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文本素材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2017-08-20庞四喜

生物学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胚芽鞘深刻性生长素

庞四喜

(江苏省宿豫中学 223800)

从思维品质特征来看,人的思维表现为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等五大品质特征[1]。作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便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通过几个具体实例,简要介绍在生物学教学中利用文本素材,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一些做法。

1 巧用技能训练栏目,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透过繁杂的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思维,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教科书,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3第49页技能训练栏目中有这样的介绍: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2 mm,使胚芽鞘不再产生生长素。在上端放一块有生长素的琼脂,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过一段时间检测,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结论:①下端琼脂块上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琼脂块;②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教材的本意是想通过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引导学生思考结论下面的三个讨论题,以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教师直接把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告诉学生,并没有引导他们分析、讨论,丧失了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机会。

在处理该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不直接用教材的讨论题,而是重新设计如下问题:①如何知道下端琼脂块中有生长素?怎样通过实验证明?②下端琼脂块中的生长素一定来自上端琼脂块?可不可能来自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怎样通过实验证明你的假设?③上端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是否因为重力的作用?怎样通过实验证明?④如果要验证“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是下端”,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经过对教材技能训练栏目问题的重新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2 巧用文本争议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当问题的情境与条件发生改变时,能够打破思维定势,巧妙找到新办法。教材上介绍的内容都是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物学观点,受实验手段、技术条件等制约,部分观点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把生物学核心知识教给学生,还可对争议内容进行适当拓展,以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3“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中,用小字列出了部分学者的不同观点:“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根据一些实验结果提出,植物的向光生长,是由于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不少教师怕影响学生对“主流”观点的记忆,不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笔者认为这样的处理欠妥。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是在不断的争议中才得到发展。要充分利用争议内容,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可把两种观点都呈现给学生,并结合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判断。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学者利用气相-质谱等物理化学法测得向日葵下胚轴、萝卜下胚轴和黄化燕麦胚芽鞘的生长素分布,结果如表1所示。用同样方法还测得萝卜下胚轴的萝卜宁、向日葵下胚轴的黄质醛等物质向光侧多于背光侧。

表1 向日葵、萝卜和燕麦向光性器官的IAA分布

(1)材料中的黑暗处理起什么作用?

(2)依据材料中的数据,应该怎样解释植物的向光性?

从表1中的数据可知,在光照条件下,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几乎相等,假如教师没有把植物向光生长的不同观点告诉学生,他们就会死守教条,照搬教材上的“主流”观点,导致该题的第二问无法解答。解答该题,就要利用题干具体信息,结合书中小字内容所介绍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判断。“萝卜下胚轴的萝卜宁、向日葵下胚轴的黄质醛等物质向光侧多于背光侧”,可推出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可能是:萝卜宁、黄质醛等物质抑制了植物向光侧的生长,而不是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侧,导致背光侧生长快。

3 巧用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

桑格和尼克森如果全盘接受罗伯特森的生物膜模型,就不会提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沃太默的实验距离激素发现仅一步之遥,但由于其囿于定论,缺乏思维创造性,丧失了发现第一种激素的机会。这样的实例都充分说明了思维创新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可通过教材内容结合部分学生实验,培养他们思维的创新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节中,用图4-1形象地表示了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时细胞的形态,并要求学生分析图示实验现象。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要求学生课后利用马铃薯、浓盐水、清水等材料,设计实验验证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互讨论、查找资料,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几种方案:①取两个大小相近的马铃薯,一个放在盛有浓盐水的甲烧杯中,另一个放入盛有等量清水的乙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个马铃薯大小;②取一个马铃薯,切出两个大小、形状、质量相同的马铃薯条,一个放在浓盐水中,另一个放入等量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吸干表面液体,称重;③取一个马铃薯,从中间一分为二切开,编号甲、乙。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在甲的洞内装入浓盐水,在乙的洞内装入等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观察两马铃薯洞内的水位变化。

在学习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葡萄酒制作时,可组织学生针对图1-4a进行讨论:葡萄汁能否装满瓶?为什么一段时间后要拧松瓶盖?能否打开瓶盖?制葡萄酒时每隔12 h左右要拧松瓶盖,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你能否对图中带盖的瓶子进行适当改造,让实验变得易操作?学生有创意的改进很多,其中一位学生的设计是:将瓶盖上打个洞,连上医用输液管,洞的周围涂上凡士林,输液管的另一端放在水中。这样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直接从输液管排出,不必每隔12 h左右再拧松瓶盖,由于输液管的另一端浸在水中,也不会出现由于意外打开瓶盖造成杂菌污染问题。

通过对实验装置进行改造,不仅使实验变得易于操作,还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他们思维的创造性。

4 巧用教材正文内容,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从实际出发,评价思维成果的一种思维方式,其本意是全面而深刻地评论优劣、对错、得失等。成功的课堂,就是教师带领着学生,富有智慧地读透教材、补充教材与批判教材,而不是对着教材顶礼膜拜[2]。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倾注了编者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但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教师可利用教材部分正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必修1教材第107页第4段中有这样的介绍:光合作用在植物体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只有绿色植物?蓝藻能否进行光合作用?蓝藻细胞中含有叶绿体?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很快明白这样的表述不够严谨,因为蓝藻等根本不含有叶绿体,但照样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思考与质疑,可有效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5 利用教材习题,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快慢,它能反映一个人处理问题时的敏锐程度。只有熟练掌握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才能快速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因此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高中生物学教材每一节之后都有“练习”,它由基础题和拓展题两部分构成,每一章的章末都有“自我检测”,包含概念检测、知识迁移、技能应用、思维拓展等部分。课后习题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有目的设置的。它不仅用于巩固所学知识,还可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师要用好“练习”和“自我检测”栏目。通过让学生做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教材习题,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增加知识储备进而提高思维敏捷性。

(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2013年度第十期课题“高中生物新教材栏目应用与开发研究”,No.2013JK10-L231)

猜你喜欢

胚芽鞘深刻性生长素
再现鲍森·詹森实验中的思考与探究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两重性作用
基于图像特征的小麦胚芽鞘识别
基于图像颜色特征的高粱胚芽鞘识别及定位方法
浅谈生长素对植物的作用
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利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有关“去尖端的胚芽鞘能否生长”的问题探究
让经典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