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2017-08-22蔡雅杰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师资培训校本研修学习共同体

蔡雅杰

【摘 要】目前,由于校本研修缺少实效性,所以学校需要积极构建教师共同体,促进教师自主学习、相互评价,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校本研修;学习共同体;师资培训;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1-0012-02

要改革课堂教学,学校只能从内部变革,其最大原动力就在于教师作为专家构筑起亲和与合作的共同體。因此,必须推进教师共同体的创建,把学校改革中轴定位在教师作为专家培育的合作学习,把学校经营的轴心设定在校本研修上,在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利得以实现的同时,也保障每一个教师有可能成长为专家的机会。

一、背景

1. 师资培训现状

学校教研每天都有活动,但真的有实效吗?每周都进行集体备课,是否有针对性?当前,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多流于形式,一般是观摩者针对教学的改进作点评、提建议。学校展示研修成果并印刷成册,但老师会认真阅读吗?如此无所谓的心境之中,这样的研究意义有多大呢?这些现实我们必须重新审视。

学习共同体是以共同发展为愿景,以获得共同进步为目标,由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团队构成的教育教学研究小组。共同体内成员间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从而实现教师的整体发展。构筑学习共同体的校本研修、研讨的对象不是放在应当如何教的问题上,而是基于课堂的事实——儿童学习的成功之处何在?失败之处何在?教师研讨的目的不是露一手,而在于学习关系的创造与优质学习的实现。正是这种省察的缜密性、准确性与丰富性,奠定了创造性教学的基础。

2.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而教师发展水平又直接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共同体建设中,由于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也不同,因此,要突出“以师为本、尊重差异、合作研究、共同进步”,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明确指出:“发展与培养是不能给予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就教师而言,内在的活动与努力就是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是所有人特别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来源,相较于很多社会工作,教师具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空闲时间来学习、充电。另外,还要学会利用身边资源,开放自身,即进一步加强在学校中与其他教师的互助学习,形成同伴式学习模式,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3. 课改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都对教师成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强调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将课改的成功与失败都归结于教师,因此,教师的自身发展对于课改的成功尤为重要。而教师日常工作的场所是学校,所以我们倡导教师以学校为根据地,深入挖掘地区资源、学校资源以及教师资源,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二、构建策略

1. 不同层次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队伍也存在着一定的层次:低年级和高年级教学的重点不同,教师掌握的技能方法不一样;教师群体中经验差异较大,教学方法各异;另外,教师的个人授课风格也不统一。因此,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不能“一视同仁”的。我们认为,学习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资源,着眼于教师个人的自主发展,主动为其提供资源和服务。此外,学校还应该倡导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层次性,重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从多个方面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和举措,并在教师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促使学生得以成长。

例如,信息化管理共同体的构建,即由信息技术老师和科学老师组成,负责完善学校信息管理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及应用;活力教研共同体,由教导主任,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组长,骨干教师组成,专家定期到校指导,定期推出理论;活力德育共同体,由德育中层、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级长组成,负责活动筹划和开展;宣传共同体,负责学校、年级各类宣传报道;体艺特色共同体,包括体艺科组长、骨干教师,负责学校体艺大型活动筹划和实施;“七巧板”课程共同体,由行政和品牌教师组成,负责研发校本课程。

2. 构建教研学习共同体

(1)聚焦专题。学校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为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自我发展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根据教学需求、研究兴趣组成研究团队,聚焦课堂教学,设定研究专题。以学科专题研究为切入点,扎实、深入地开展研究,发挥团队互助精神,构建务实有效的研究型科组。

教师彼此间既是合作者又是学习共同体,每个教师都参与了一个学科教学研究团队的主题研究,把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教科研结合起来,通过校本教研、教师论坛、网络研修、科研竞赛等形式,潜移默化地获得专业成长。教师间又互为导师,通过同伴互助发展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双赢。

(2)个案研究。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在实践中获取的经验和反思。因此,组织教师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以个案小专题研究为载体,共同研究解决自己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每个学科组成多个教研共同体就尤为重要。比如,语文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低段绘本阅读研究,基于单元整合的读、写结合重构策略研究,经典导行研究等;数学科组的研究方向包括:数独研究、计算专题研究、实践节游戏策划研究;英语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字母游戏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研究、阅读策略研究;体艺科组的研究方向包括:花式跳绳研究、高尔夫进课堂研究、口风琴进课堂研究、衍纸艺术。由此,通过对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收集丰富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提出一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3)校本研修。教师的实践研究应当是个性化、多样化的,必须借助这种多样性的交流,促进每一个教师的成长。学校通过“活力培训” “活力教研”“教师自研”等实效操作,围绕“活力教师”发展目标,打造活力教师学习共同体。

如何构建教师教研共同体呢?我们认为还可以从校本研修当中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校本教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指学科教研小组、集体备课组以及班主任工作室的成立和建设。通过这几个小组的建设,让教师在不同的专业方向都得到支持和发展;另一方面就是教研学习共同体,以具体的问题为核心,教师之间跨年级、跨学科组成共同体,以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评价。鉴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多元化的,我们对此的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基于对不同层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评价,要分层次进行梯度式评价,即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针对化的过程性评价和完成性评价,尊重不同层次教师的差异性,不能在不同层次之间进行两两对比。基于教师教研学习共同体,必须要以教研过程以及教研成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在教研过程中,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发挥的作用、对研究成果的贡献度以及研究成果的专业性是最核心的评价标准。

我们认为,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评价方式最有利于以评促学,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方式是“团队捆绑式”评价。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之下,教师除了注重个人发展之外,也要注重团队内其他教师的发展。这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与共同体内的教师进行合作,从而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和发展。我们推行“团队捆绑式”评价,就是希望老师扬长避短、携手合作,通过教师个体主动努力,整个团队真诚合作,最终达到预期目标。

三、思考

教師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不在一朝一夕,要完成这一构想,有几个方面的内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1. 要重视积累

一切理论都来源于实践,教师的发展不能只靠外界给予,而必须重视自身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反思和归纳,并从中得到提升。

2. 要进行教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各种方式或主题形成合作小组,从而促进教师教研能力及专业素养的提升。

3. 教师合作意识的培养

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并在合作中得到提升和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载体,学校需要营造开放的环境氛围,建立完善的校本研修制度,建构人文化的发展性评价,培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使之成为教师专业不断发展和提升的有效途径。

(编辑:朱泽玲)

猜你喜欢

师资培训校本研修学习共同体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现行高校师资培训体制问题剖析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体化教育实践基地模式构建研究
最美“乡下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