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台湾高中历史课程纲要研究
2017-08-20王璋璋
王璋璋
【摘要】台湾现行历史教科书采取“一纲多本”的编写方式,在多版本的情况下,为了对台湾历史教科书有更好的研究,首先需要对它们所遵循的共同纲领——课程纲要予以了解。台湾历史课程纲要在最近十年经历了四次修订:2006年实施的“95暂纲”;2009年实施的“98课纲”;2012年实施的“101课纲”;以及2015年实施微调之后的新版历史课程纲要。新版台湾高中历史课纲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在历史教育方面对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对宽容教育的培养、对通识教育的注重;在历史教学方面课程纲要更新及时、依据学生未来的专业意愿划分“必修”“选修”内容、注重能力的培养;在教科书编写方面采取“一纲多本”编写方式、编写人员来源多样化。同时,新版历史课纲仍存在有严重问题,如台湾史与中国史的分离。针对两岸在一些历史问题认识上的不一致,提出两岸共同编写历史教科书的设想。
【关键词】台湾地区 历史教科书 历史课程纲要 批判性思维 包容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052-02
在过去十余年间,大陆学术界对台湾地区的历史教育和历史教科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研究对台湾地区的历史教育过去与现状的思考、对历史教科书内容与结构上的研究以及台湾与大陆历史教科书的对比分析,都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不过,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专门对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课程纲要介绍分析的论文,尤其是对新版课程纲要的分析研究,几乎是空白。因此,本文将对2014年2月台湾教育部历史学科中心网站发布的新版《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历史科》进行介绍分析,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
何为“课程纲要”?在台湾地区主要使用的是“课程纲要”一词,在大陆则一般使用“课程标准”,两者名称虽然不同,但实质内容是完全相同的。课程纲要“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由此可见,课程纲要对教材编写的指导上,对教学与评价的建议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版历史课程纲要发布时间是2014年2月11日,由台湾教育部历史学科中心网站发布,全文名称为《103年2月微调之后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 历史科》。本课程纲要分为“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历史]课程纲要”(以下简称“历史必修课纲”)与“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历史]课程纲要”(以下简称“历史选修课纲”)两个大部分。每个课程纲要下又分成五部分进行说明,分别是:一、目标;二、核心能力;三、时间分配;四、教材纲要;五、实施方法。其中“四、教材纲要”部分是课程纲要的主体部分。在最近十年,台湾地区的课程纲要历经了四次修订。第一次修订是在民国93年(公元2004年),台湾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暂行纲要》,在民国95学年度(公元2006年)起逐年实施,因此这份课程纲要,一般简称为“95暂纲”;第二次修订在民国96年(公元2007年)完成,在民国98学年度(公元2009年)起逐年实施,简称为“98课纲”的课程纲要;第三次是在民国100年(公元2011年),颁布的《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在民国101学年度(公元2012年)起逐年实施,简称“101课纲”;第四次则是在民国103年2月11日,即公元2014年2月11日,台湾教育部发布《103年2月微调之后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
近三十年来,台湾教科书的编写由过去的“一纲一本”演变为目前的“一纲多本”。“一纲一本”是指由台湾教育部制定课程纲要,国立编译馆进行撰写教科书;“一綱多本”是指教育部制定课程纲要,由多个出版社编写教材。“为了保证教科书能更好的体现国民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各科教科书的编写务必按照教育部颁发的《课程纲要》编写。”具体到历史学科上,台湾现行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主要有五个版本,也就是五个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它们有:三民书局、南一书局、翰林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龙腾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康熙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二
我们研究台湾课程纲要主要目的就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新版台湾历史课程纲要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一)历史教学方面的借鉴
第一,台湾历史课程纲要,修订及时,更新速度快。历史上,台湾课程纲要总共进行过16次修订,在最近十年修订过四次,分别是“95暂纲”“98课纲”“101课纲”以及本文介绍分析的“104课纲”,平均每三年就要修订更新一次。反观我们的情况,自2003年3月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标准以来,12年来就再也没有做过修订与更新。
第二,台湾历史教科书依据学生的不同,划分“必修”与“选修”教材,这样做对高等教育的选拔人才与基础教育的教学是有积极意义的。如在选修课纲中所说明的:“高三选修课程目的是为学生进入大学做准备,具有大学预科性质,为第一类组学生进入大学文、法、商科系提供认识中、外文化发展与差异的基础知识。”这就是根据学生未来的专业意愿“因材施教”。
第三,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上,更注重对能力的培养。如课纲在历史理解中说明的:“我们常说历史不是[背科],那么理解活动的开展,恰是最直接且关键的证明。”可以看出,台湾历史课程纲要反对对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鼓励的是学生在学习具体历史知识中去掌握各种能力——表达历史时序的能力、理解历史的能力、解释历史的能力、通用史料的能力。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能力的获得不是架空的,各种历史能力的提升是以扎实的历史知识为基础的,它们之间是辩证的关系。
(二)教材编写方面的借鉴
第一,“一纲多本”的编写方式。台湾现行历史教科书采取“一纲多本”的编写方式,“一纲”即课程纲要,“多本”指多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一纲多本”首先由台湾教育部制定课程纲要,而后各个出版社聘请专家根据纲要编写教材。在1988年,台湾地区开始允许民间编写音乐、美术、体育等非联考科目教科书,在2002年,全部科目的教科书完全由民间出版社组织编写。这其实就在教材编写领域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教科书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也可以根据本地本学校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这样为老师、学生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第二,历史教科书编写人员来源多元化。教科书的编写不仅有大学的专家教授,更有在一线从事教学的高中老师,这样既可以保证教材的质量,也可以确保教材“接地气”,有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康熙图书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近代史教材为例,六名编著委员中,有四名来自大学,两名来自高中。主编王仲孚是文化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景辉是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建文是台南师院的讲师;而林思绮是国立竹东高中教师,赵祐志是国立三重高中教师。
三
与此同时,必须要指出的是新版台湾历史课程纲要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相当严重的。比如,将台湾史从中国史中分离出来,希望学生“养成重视本土”,“建立自我认同感”。这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说不过去的。我们理解这是由两岸暂时分离的状态造成的,我们理解这是因为两岸的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的差别导致的,我们理解有时候一定的历史教育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但不管怎么样,有一条底线是绝不能突破的,那就是“一个中国”原则。因此,我们诚恳的希望台湾当局可以正视一些基本的历史事实,能够“设身处地”的理解我们今天所走道路和所选择的社会制度的历史缘由。
今天两岸现实政治上的分离,归根结底是对过去历史认识的不统一,国家的统一复兴,需要对一些历史基本问题达成共识。在这里,我个人也殷切的希望两岸能在共同编修历史取得一些进展,如果可能,可以编到1945年之前。“希望在于将来”,未来国家统一复兴最大希望在于今天的青年,在于两岸接受了正确历史教育的新一代。因此,我们希望在正确的歷史教育上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台湾教育部历史学科中心.高中课程纲要修订历程、重点与特色[OL].http://203.68.236.93/doc/95course/content/98-06.pdf ,2007-2-14.
[2]台湾教育部历史学科中心.教育部新闻稿:发布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自98学年度高一逐年实施[OL].http://203.68.236.93/doc/95course/content/98-03.doc,2008-2-5.
[3]台湾教育部历史学科中心.教育部新闻稿:自101学年度实施历史新课程纲要[OL].http://203.68.236.93/doc/95course/content/1000607-01.pdf,2011-6-7.
[4]朱汉国.台湾地区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J].历史教学,2014(21):3-17.
[5]王仲孚等.高中历史教科书下册[M].台湾:康熙图书网络股份有限公司,20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