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有星纺锤体

2017-08-20朱倩倩俞如旺

生物学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纺锤体两极星体

朱倩倩 俞如旺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州 350117)

纺锤体是细胞在有丝分裂前中期形成的一种暂时性的细胞器,协助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无中心体的高等植物细胞中,由微管相关蛋白组织发出微管,进行组装形成无星纺锤体;而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中心体作为微管组织中心发射星射线,装配形成有星纺锤体。

1 有星纺锤体的结构

有星纺锤体由一对中心体和星射线组成。中心体位于细胞核外一侧,由相互垂直的两对中心粒组成,在纺锤体组装过程中作为微管组织中心,帮助纺锤体两极在细胞中准确定位。由α、β微管蛋白异二聚体头尾相连形成的线性微管称为星射线,因其两端端口的裸露蛋白以及组装速度不同而分为负极和正极。负极与中心体相连,正极是呈不稳定动态伸长或缩短的自由端。根据正极自由端伸长速度和附着位置的不同,星射线可分为极微管、动粒微管和星体微管3类。极微管正极自由端通过装配伸向纺锤体中央,与来自另一极的极微管在纺锤体的中间区域形成反向平行阵列[1];动粒微管正极端与位于着丝粒两侧的蛋白质结构即动粒相连接,每侧动粒可连接多条动粒微管;星体微管正极向细胞膜方向发散延伸[2](图1)。

图1 有星纺锤体的结构模式图

2 有星纺锤体的功能

有星纺锤体作为有丝分裂的重要细胞器,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有两个功能:①排列并分离解聚后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前中期,两极的动粒微管能迅速捕获染色体两侧动粒,通过牵拉或外推使染色体整齐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区域;在分裂后期,通过3种纺锤体微管解聚、牵拉和相互滑动等作用将分离开的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②参与分裂沟的定位。分裂沟是进行胞质分裂时,在纺锤体中板处形成向内凹陷的环形皱缩。研究表明,在动物细胞分裂时,纺锤体中央和星体微管能发射信号,诱导细胞皮层某一位置形成分裂沟[2]。

3 有星纺锤体的组装过程

有星纺锤体的组装发生于有丝分裂前中期。从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开始,直至每个染色体被动粒微管连接。整个过程中涉及多种蛋白和调节因子的参与,而结合微管并沿着微管运动的驱动蛋白-14、驱动蛋白-5和胞质动力蛋白等马达蛋白起重要作用[3]。

3.1 纺锤体组装开始,确定分裂极 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前中期,一对中心体作为微管组织中心向四周发射星射线。驱动蛋白-14将头部的马达结构域结合在一边的极微管上,尾部锚定于另一边极微管。马达结构域沿极微管的正极向负极移动,产生反作用力,使两边的极微管反向平行排列并拉近两边中心体的距离。多组反向平行极微管形成平行阵列,以平行阵列的中板处为界建立纺锤体两极,从而确定分裂极,形成早期纺锤体(图2A)。

注:小箭头表示马达蛋白移动方向,大箭头表示微管移动方向

图2 有星纺锤体的组装过程

3.2 马达蛋白正向移动,纺锤体拉长 在核膜裂解后,沿着微管正极运动的驱动蛋白-5头尾双极马达结构域分别附着在反向平行的极微管之间,驱动蛋白-5头尾分别向着微管正极移动,产生反作用力将纺锤体两极距离拉长(图2B)。

3.3 马达蛋白负向移动,纺锤体进一步拉长 负向移动的胞质动力蛋白能够将微管和细胞内的其他蛋白相连。因此,当纺锤体两极的距离被拉长到一定程度时,胞质动力蛋白头部马达结构域结合在星体微管,将尾端锚定在细胞膜上。头部向微管负极移动产生反作用力,两极星体向细胞膜拉近,进一步拉长纺锤体(图2C)。

3.4 动粒微管捕捉动粒,组装完成 纺锤体两极移动至靠近细胞膜处,来自两极的动粒微管正极自由端将分别结合到染色体两侧动粒上。当全部姐妹染色单体都被连接时,纺锤体组装完成[3]。

4 有星纺锤体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染色体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分为两个过程,着丝粒断裂和解聚后的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当姐妹染色单体完成双指向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时,泛素蛋白连接酶立刻作用于“安全子”(一种可结合并抑制分离酶活性的蛋白质),“安全子”被泛素化修饰酶解后释放分离酶,分离酶切割黏连蛋白中的Scc1亚基,从而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黏连蛋白遭到破坏,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解聚[1]。解聚后的染色体主要依靠纺锤体微管的牵拉向两极移动,可大致分为后期A和后期B这两个连续的阶段。后期A阶段,动粒微管正极端解聚变短,染色体被拉向两极;后期B阶段,星体微管不断牵拉纺锤体两极,极微管在驱动蛋白的作用下相互滑动导致极微管向两极拉长,相互平行区域不断缩短。纺锤体两极和染色体进一步分开[3]。

猜你喜欢

纺锤体两极星体
Aurora激酶A调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分子机制
星体的Bonnesen-型不等式
简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动物“萌主”在两极
微刺激方案中成熟卵母细胞纺锤体参数与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结局间的关系
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检测Cassini ISS图像中圆盘状星体轮廓
第十四章 拯救地球
地球的两极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践教学中的思考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