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校际交流中的“送教送培”活动
2017-08-21刘文刚
刘文刚
摘要:校际交流中“送教送培”活动的开展有效锻炼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教师及时革新教学思想观念,优化教学成效。本文就笔者的参与经验来谈谈校际交流中的“送教送培”活动。
关键词:校际交流;“送教送培”活动;开展
近期开展的校际交流中的“送教送培”活动激发了教师们教学经验交流的热情,推动了各学校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使得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听课评课活动和互动研讨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教师们都为名师们的先进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艺术的精湛而折服,对自己所存在的课堂改革的困惑以及教学设计方面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咨询,大家都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启发,在此次活动中受益匪浅。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简单地谈一谈我对校际交流中的“送教送培”活动的体会和感受。
一、更新教学理念,把握教改动向
此次校际间的“送教送培”活动的开展让我们足不出校就能够近距离地了解物理学科最新的教育理念,并精准把握物理学科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的最新动向,让我们不再闭门造车,对中学物理的考纲和考试动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骨干教师的授课活动中,我明显感到了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落后,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不断展现自己思考和创新过程的课堂是那么地充满活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创立、师生之间互相激励的教学模式以及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让我心有触动,让我有了尝试的动力和学习的方向。
二、推广先进教学经验,促进校际间相互交流和资源共享
本次校际间的“送教送培”活动抽调了各校的一大批优秀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课堂效果突出的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来进行优质课的示范和校际间经验的交流活动,使得先进的教学经验得以推广,校际间的沟通渠道被彻底打开,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听课、评课、经验的交流和有关课堂教学的答疑解惑使得教研气氛非常浓厚,从彼此不熟悉到互留微信结成教学对子,校际间的交流通道就这样被打开。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讲解会让人思路开阔,耳目一新,深刻地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至理名言。我深深地体会到严谨的物理知识可以以幽默的方式展现出来,抽象的物理定理也可以通过例证和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展现为具体的、条理清晰的个案并让学生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去举一反三,把知識具体化、系统化。大家都感慨颇深,认为这样的经验交流的机会真是太难得了。
三、缩小校际间教学差异,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通过校际间的“送教送培”活动,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和名师的差距,从常规教学的课堂导入、知识点的讲解、重难点的突破,各知识目标的达成、情感目标的实现以及评价机制的有序运作都以令人赞叹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示范课的展示以及就此开展的交流活动让各校的教师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教学水平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校际间的教学差异因此逐渐地缩小,整个学区的教学水平获得整体的提高。
四、对校际间“送教送培”活动的反思
校际交流中的“送教送培”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是它带给我们的震撼还远远没有结束。我觉得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理念进行深刻的反思。我们不能听过就放,要从示范课的回放中来反复揣摩名师的教学闪光点,不断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以规避自身存在的教学误区。没有深刻的思考是不会引起我们教学技能的不断进步的。所以我认为所谓的教学相长的意义也存在于此。所谓的“送教”其目的就是让我们像学生那样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所谓的“送培”也就是对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还未达标的教师进行培训。我们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努力地提升自己,争取让自己也早日成为名师和骨干教师,让自己在教育事业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教师,我们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为了上好某节课,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重要,思考同样很重要。在课后,我们要反复观看名师视频,学习他人的精华,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扎实教学功底,通过对各个名师的学习来形成自己特定的教学风格。这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还任重道远。
总而言之,此次校际交流中的“送教送培”活动举办地非常成功。各位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的讲座可谓是进行了精心的准备,精彩绝伦,异彩纷呈。听课的老师们也做到了由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传授者到学生身份的快速转换,他们认真地听每一堂课,学习态度都十分诚恳。大家都十分珍惜这样的观摩机会,学习气氛非常浓厚。示范课后的教研活动可以说把“送教送培”活动推向了高潮,大家积极的发言,有时一个问题会引发大家热烈的讨论,会场气氛之热烈成为多年来为数不多的教育界的盛况之一。最后我希望能多举办几次这样的活动,让我们能有更多的机会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姚岚,罗飞,宋虹汛,罗五金,陈迎春,张治国,项莉. 湖北省某高校卫生经济学国际化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医学与社会. 2014(02)
[2] 崔丽,梁丽.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 教育探索. 2012(12)
(该论文为:六盘水基础教育课题《盘县教师进修学校提高教师培训有效性的探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