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藏旅游从业者职业心理素质研究及培养模式探索

2017-08-18黄霁虹袁崇鑫杨琴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旅游职业

黄霁虹 袁崇鑫 杨琴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中国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愈来愈多的人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享受旅游带来的精神财富,川藏旅游线作为一条日趋成熟的旅游线路走入人们视线。而川藏旅游从业者作为这条线路旅游服务的提供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川藏旅游从业者职业心理素质及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其职业心理素质和探索出一条适合川藏旅游从业者发展的培养模式。

旅游从业者的发展状况关系着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走向,我国旅游产业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的发展势头极为迅猛,导致了旅游人力资源的相对匮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文化需求。而我国旅游服务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良莠不齐,这严重制约着我国旅游产业良性化、持续化发展。

本文以川藏旅游从业者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现阶段川藏旅游从业者职业心理素质水平的基础上,指出现下从业者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帮助促进川藏旅游从业者职业心理素质发展,给出改善其培养模式的对策。

一、川藏旅游从业者职业心理素质及培养模式的现状

(一)川藏旅游从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不高

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政府部门对旅游业支持的政策导向,促使了旅游企业数量的增多和旅游产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增加。而现阶段我国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匮乏,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现有数据来看,当前我国旅游企业人力资源总体层次不高,高层次旅游专业管理人才短缺,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下需要的各种专业服务人员、营销人才、旅游管理人才等远远无法得以满足。而随着旅游者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反应的上升,川藏旅游从业者的职业心理素质落后成为了阻碍川藏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

相较于其他传统行业来说,旅游服务业人才流失率较大,人员流动现象十分显著。一般传统行业的人员流失率在5%-10%左右,而旅游服务业的员工流失率高达20%以上。行业中的从业人员频繁变动,给旅游服务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增添了难度,也使得旅游企业在重视旅游从业者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方面丧失兴趣,不愿花费更多资源投入,这也致使许多旅游企业对员工的培养模式缺乏科学、系统的安排,培训的内容也十分随意、毫无针对性,很难取得理想的培训成果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旅游从业者的职业心理素质差异较大,职业意识欠缺

笔者通过调研分析发现,旅游从业者在职业心理素质上呈现较大差异。具体到对工作满意度方面可以表现为:男性从业者的工作满意度普遍高于女性从业者,未婚从业者的工作满意度普遍高于已婚从业者。旅游从业者在职业心理素质上良莠不齐的现象,为旅游企业在对旅游从业者的职业心理素质培训和再提升上提高了操作难度,也无法对旅游从业者制定一套统一、有效的管理办法。同时,在高校中,很多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并不是抱着对旅游行业的热爱而选择本专业的,他们并没有深入了解和认识到旅游从业者的岗位职责,也没有做好服务基层的心理准备,不免产生职业失落情绪,致使其职业意识淡薄。

(三)旅游从业者自尊水平不足

旅游服务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旅游从业者需要具备有外向乐观、良好认知等心理素质,但由于现实中的种种条件限制,旅游服务人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不能完全适应旅游行业需求,旅游从业者们个体间存在着差异性。就川藏旅游从业者而言,许多旅游从业者是迫于生活压力或其他外部原因从事旅游服务行业,他们本身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职业要求存在冲突性,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可能不善言辞,做事迟钝稳重,在处理服务过程中的不和谐现象时,缺乏耐心,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在调研分析中还发现,当前旅游服务人员自尊水平不足、职业怠懈问题严重,由职业氛围问题导致的心理疲劳问题日趋明显。

(四)川藏旅游从业者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模式不完善,体制落后

川藏旅游从业者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起步较晚,同时由于国家对川藏旅游从业者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本身受现实利益的驱使,高等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陪养崇尚“技能至上”的教育模式。高等院校和旅游企业对经济效益教育的重视和对人文理念教育的缺失,使得川藏旅游从业者把大多数精力放在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上,并未重视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现实积累和旅游服务职业意识教育。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在川藏旅游从业者职业培养课程体系中呈现边缘化、碎片化现象,川藏旅游企业并没有建立健全的旅游从业者培训体系,没有将高素质水平的旅游从业者与完善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相联系起来。在大多情况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通过国家相关资质认证考试后,仅仅接受较为简单的业务培训,便投身到川藏旅游服务岗位当中。由于缺乏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川藏旅游从业者往往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清晰的规划,忽视对工作中经验理论的总结,没有形成终身学习观念。

二、改善川藏旅游从业者职业心理素质和培养模式的举措

(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明确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目标

传统的川藏旅游从业者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材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传授为目的。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仅仅教会了学生走上岗位的生存技能,阻碍了对学生职业探索精神和职业探索勇气的培养。在教育全过程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进行生涯辅导。教育培训人员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川藏旅游从业者的职业兴趣和对旅游行业的由衷热爱之情,要使川藏旅游从业者认识到自己所从事职业重要性。要将川藏旅游从业者的职业意识、职业情商、职业态度、职业意志等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与川藏旅游从业者的专业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传授相结合,川藏旅游从业者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目标为适应川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做出调整。

(二)建设川藏旅游从业者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师资力量

对川藏旅游从业者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模式仍然停留在按部就班的理论教学,接受培训后的旅游从业者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所学的旅游相关理论知识不能和川藏地区的实际特点相联系,从而无所适从,无法尽快适应自己的岗位要求。对川藏旅游从业者的培养,应该考虑到川藏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川藏旅游从业者職业心理素质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川藏旅游从业者的培养依托各地教育资源的现状,建设专业的川藏旅游从业者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师资力量,是培养川藏旅游从业者职业心理素质的关键。

(三)引导川藏旅游从业者树立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良好的职业意识

职业心理素质培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心理素质测试方法,引导川藏旅游从业者客观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职业个性、能力与不足,给予川藏旅游从业者全面的职业心理素质评价。在对自身职业心理素质有了相对明确和客观的自我认知前提下,引导其将自身的职业心理素质与其具体从事的岗位相结合,树立合理提升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引导川藏旅游从业者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角色意识,加强对其职业和旅游服务行业的认同教育,使川藏旅游从业者在川藏旅游业飞速发展下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价值感得到不断增强,为我国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总结

川藏旅游产业的发展伴随着川藏旅游从业者职业心理素质的发展,而对川藏旅游从业者的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则是旅游服务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川藏旅游业是我国旅游服务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川藏旅游从业者的职业发展是我国区域旅游服务行业职业培训模式改革的缩影。通过对川藏旅游从业者职业心理素质和培养模式的研究,发现和罗列出当前川藏旅游从业者职业心理素质发展和培养模式下的诸多问题,并给出了合理解决的举措,为我国区域旅游文化建设提供参照,对今后川藏旅游从业者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旅游人才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旅游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