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旅游背景下景观小品设计研究

2017-08-18卢宗源李劲廷毛颖杨勉陈筱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小品景观旅游

卢宗源 李劲廷 毛颖 杨勉 陈筱

本文在对农业旅游特点进行剖析以及对现有的农业旅游景观小品调研的基础上,把农耕文化、地域环境、生态理念、时代特征等概念及元素与农业旅游景观小品相融合,力求在设计中找到新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

一、景观小品的概念

景观小品是指在外部空间境域中供人们使用以及构成环境景观要素的小型公共设施。从广义上来理解景观小品就是设置在室外环境中的小型人造构筑物,主要突出其形态美和内在精神,其使用功能被弱化,对所在空间环境起到控制和引领的作用。

景观小品作为农业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承载农耕文化重要载体。然而从现存的研究结果来看,有关农业旅游景观小品的研究还较少。但随着全域旅游、旅游+以及美丽新村等国家战略的逐步深入,对农业旅游景观小品的研究探索将是一个大的方向。

二、农业旅游背景下景观小品的文化内涵

(一)景观小品设计与乡土文化的关联性

设计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对人类想象力的创造性运用,也是解释、表现和感受现实生活的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思想和手段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近些年来,被赋予文化属性的景观小品作品因具有强烈的生命活力而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乡土文化是农业旅游区域中最普遍的文化形态,有着深厚的积淀及广大的群众基础。景观小品作为传达乡土文化信息的重要手段和物质载体,与其他要素一起共同构成了农业旅游区域最具鲜明特色的物质基础。一个景区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主要体现在其文化的不可复制性,千篇一律,模仿复制的景观小品由于缺乏最根本的文化传达性,导致人们视觉上的厌恶和情感上的缺失,而终将会被个性化、特色化的作品所取代。

(二)景观小品设计的区域性

农业旅游具有农业和旅游业的双重属性,产业发展受地理环境影响的因素较大。景观小品具有文化的属性,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景观小品文化的表达应当从属于某一区域,表达的内容也受到一定区域范围的限制,主要表现在景观小品的意境的营造、取材的选取和实施的工艺。一个优秀的景观小品设计是需要设计师进行反复的区域论证和精心设计,其文化信息的表达符合适地、适时、适材的原则。

(三)景观小品设计的记忆性

人们对身边熟悉或亲身经历的事或物总是恋恋不忘,对于外来文化或元素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被接受。属于自己的文化或习俗,往往具有很强的亲缘感,因此为了满足人的情感诉求,溯古、怀旧、忆往、延续成为农业旅游场景景观小品设计的普遍倾向。

(四)景观小品设计的时代性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为景观建设行业带来了许多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为景观小品的营建提供了更为科学、便捷的条件和技术。例如GRC仿石塑山、仿木塑板、仿草片等的应用,提高了景观小品的耐久性和经济性,同时,具有时代意义的景观小品设计也能够体现出乡村发展的新面貌和新趋势。

三、农业旅游景区中景观小品设计手法

(一)农业旅游景区中对景观小品的设计要求

1.顺应自然环境

北京林业大学王向荣教授提出“设计是属于地块的,没有强加给土地,而是在自然之上建造自然的过程”。自然环境是农业旅游的物质构成基础和文化形成的背景,无论哪种设计都离不开环境而独立存在,因此,景观小品的创作也应立足于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特点。

2.再现历史文化

每一个乡村都有它们独有的故事和传说。乡村过往的变迁与兴衰以及曾经的各种人物和事件都是乡村历史的见证,蕴含了其发展的内涵。生活于此的人们在这些故事的浸染之下,对所居住的乡村有特殊的历史情感。在景观小品的设计过程之中必须尊重历史才能表现出一个村落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才能让游客在其中找到归属感,才能赋予景观小品独特的价值。

3.尊重风俗习惯和情感需求

风俗习惯是在特定社会文化地域内各个年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它对社会成员有较强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习惯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内容,它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也为景观小品的设计提供了丰富宝贵的素材。

景观小品的除了能给人视觉上的享受外,同时还能给人们以情感上的寄托,主要通过象征、隐喻、比拟、暗示等手法创造出丰富情感的元素,并将这些元素通过景观小品的表现,赋予景观小品强大的感染力,使游客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农业旅游景区中景观小品的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景观小品设计应在文化上保持整体性原则,妥善处理局部与整体、艺术设计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力图在功能、形象、内涵等方面与环境相匹配,是环境空间格调升华。在农业旅游景区中的景观小品,其文化屬性应与农业旅游景区相适应,同时还应和农业产业区域及乡村环境相协调,无论是立意还是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都应满足其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起到引领空间环境的作业。

2.美学原则

景观小品的设计,在传承文化传统,彰显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应当人们的审美需求,避免生搬硬套文化元素和符号,产生与所设计的景观小品错位、脱节的想象。因此,在景观小品设计的过程中还应满足其造型协调、功能使用、色彩搭配、语境创意等法则。通过各种设计手法的应用,创造出既符合人们审美需求又满足文化传播的要求的作品。

3.游客参与性原则

景观小品和游客的沟通和互动能大大提高景观小品的吸引力,游客可以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人体感官或通过感官引发的心理情感变化与景观小品形成沟通和互动。在景观小品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小品的造型语言和文化语言等传播媒介来传递信息。同时一些景观小品,人们可以亲自参与操作体验,来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4.以人为本原则

景观小品设计除了要满足小品自身的属性外,在设计中的各种要素,都要为人们所感知。通过心理学研究发现,让人感兴趣的东西容易被人所感知,因此设计师应该首先研究人们的经验、需求、兴趣、情绪和个性的特点,使设计元素和设计语言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5.传承与创新原则

景观小品的设计应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需要。设计的传承并非模仿原有的环境,而是要尊重原有环境的形式、质感、色彩、以及总的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融入时代特点,加以创新。

(三)农业旅游景区中景观小品的形态设计

1.景观小品的形态设计

形态即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对物体进行形体的塑造的活动。“形”是指事物存在的外在轮廓与形态表现,“态”是指事物的实体以及所具有的体量关系,两者共同构成了小品的实体。造型设计是描述景观小品外在特征的基本语言。

在农业旅游场景中景观小品的形态设计应当从最基本的形态要素点、线、面入手,并利用这些要素的特点进行组合,通过造型的协调及其与周围环境、文化的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出整体环境的风格。可以通过景观小品的形态特点,让人联想到某个建筑造型、动植物形态、技艺手法、生活场景等等,进而影响人的情感心理变化,以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通过直接提取形状、造型来获取农业旅游地的文化信息,同时形态元素的提取应注重与场地环境因子的协调性和尺度感,然后由实物物质形态来体现,最终以实现与环境的融合的设计方式。

2.景观小品的色彩设计

色彩是景观小品重要的表观特征,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是环境中最活跃的语言。在农业旅游环境中,要对特定地域的色彩构成进行客观分析,在设计中注重色彩对比及色彩调和的运用,使创作的景观小品既能有机的融入环境之中,又能有效的传承地域色彩文化。

3.景观小品的材料设计

材料是任何事物构成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不同材料的肌理、质感、色彩向游客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和感受。

现代城市居民对于钢筋混凝土的环境有诸多诟病,充满了对自然和谐的环境氛围的向往。为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诉求和体现地方文化,越来越多的传统材料被应用到生活当中。传统乡土材料在农业旅游的景观小品中的应用受到推崇,应用乡土材料不仅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地环境气候条件,提高其使用性能,同时经过这些材料长期的应用实践,还可以使游客对该材料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用材风貌。一些传统乡土材料的应用能够很好的体现地方特色,譬如在景观中常用的材料:土、石、砖、瓦片、木、竹子、藤等。

(四)农业旅游场景中景观小品的意向营造

1.引典表达

对农业旅游环境中的历史留存,例如将历史典故、民间传说、诗词歌赋等内容的代表情节和事件加以引用,从而赋予景观小品相应的文化内涵,通过物质形式表达出更深层次的精神形式的创作方法。如武汉农耕年华农业风情园中金牛广场伏渚耕地的雕塑,就是引用伏渚耕地的传说故事加以演绎创作的,很好的契合了环境的主题。

2.场景再现

在景观小品的设计中通过“象形”的手法将传统民间习俗、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活动等动态情景的场面加以生动刻画,直观再现地域传统文化特色,让游客快速认知对当地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引发游客的情感,产生回味、联想和共鸣。例如通过一组不同历史时期农业生产场景的刻画,深刻反映农耕文明的变迁;如对农家生活场景的刻画,表达人们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向往。

3.隐喻诠释

人类随着时代的变迁,其生活方式、精神需求、价值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设计对象的范围也发生了很大延展,设计所关注的内容也更加广泛。在信息时代,隐喻诠释成为一种极为普遍和重要的表达思想情感方式,在设计应用中尤其显得重要和多姿。同时,隐喻诠释也是文化积淀的体现和文化传递的方式。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农业旅游背景下的景观小品设计的研究,重點分析了在农业旅游景区中对景观小品的设计要求,设计原则,形态设计,意向营造方面的内容,对农业旅游景区中景观小品的设计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当前在农业旅游景区景观小品的设计和营建还存在很多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1.重视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农耕文化是农业旅游的底色和重要依托,同时也是实现农业旅游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通过保护独特乡村景观,传承多元农耕文化,同时融入时代特征,并通过适度改造和创新等途径来重构农业旅游景观小品。

2.全方位展现农业旅游特色。农业旅游景区中景观小品的创作是表观形态与内涵营造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形式。包含了造型、材料、色彩、纹饰以及文化、地域、时代等多种构成元素。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展现景观小品的农业旅游特色,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以及心理反应等多维度植入农业旅游特色,创造丰富多元的景观小品,才能带给游客以丰富的体验,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映像。

(作者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小品景观旅游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