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国际商务人才本土国际化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17-08-23刘晶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国际商务

刘晶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结构和素质要求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商务教育的本土国际化已成为未来高校国际商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从天津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实践入手,指出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必须突出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特色,立足在国际通用人才的培养模式下体现差异化特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化复合型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国际商务;本土国际化;国际化复合型精英人才

一、引言

在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美国铝业公司董事长克劳斯·柯菲德向李克强总理建议,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同时很多企业很难招到高素质员工的悖论。经济全球化的驱动力正发生重大变化,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各类自贸协定大量呈现,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世界经贸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全球需求結构深刻调整。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发生变化,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期待也发生变化。面对国内外经贸形势的新变化,我国政府将“走出去”战略作为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但严重缺乏企业“走出去”所需要的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多元文化、适用性强的知识结构、化解国际商事摩擦与纠纷能力的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即存在“人才难求”与“难于就业”的双重困境。这些变化为应用型本科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挑战。提到国际化人才培养,首先会想到学生的跨国流动,尽管政府、高校都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但能“走出去”的学生仍然很少。在此背景下,如何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为导向,创新应用型本科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寻求一种适和应用型国际商务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成为高校发展中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本土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理念源于“伊拉斯谟计划”,目的是促进欧洲大学间的师生流动和大学间的合作,提高欧洲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水平。本土国际化的培养方式重视对学生国际化素质和国际视野及应用能力的培养,顺应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与特点,代表了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结合天津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国际商务专业发展的的现状及趋势,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资源配置、质量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即“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机制、“从出口向回找”的课程建设机制、“教师国际化”的发展机制、“三课堂联动”的多维互动和评估鉴定机制机制、“理论联系实践”的社会实践机制。

二、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为更新教育观念,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国际化特色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站在新常态下优化我国外经贸事业转型升级的高度,立足和弘扬自身国际化统和优势,突出国贸系办学特色,主动适应国家对国际化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商务、财务、跨文化管理、法学类国际化专门人才的需求;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适应企业和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大力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商务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跨文化交流沟通和处理国际商务业务的能力,能在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国际商务经营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强外语、精专业“三维整合”的国际化复合型精英人才。

坚持“双导向”,既注意培养有科研潜力的学术型人才,也要重视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能够参与国际人才市场竞争的应用型人才。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上提出“小而精、小而专”原则,即凝练专业方向课程要精炼,开设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类课程,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尽可能完美地结合起来,为学生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和就业提供两种训练。坚持“双导向”,分类指导,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建设“本土国际化”培养支撑体系

在国际化办学目标指导下,围绕国际化精英人才培养,学校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课堂教学、实践实习、等方面均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元素,构架了“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支撑体系。

1.国际化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

近年来,国贸系更加积极开展以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另外,鼓励教师组成团队进行慕课建设。基于我系在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经济合作领域的传统优势,集中力量,在跨境电子商务和海外投资两个方向上持续投入,努力在专业教学内容上与国际接轨,大力培养我国深化开放亟需的国际化复合型精英人才。通过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两条路径,在上述两个专业方向上的不断积累成果,提升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形成在上述两个领域我系的独特优势。

2.国际化的、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并重的高水平国际商务专业师资队伍

一是为教学团队提供相应的学科发展平台。鼓励青年教授在跨境电商和海外投资两个领域的开展科研活动,助推青年教师发展,为专业建设提供持续动力和学科支撑。二是重视教师来源的多元化和本校教师的国际学术背景,以国际商务教研室的师资队伍为基础,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出国进修、科研,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和海外投资教学团队。鼓励现有师资队伍到国际商务专业实力突出的外国高校访学,学习其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与方式。学习国外高校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与方式,增强本专业教师的国际学术背景。三是着力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强化青年教师实践锻炼;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与海外投资和跨境电商相关的进修班与培训班,鼓励其参加上述两个领域的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相关领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实现教学相长。四是在跨境电子商务和海外投资两个方向凝聚科研力量,形成有分量的系列科研成果,并将其充分向教学转化。五是加大力度引进具有管理学背景的青年教师,优化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与学缘结构。大力引进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高水平实务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兼职教师团队;经常性地聘用教育发达国家的外籍专家与教授进行短期访问和讲学,进一步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的国际化与多元化。

3.国际化的本土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认真学习、研究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作法,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教学模式改革。建成一支高度国际化的、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并重的高水平国际商务教学团队。在国际商务专业引入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国际商法模拟法庭),重视双语教学,采用多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申报双语教学和全外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符合国际主流教育教学思想的教学模式。加大投入建设跨境电商和海外投资案例库,大力推进案例教学。

四、强化实习实践,重视能力培养,推进三课堂联动

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将学生培养在空间上界定为三类课堂。传统课堂教学為第一课堂,侧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特别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社会实践和实习为第二课堂,侧重于学生社会视野和社会适应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建立完善的国际商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第三课堂,侧重于实践创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建立高水平国际商务仿真实验中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训练环境。拓展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企业“走出去”调研与实训体系,加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参与程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海外投资模拟实训环境。通过培养空间和训练时间的合理配置,推进第第二、第三课堂的联动。

1.学分制延至二、三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尝试实行“第二、三课堂”学分制,并将其正式列入培养方案,引导学生通过第二、三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培养空间和训练时间的合理配置,让三个课堂联动起来,使学生在校内接受第一课堂和第三课堂的训练与在校外接受社会实践的锻炼有机结合起来,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第三课堂凸显国际化特点

社会实践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本科国际商务学专业要培养国际化人才,应注意社会实践的国际化和多样性。以加强国际化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切入点,在校际方面,可以依教师研究专长成立教学研究小组,发挥集体合作研究优势,并与国外知名大学及学术机构建立联系,加强合作交流。特别是依托国际化合作办学,增加相同或近似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 。在校企合作方面,一是开拓一批跨国企业(国内、国外)、进出口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和平台作为实训基地;二是通过咨询服务、研讨座谈、项目合作、就业辅导等方式密切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师生能与企业实务界保持紧密的互动关系;三是从企业界积极选聘具有跨国企业经营、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经验的专业人士作为师资,通过专业理论教学与实务经验传授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总之,天津财经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继承办国贸系国际化办学传统,顺应社会经济一体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教学支撑体系创新,走“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之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商务复合精英人才培养新途径,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在国内高校完成他们的国际化培养,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彭世金, 施岱松, 王春华. 构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课外开放实践体系的研究[J]. 大学教育, 2015(1):114-115.

[2]马聪. 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研究[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3]邹忠全. CAFTA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 时代教育, 2015(5):79-80.

[4]郭金刚. 国际贸易紧缺人才需求与高校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13):244-246.

[5]周慧, 罗剑平.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本土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 科技风, 2014, 35(19):190-192.

[6]王亚卓, 徐同文.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 高校教育管理, 2012, 06(6):54-57.

[7]杨心. 瑞典马尔默大学课程国际化策略探析[J]. 世界教育信息, 2014(9):25-28.

[8]施建军, 王丽娟, 韩淑伟. 实施“本土国际化”战略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精英人才[J]. 中国大学教学, 2011(5):16-18.

[9]丁笑炯. 本土国际化:国外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理念[J]. 世界教育信息, 2008(9):67-69.

[10]王玲. 全球视野下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J].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4(3):15-16.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天津财经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自选项目):应用型本科国际商务人才本土国际化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国际商务
跨境电商背景下广西地方高校国际商务专业中的人才培养探析
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教学团队
跨境电商背景下广西地方高校国际商务专业中的人才培养探析
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国际商务谈判中跨文化障碍及应对策略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论国际商务谈判中跨文化因素的人文作用
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国际商务单证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