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教师对隐性激励认识”的调查与思考

2017-08-18岳宁

科教导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

岳宁

摘要 针对小学低年级教师对隐性激励认识的现状,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隐性激励越了解的老师越认为隐性激励有效,也越倾向于采用隐性激励。尽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不清楚何为隐性激励,仍然会采用一些隐性的方式对课堂进行管理或对学生进行激励。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将有利于增进新教师对隐性知识的了解,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班级管理 调查研究 隐性激励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6.090

1問题的提出

激励一词最早出现于心理学,后被运用于管理学,当前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中。以赫尔雷格尔等的观点理解,课堂管理中的激励是指教师激发学生内部驱动力,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并达成积极向上课堂环境的特定手段。激励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课堂管理中所采用的激励方法各不相同,其中有些激励的存在方式和作用方式是外显、裸露和直接的,称为“显性激励”,如表扬、奖励和惩罚等,这些激励的形式和对象明确、行为可观察、结果确定且手段外显。相对于显性激励,隐性激励的存在和作用方式是内隐的、潜藏的、间接的,同时具有非强制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现行的课堂管理中,老师通常采用显性激励,然而这在课堂管理中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比如消耗管理者过多精力、师生关系僵硬、学生学习动机偏离、课堂教学任务不能完成等,而隐性激励强调内部调控(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能够节省管理者的精力,并有利于维系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可以作为显性激励的必要补充。鉴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隐性激励是否能够发挥作用仍需探究。

2调查对象和方法

笔者于2014年10约至11月,对本校二年级和三个班级的绝大多数教师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研究。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份,回收问卷23份,回收率为86%,实际有效问卷23份。

3问卷调查结果

3.1关于教师的身份(表1)

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绝大多数是语文教师,也有少部分数学教师或英语教师,其中大多数教师兼任班主任。

3.2关于教师对隐性激励的了解(表2)

根据教师的答复,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对隐性激励有所了解,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对隐性激励非常了解。

3.3关于使用隐性激励的频率(表3)

所有教师都认为自己经常或有时采用隐性激励,与教师对隐性激励的了解大致相当,回答对隐性激励非常了解的教师绝大多数都经常采用隐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说明对隐性激励的了解越多,越倾向于采用隐性激励。

3.4关于经常采用的激励方式(表4)

从教师经常采用的激励方式可以看出,小学低年级教师都能很熟练地激励学生,使用的激励方式多种多样,既包括显性激励方式,也包括一些简单的隐性激励方式。说明所调查学校的低年级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3.5关于教师对隐性激励有效性的看法(表5)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没有教师认为隐性激励是无效的,但是多数教师认为其仅对有些学生有效,说明教师对隐性激励的作用持谨慎的肯定态度。

3.6关于在班级管理中应用隐性激励的案例(表6)

从该提问的答复中可以看出,存在相当多的教师仍然无法区分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的区别,而表4的回复又恰恰显示了当前教师已经普遍采用隐性的激励方式,这说明,基于人情感的自然表达,教师会不自觉地就采用隐性激励。该回复同样说明了,低年级教师认为显性的激励方式也很有效。

4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

(1)大多数教师在管理中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共同使用。通过对教师的问卷可以看出,现阶段的低年级教师能够了解激励的重要意义,在班级管理中会隐性激励与显性激励共同使用。最常用的隐性激励方式为对学生微笑,这种简单的方式恰恰也是学生最需要的方式。

(2)大多数教师对隐性激励的效果持谨慎的肯定态度。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认为隐性激励方式对有些学生有效,并没有放大隐性激励的作用。一方面,这是由于显性激励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手段的确定性、表达的清晰性和效果的及时性。另一方面,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成长来说,批评或惩罚的显性激励手段,对于减少和消除学生的负面言行乃至消除心态有更直接的作用,同时也会给其他学生以警示,有利于塑造正面的言行和积极的心态,对于班级风气的养成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这一定程度显示了教师对激励方式的短视。

(3)隐性激励更加贴近学生需要。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是否有效都是源于学生自身被教师认可的需求,隐性激励本身虽然激励时不着痕迹,效果也是不太明显,但是由于其核心是对学生心理的关爱,是从学生的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出发,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具有持久的效用,容易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显性激励有效的根源同样是学生对自己被教师认可的需求,但是其操作起来复杂,容易丢失人情味,丧失其效果。

5建议

由于对隐性激励的了解直接影响了教师对隐性激励的运用和认可程度,应该找机会对教师进行隐性激励相关知识的培训。

对教师而言,由于隐性激励的立足点是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应从情感入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认可,创建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具体到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应该能够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找时间跟学生聊聊天,倾听其对班级建设的看法,在学生受到同伴欺负时能够为学生主持公道,能够公平公正地评选先进学生等。简言之,创建并维系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