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结合起来
多媒体教学也不可避免地有其缺点,多媒体教学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知识的输出,这就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并且使得老师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掌握。因此,课堂讨论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能够促进学生对于重要知识的理解,从而也使得老师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误区。课堂讲授是最便捷,最节省时间,同时也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同时也能够使老师充分地发挥个人魅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讲授的时间,以教材为依据突出重点,明确主次。但是,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如果只是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方式,就容易导致填鸭式教学,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老师要通过问题逐步地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提高学习质量[3]。
(三)加强现场参观实习教学
现场教学的优点就是能够使学生充分地接触学习的对象,提高学生的感官认识,并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经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例如,在讲解挤出成型的时候,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学生理解还是比较吃力。因此,可以运用现场参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加工的设备和加工过程,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另外通过现场实习还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
结语
聚合物加工原理的课程改革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从而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今后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大改革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刘仿军,李亮,汪艳等.浅论“探索式”教学在《聚合物加工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4):96-97
[2]张娇霞,宋家乐,李世云等.《聚合物加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3,41(10):220-221
[3]彭琦,李莹莹,朱新军等.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网络课程建设探索[J].广东化工,2014,41(21):28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