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生态系统”专题概念构建的教学策略

2017-08-20苏冬娜

生物学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概念模型生态系统群落

苏冬娜

(广东省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 523000)

1 问题的提出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种群数量不断变化,群落也处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作用,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对稳定,形成稳态。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人教版必修3第四~六章为生态系统专题的学习,分节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为主线层层递进进行设置。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每章节概念的落实,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联系概念,分析、解释个例生态系统的能力,使学生从宏观方面去理解生命科学,形成生态意识。

目前研究生态系统的教学多是研究各章节的教学策略,本文则是分别从新课和复习课对整个生态系统专题进行布局并构建相关的概念。

2 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发展分析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研究主要内容为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研究主要内容为群落的结构及演替;生态系统是该区域所有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集合,研究主要内容为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三个层次研究的内容既层层递进,也前后联系。具体可表现为:学生通过数学模型学习种群的数量变化时,需理解群落种间关系、环境条件的限制对种群数量的影响;通过学习群落的结构,可认识到群落是从比种群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最后学习生态系统时,能从结构上分析生物群体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由于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容易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如“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水平结构”等。因此,学生掌握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个概念,有助于对各层次研究内容的理解。

3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教学环节设计

本专题总体设计思路为:教师利用新课和复习课来构建和强化“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新课通过创设情境,以解决问题的方式驱动学生逐个理解“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个层次需要掌握的内容要点,复习课通过建构概念模型强化和呈现整个专题的概念和内容。

3.1 新课设置教学情境,落实概念教学 情境教学指教师运用经过有序的设计和处理之后的特定学习情境,来规划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情境创建是基于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创设与其当前的学习主题相关的且尽可能逼真的情境,摒弃纯理论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拉近学生与课程间的距离。

生态系统专题可以从身边取材,创设导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问题设置引起学生思考。表1以A山为例,在生态系统专题中设置的情境。

表1 生态系统专题中的情境设置(以A山为例)

以上通过把教学内容和A山联系制造一些形象生动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的氛围,对生态系统的学习好比了解某个故事一样层层挖掘,同时使整个生态专题串联起来,师生共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每节课既对已有经验进行解释,又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概念的过程。

3.2 复习课构建概念模型,强化知识要点 概念模型是把抽象概念之间的复杂联系,用简单直观的图示进行描述。生态专题中涉及的概念、专业术语较多,但最核心的是对“种群—群落—生态”这三个层次的掌握,在与学生合作讨论后,复习课运用了以图1模型来凸显这三个核心概念。

在此模型中,小虚线方框代表各个种群,所有小虚线方框集合起来代表群落,整个大方框代表生态系统。通过板书演示来表达三个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而每个核心概念需要掌握什么内容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活动,师生共同构建整个专题的知识框架,再对各知识点进行各个击破,已达到复习课知识强化的目的(图2)。

图1 种群、群落、无机环境概念模型

图2 本专题概念模型细化

总之,在生态系统专题的学习中,学生能否运用掌握的生态学知识来分析某一生态系统,是基于对生态系统核心概念的认识。新课教学中对创设的A山情境进行分析后,可联系学生生活中接触的一些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等)进行同理分析,训练学生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并渗透生态学观点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落实这些教学目标不能单靠教学机智,更多的需要生物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学习、研究和积累。

猜你喜欢

概念模型生态系统群落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认知提升”的体系作战指挥概念模型及装备发展需求
诺里斯笔下的伊甸园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
春季和夏季巢湖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动态分析
数字矿山信息集成概念模型
长期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