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017-08-22祝伟国
祝伟国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通过分析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原因,试图找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村;新课改;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差距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1-0014-02
2001年,国家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推广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得新课程改革得以持续、深入地发展。特别是在农村,广大中小学教师更是践行新课改的主力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教师队伍现状与新课程改革存在的差距
1.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影响新课改的实施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年龄差距大。农村教师队伍普遍存在教师老龄化现象,农村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尤其突出,教师年龄偏大,其观念相对陈旧、思想相对保守、热情减退、知识更新慢、体力不济,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学校的美术、音乐、体育、英语、书法和计算机专业教师极少,有的农村小学甚至没有这些专业教师。
(3)教师所学专业与教学课程不匹配。某个专业毕业的教师同时承担两门及以上学科的教学任务。学校的课程虽然是按国家规定开设的,但在具体教学中仍然有所侧重,以至于某些课程形同虚设,在一些学校所谓“薄弱学科”仍然存在。
(4)教师性别比例不协调。近几年,农村中小学招聘的男教师比例非常小,这对于中小学生个性、人格的形成和性别角色的塑造有直接的影响。
2. 农村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近几年,农村学校配置了电子教学设备,装备了实验室,充实了大量的教学器材。但是,这些先进设备的使用与装备时的构想大相径庭。在农村学校,年龄大的教师基本不使用;新招聘的年轻教师未能掌握其使用方法,他们有兴趣却不能很好地运用;少数骨干教师对现代教学设备也未能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只是在讲公开课、示范课时用来营造课堂氛围。这种状况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农村教师待遇偏低,打击工作积极性
(1)社会地位降低。教师崇高的职业光环逐渐消退,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无形地加大了教师的压力。部分家长把失望的情绪都归结到学校和教师身上,多种因素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极大的困惑。
(2)农村教师经济待遇较差。尽管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上仍然偏低,没有福利待遇,在社会上仍属于低收入人群。在教育系统内部,教师职称的差别也加大了收入差距,经济收入的窘迫感造成教师队伍极不稳定。
4. 农村教师队伍中骨干教师数量少,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农村中小学的骨干教师十分缺乏,这是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一大批农村中小学中、青年优秀教师人心思“走”,有的千方百计地想调入城区学校,有的奋发图强想报考公务员改变命运。在一所没有骨干教师的学校,推广新课程改革,其效果会大打折扣。谁来承担研究课题?谁来实施课程实验?都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虽然农村也渴望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但缺乏优秀的教师队伍。教育改革发展的事实证明,深入、持续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必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必须建设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掌握现代教学技能的教师队伍。教育部门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 重视师范生的培养是解决农村教师的重要渠道
当前,对教师职业认识的误区导致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减少,特别是男生少之又少,教师并非当下青年的首选职业,这就需要我们从观念上给予正确引导。教育是国家兴旺的重中之重,教师仍然是崇高的职业。在师范教育中,要鼓励青年立志从事教育事业,要鼓励他们到农村去。农村教育仍然是广阔的天地,农村需要他们,在那里仍然大有作为。同时,在社会上重塑教师形象,把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对积极投身农村教育事业的师范生还要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
2. 招聘教师要切实考虑农村教育的需要
在地方招聘教师的过程中,存在着重学历、轻专业,重名校、轻能力的问题。近年来,地方教育部门自主招聘了一定数量的教师,但由于招聘机制不完善,所招聘的教师并不能满足农村教育需求。一些不适合当教师的毕业生也挤进了教师队伍,以至于进了教育的门却不能做教育的事。因此,教育部门应健全招聘机制,统筹规划、深入调查,认真分析所需教师的数量、专业、性别,把真正合格的教师招进来,充实到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如此才能彻底改变农村教师队伍现状,为新课程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全面开展农村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遵循“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方针,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取得显著成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农村教师的薄弱环节日益凸显。因此,学校必须建立有效机制,将培训贯穿于实施新课改的全过程,针对农村教师的薄弱环节重点培训,认真总结、交流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努力改进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当前,对农村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迫在眉睫。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目标、理解新课程内容、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和评估要求,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的方法。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这些都是在培训过程中要让教师深入学习的内容。教师培训工作还要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让培训走进学校、走进教师、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力求做到在培训中实验、在实验中培训,让培训工作有的放矢。
对于骨干教师,也要搞好培训工作,而且要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将骨干教师的培训摆在优先地位。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选一批优秀教师,进行重点培训,建设一支新课程改革的骨干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四、努力提高教师待遇,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
1. 学校引导家长理解教师
教师是育人的工作,需要社会对教师职业有充分的理解,对教师的辛勤工作充分尊重。同时,学校要与学生家长密切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让家长进学校、进课堂,亲身体验教师的教学工作流程。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摒弃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依法执教,为人师表,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努力塑造该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2. 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
农村教师普遍经济收入较低。首先是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差别大;其次,城区与乡镇之间差别大;再次,本校教师之间由于职称的差异而导致工资差别大。消除这些差别,就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还要对现行工资分配制度、职称评定制度进行改革,并对农村教师有所倾斜,切实提高广大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水平。同时,改善农村教师的住房条件,完善公费医疗制度;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障他们生活无忧、安居乐业。通过上述措施,才能促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基础教育事业,为新课程改革做出贡献。
(編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